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一說到晚清的曆史,完完全全就繞不開一個女人——慈禧太後。這位慈禧太後公元1961年發動辛酉政變開始,一直到1908年在儀鸾殿去世,足足掌控了整個大清朝的命脈近半個世紀,而也正是這半個世紀,清朝一步步的衰亡下去。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這一位慈禧太後,因着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裡掌權。是以,她這個人也變的重要了起來。不管是正史,野史,還是電影電視劇,或者是各路的評書雜文等,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我們在關注慈禧太後的同時,卻忽略了另外一個人——慈安太後。

1961年的辛酉政變,是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一起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之後一直到1881年慈安去世,整個清政府的格局一直都是“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慈安為東太後,慈禧為西太後。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那我們知道,慈禧太後是因為他是新帝同治帝的生母才得以有機會掌權。那慈安太後膝下并無一子,為何就可以大權在握呢?憑借她正妻的身份嗎?可是鹹豐帝已死,慈禧太後和恭親王又憑什麼非得讓慈安來橫插一腳呢?

實際上,慈安太後這個女子并不簡單。她自身就是出自于鑲黃旗的鈕祜祿家族,是清朝的頂級名門。鹹豐二年(1852)的二月,15歲的慈安便進宮待選,封為了貞嫔。而同時入宮的慈禧,卻是被封為蘭貴人。

貞嫔是四月份入的宮,而僅僅一個月之後之後,她就被封為了貞貴妃,後到了10月份。也就是她入宮不到半年的時間,慈安就被封為皇後。如此之晉升的速度,簡直是開創了清朝後宮之中的奇迹。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固然可以說是家族的原因,但實際上自一開始被封為貞嫔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她自身若是不出色的話,絕不會有這麼順利。而同時代的慈禧呢?一直到慈安封後的時候,她還是貴人的位份。盡管年紀比慈安還大上兩歲,卻隻能喊慈安做“姐姐”。

而坐上皇後位置的慈安,也不負自己國母的聲明。她對待鹹豐帝,根本不是一個妻子對待丈夫一樣的态度,而是以臣子對待天子。每次見到鹹豐帝,她都是莊重肅穆的穿好朝服,以至于鹹豐帝都稱其為“女聖人”。

而鹹豐統治的時期,清朝内有太平天國暴亂,外有列強入侵。以至于鹹豐帝經常焦頭爛額,巨大的壓力下總是打人,罵人,甚至是幹脆消極頹廢了起來,在寝宮内挂上“且樂道人”這樣的字眼。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又日日召來後妃飲酒承歡,終日宿醉。以至于一時間朝堂中都是人心惶惶,而慈安這時就不顧鹹豐帝的暴脾氣,迎難而上,對鹹豐帝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又召來侍寝的後妃,嚴厲斥責,并命太監仗責後妃。之後又對鹹豐帝解釋到:

“奴德不逮,不能督率群妃,恐外臣有議奴者,故召此妃戒斥之,無使奴受惡名也。”——《清史稿》

據說,這時候慈安打的後妃,就是慈禧太後。而這句話實際上也說的很有水準,先是将所有的罪責都擔在了自己的身上,然後側面告訴皇帝我這皇後被罵沒事,那你這皇帝又會怎樣呢?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于此同時,慈安太後人品貴重,即使貴為皇後也從不為自己的家族牟利。《清史稿》之中對慈安的外家也有記載,說其娘家府邸是:

“大而無當,漏而且窪。大雨過後,幾成水澤。廣(科)仕至杭州将軍,雖椒房之戚,亦終身窮困。”

而這樣人品貴重的慈安太後,是得到了鹹豐帝全副身心的信任和寵愛的。鹹豐與慈安這一對夫妻,算不得是有什麼愛情存在。但真真是一對交心的夫妻,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死于承德避暑山莊的之前。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他先是下令将皇位傳給了自己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慈禧所誕下的同治帝,賜予印章“同道堂”。而後授予慈安太後“禦賞”印章一枚,并留下遺诏。所有皇帝下發的诏書,或者谕旨都必須同時加蓋“同道堂”和“禦賞”兩枚印章才可以生效。

而這,也是慈安太後為何無子,也可以占據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後和恭親王的地位之上的原因。而同治帝創造的“同治中興”的局面,也是慈安太後在位時期所創造的。可以說,若是慈安死的沒有那麼早,晚清的曆史說不定就沒有這麼屈辱了。

15歲進宮,16歲封後,一生無子手握大權,她若不死晚清曆史或改寫

而關于慈安太後的死亡,其實在曆史上依舊是一個謎團。根據清朝官方的正史《德宗實錄》所言,慈安太後是正常病死的。但根據一些《清稗類鈔》、《崇陵傳信錄》等野史筆記記載,慈安太後的死亡,和慈禧太後是脫不開關系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