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這是司馬遷在《史記》裡面的一句話,其意思是: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夠說出怎麼做這件事情的人,卻不一定能夠做得好這件事情。其引申意思為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口才好,而有理論知識的人實踐能力不一定好。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在軍事領域也是一樣,有的指揮員口若懸河誇誇其談,但是指揮打仗一打就敗,有的指揮員雖然話語不多,但是打仗卻非常厲害,在黃埔軍校的曆史上,曾經有兩位學生,在黃埔軍校時表現并不出色,被蔣介石認為沒啥出息,最後都成為共和國的元帥,他們就是徐向前和林彪。

1924年,在蘇俄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建立了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他深知必須要建立自己的軍隊,而建立軍隊的關鍵是要選拔一批優秀的人才,是以蔣介石對黃埔軍校的學生,他要一一甄别,根據其判定的标準采取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在第一期至第四期上,他下了很大的心血。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入學後,為了發現并拉攏優秀的人才,蔣介石每月都要找十幾個學生當面測試和談話,學生排好隊,站在辦公室外面,一個個叫進去,又一個個走出來。有一天,輪到徐向前了,他被叫進去,因為徐向前是山西人,從地理上看,蔣介石對他沒有親近感,而且黃埔時期的徐向前被認為是一個腼腆的青年,看上去不是氣宇軒昂的那種,是以一開始蔣介石就沒有在意他,隻是看了看,按慣例的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答:“徐象謙。”

問:“你是什麼地方人?”

答:“山西人。”

問:“在家幹過什麼?”

答:“當過教員。”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蔣介石與徐向前的一問一答非常機械,兩人沒說幾句話,蔣介石便揮揮手結束了這次談話。徐向前之是以不多說話,是因為徐向前性格内向,說話謹慎,在事情沒有想清楚之前,不愛發表意見,這恰恰是優秀指揮員的必備條件,而蔣介石則認為是沒有出息的表現。

蔣介石第二個看走眼的是林彪。林彪是黃埔四期生。1925年11月,國民黨右翼召開西山會議,反對聯共。前蘇聯顧問季山嘉和蔣介石關系不和,他竭力拉攏汪精衛反蔣。蔣介石很是煩心,于是前往黃埔軍校散心。當時,黃埔四期步科的學生正在上戰術課,蔣介石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悄悄地坐在了教室後面。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課題是以前不久發生的惠州攻堅戰為例,要學員分析這次戰鬥的取勝要素。這一仗恰巧是蔣介石親自指揮的,他當然對此再熟悉不過,于是興緻盎然,聽得津津有味。學生們輪番上台,口說筆劃,滔滔不絕,輪到林彪上台,他弱不禁風的模樣,也不多言語,就開始在黑闆上畫起惠州地形圖。

他畫得很仔細、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勢地表、山川河流,一一标點清楚,蔣介石一看心裡頗為震動,心想此人還有兩下子,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課後讓林彪去校長室見他。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林彪也是性格内向的人,他和蔣介石的談話也非常機械,不肯多說一句話,怯生生的模樣令蔣介石大失所望,與那些能說會道、聲音宏亮、立正敬禮标準有力的相比,林彪不僅話少,而且軍人氣質不足。

兩人沒說幾句話,校長辦公室秘書陳立夫敲門而入,報告說:汪黨代表精衛來黃埔了,請蔣校長前往議事。兩人便結束了談話,而林彪也被蔣介石列為沒有出息的學生之列。1942年秋,剛從蘇聯歸國的林彪,赴重慶面見蔣介石。事後,蔣在日記中評價林彪幼稚可歎,因為在抗日戰争中,林彪的表現還不足以讓蔣介石看重,直到林彪在遼沈戰場上的出色表現,才令他刮目相看。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徐向前和林彪雖然不被蔣介石認可,但後來的軍事才能則在戰場上發揮得淋漓盡緻,成為我軍的著名戰将,将蔣介石認可的愛将一一打敗,比如陳誠、胡宗南、杜聿明、湯恩伯等。事後蔣介石對他倆悔恨交加,悔的是當初看走了眼,沒有用心拉攏,恨的是自己軍隊被他們一一殲滅。

蔣介石為什麼會看走眼,其實這與蔣介石的認知有關系。蔣介石非常注重軍人的外在氣質,比如軍人的儀表、隊伍動作、演講口才,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會溜須拍馬。而實際上作為軍事指揮員必須心思細膩、善于學習和思考,要有非常強的實踐能力,能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蔣介石當時雖然貴為校長,然而無論是徐向前還是林彪并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表現得畢恭畢敬、神情緊張,但又口若懸河,表忠心下決心。與胡宗南和蔣介石談完話後一身汗相比,徐向前和林彪面對威嚴的蔣介石卻鎮靜自如,這才是真正的大将風度。

徐向前和林彪都沉默寡言,正如《史記》所說的“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軍事指揮員說到底還是看實踐能力,可惜蔣介石認識不到一點,這也是蔣介石在識人用人方面的一個緻命缺陷,這也是其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兩個不被蔣介石認可的學生,都成我軍名将,其中一個被認為幼稚可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