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愛新覺羅·玄烨

,想必大家對玄烨很熟悉了,玄烨是大清王朝中定居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在玄烨稱帝之後将國号改為了“康熙”,在大清所有皇帝中小編認為康熙皇帝是最出色的一位帝王了,畢竟“康乾盛世”少不了康熙皇帝的功勞,也為雍正乾隆定下了盛世的基礎,但是在康熙的一生中,他卻念錯了一水果名。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炎炎夏季,水果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種消費品,夏日能吃上水果也是一種幸福的事情。其實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并不是所有人能吃上水果的,平民百姓無非隻能吃到蘋果這種水果,畢竟在我國蘋果的産量還是非常大的。但是稀有水果隻有皇室才能享受,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一種水果就是哈密瓜。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在如今我們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哈密瓜,哈密瓜的價格也十分親民,我們都可以吃得起,但是在清朝時期隻有皇室人員才能吃到哈密瓜。哈密瓜是如何引進的,其實在當時唯獨隻有新疆才能産出哈密瓜,當時哈密瓜的名字叫作甜瓜,就是因為甜才将此瓜名為甜瓜,那麼康熙是如何把甜瓜叫作哈密瓜的呢。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這裡就要從康熙三十七年說起了,當時清朝政府派人去新疆普查人口,當欽差大臣去了新疆之後哈密回王額貝都拉使用當地的甜瓜招待了欽差大臣,看到此瓜之後欽差大臣并不認識,但是當欽差大臣吃了以後及時稱贊,因為在欽差大臣本地并沒有如此甜的瓜。在欽差大臣回京時額貝都拉還特意給康熙皇帝帶了兩車。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在當時交通工具并不發達,要從新疆到北京需要兩個月之久,長途颠簸欽差大臣最終回到了北京。在回到北京第一時間欽差大臣就急忙把甜瓜送到康熙面前品嘗,畢竟此瓜已經颠簸了兩個月之久。而康熙吃到的甜瓜已經是熟透的甜瓜,甜味反而更加可口,在吃到甜瓜之後康熙皇帝很是喜歡。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但是路途遙遠,并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到了第二年的元旦,額貝都拉奉命參加了北京盛會,這次來到北京額貝都拉再次帶來了甜瓜。看到甜瓜之後康熙命所有大臣一起品嘗,朝中大臣吃到甜瓜之後也稱贊此瓜的美味。于是康熙就問額貝都拉,這瓜到底叫什麼名字,額貝都拉解釋說道:此瓜過于香甜,我們當地人都叫它甜瓜。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康熙認為,如此好吃的瓜,應該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既然此瓜是哈密來的,就叫它哈密瓜。康熙的賜名讓額貝都拉看到無解,因為額貝都拉每次送給康熙的甜瓜并非産自哈密,而是産自另一個縣城,哈密也有此甜瓜,但是在甜味中哈密并非第一,康熙親自賜名,額貝都拉也無法解釋,要是讓康熙知道了這是欺君之罪的。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就這樣康熙叫錯了水果名,要是康熙知道哈密瓜産地并非哈密肯定不會起哈密瓜這樣的名字。可是君無戲言,在封建社會中皇帝的指令是無法改變的,要是随意改變自己說的話,那麼如何能将國家治理好呢。是以康熙的口誤也有了哈密瓜這一水果名,畢竟康熙是皇帝,人家起什麼名字就叫什麼名字,之後全國上下也都跟随康熙叫此瓜為哈密瓜。

康熙口誤叫錯甜瓜叫成哈密瓜,後人不但沒改名,反而吃得歡喜

在清朝時期哈密瓜的産量并不是很大,畢竟隻有新疆地區才有,由于新疆獨特的氣溫才能長出香甜的哈密瓜,但是随着人們的喜愛,才大量引進哈麻瓜種植的技術。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中,因為我們出生之後就能接觸到各種新鮮的食品和水果,但封建社會中哈密瓜其實也是一種奢侈品,平民百姓一生都無法吃到哈密瓜這樣的水果。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删圖緻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