天天看點

我們被稱為“華夏兒女”,但你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嗎?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用“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代指中國人,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緣由。

我們被稱為“華夏兒女”,但你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嗎?

“炎黃”指的是神農炎帝及軒轅黃帝,他們是上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曾聯手對付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在涿鹿發生了涿鹿之戰,最終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了蚩尤,史稱“涿鹿之戰”。

炎族和黃族在共同擊敗九黎族之後不久,雙方也發生了非常大的沖突,并且在坂泉(現在的河北懷來縣)接連發生了三次大戰,史稱“阪泉之戰”。大戰的結果不是誰滅掉誰,而是兩個部族逐漸融合。又因為兩個部族的文明程度高,漸漸影響了周邊部族,最終發展成為了一個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統一族群,這就是“華夏民族”。

我們被稱為“華夏兒女”,但你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嗎?

司馬遷的《史記》中也記載了炎黃的故事,并且提到“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就是說軒轅黃帝是取代了神農炎帝的位置而成為天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炎黃的故事隻是神話故事。即使神話确實依附史實,也并不能解釋“華夏”一詞的由來。根據當今的考古發現及曆史學者的研究,“華”和“夏”這兩個詞出現的時期要遠遠晚于炎黃時代,而“華夏”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并且代指整個中原地區及其受中原影響區域的時間則要更晚。

“華夏”中的“夏”比較好了解,它來源于我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夏朝是否存在仍然存疑,畢竟《史記》等史書關于夏的記述明顯不可靠,而夏朝又沒有類似商之殷墟般的遺址出土。

我們被稱為“華夏兒女”,但你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嗎?

但是,在周之前就流傳着夏啟建立了第一個王朝的故事。每一個民族都有以神話為史的習慣,是以,即使夏朝并不存在(無意武斷否認夏朝的存在,隻是說“即使”),但這并不影響當時的人們将夏當成第一個王朝。自然而然,“夏”的意思成為了大、美好、古老。

此時還有一個問題,啟為何用“夏”作為王朝名?章太炎曾提出過一個解釋,他認為是因為當時的夏族人居住在“夏水”旁,是以以“夏”為族名,啟自然也就以族名為王朝名。但蒙文通對此提出了有力反駁,即當時的“夏水”并不叫“夏水”,這個名字是春秋時代才有的。

我們被稱為“華夏兒女”,但你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嗎?

小新認為,“夏”應當是大禹的封地名或是當時後夏族居住的地方。後夏族是黃帝的後裔,到了鲧和禹時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部族,最終由啟帶領部族擊敗周邊部族,建立了第一個王朝。

我們被稱為“華夏兒女”,但你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嗎?

再說“華”,稍有文言文常識的人都知道,它在古代通常指的是“花”。“花”和“夏”一樣有美好之意。是以,我們有理由推測“華”和“夏”放在一起是同義複用以加強語氣。

再加上《尚書》有雲“冕服采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有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在許多早期經文中,“華”和“夏”在修辭和語義上都是對等的。由此,我們幾乎可以完全斷定“華”和“夏”的意思都是象征大、美好、古老。

是以,“華夏民族”的意思就是大、美好、古老的民族,“華夏兒女”就是美好而古老的偉大民族的傳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