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一、夏朝的戰争規模

中國曆史上的第一王朝是夏王朝,以目前的考古學研究來說,二裡頭遺址被主流學術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二裡頭遺址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裡,按照人均占地面積150平方/人的标準計算,有專家是以推測二裡頭遺址在鼎盛時期有2萬人在此生活。

這是夏朝的都城大概的人口規模,很明顯在夏朝,人是非常少的,史書記載夏朝是以12個姒姓部落為核心組成的部落國家聯盟,如果說夏王朝統治部落所居住的都城隻有2萬人的話,那麼12個姒姓部落的總人口也不會超過20萬人。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夏都二裡頭遺址

這20萬人中有一半是女性,剩下的一半還有三分之一的小孩與老人,就算當時能做到全民皆兵的話,整個國家全部能夠出來的作戰的軍隊也不過六七萬人了,注意了,這是夏朝統治下的總兵力,實際上,真發生戰争時,能夠用來作戰的軍隊隻有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說在一次戰争中,夏朝真正用來作戰的軍隊到天了也就是六七千人。

對于夏朝發生的戰争,史書并沒有記載戰争規模有多大,比如夏啟讨伐有扈氏的戰争,也被稱為甘之戰,這是夏朝中央政權讨伐其中一支部落的戰争,其戰争規模應該是數千人,夏啟最多有六七千人,有扈氏最多有一兩千人,合起來不到一萬人,這是保守的估計。

再比如太康失國一系列的戰争中,雙方合計參戰規模也不會超過一萬人,也就是數千人的級别,夏朝最大的戰争應該是夏末的鳴條之戰,這是商湯讨伐夏桀的戰争,也是商滅夏的戰争,此戰商湯共投入戰車70乘,軍隊6000人,突襲夏朝都城,打敗了夏桀的軍隊,夏桀隻帶了五百殘兵逃走,不久後病死。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鳴條之戰

夏桀的軍隊數量按照前面的分析最多也就是六七千人,也有可能比商軍多一點,但不會到一萬人,軍隊數量的多少與戰争的勝利沒有決定性因素,夏桀敗在殘暴無道以及人心散亂,雖然軍隊數量可能多于商軍,仍然被滅亡。

鳴條之戰是夏朝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争了,也是夏朝晚期的一次戰争,雙方人數加起來有一萬多人,不到兩萬人。

二、商朝的戰争規模

上文說到鳴條之戰商朝的軍隊有6000人,這其中還有不少是聯合方國的軍隊,這是商朝初期的情況,殷墟是曆史上公認的商朝晚期的遺址,這裡出土了15萬片甲骨文以及各種文物,殷墟的占地面積是36平方公裡,按之前的标準來計算,殷墟至少有24萬人生活,都城人口是夏朝的10倍。

按這個标準來算,晚商時期,商朝的總軍隊最多應該是六七萬人。

根據甲骨文的記載,商王武丁的王後婦好率軍讨伐鬼方時,最多的一次率領了13000人的軍隊,婦好是商朝的王後,也是率軍作戰的女将軍,一個将軍一次就能率領萬餘人的軍隊,說明商朝的軍隊總數量符合推測的六七萬人。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婦好讨伐鬼方

婦好作戰主要是讨伐鬼方,鬼方是外族人,軍隊數量不詳細,至少也是相當規模的級别,那個時候的戰争,靠的就是蠻力與戰車沖殺,很少有謀略的,人數太少肯定沒法打,從這個例子來看,商朝的戰争規模在兩萬人左右的級别。

商朝規模最大的戰争應該是牧野之戰了,這也是周滅商之戰,根據史書的記載,周武王出動戰車三百乘,虎贲武士三千人,步兵數萬人,再加上與周聯合的其他諸侯的兵力,讨伐商纣王聯軍總兵力達到4.5萬人。

這一兵力幾乎是當時除商朝之外所能出動的軍隊最高人數了,根據《史記》的記載,商纣王發兵70萬人迎戰周武王的聯軍。

《史記 殷本紀》:帝纣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

這個記載可能是誇大其辭了,也許整個商朝有70萬人口,但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軍隊,全民皆兵也達不到這個數量,雖然商軍中有大量的奴隸和俘虜,但是70萬人的戰争規模隻有戰國時期才達到,即使到了幾千年後的清朝時期,人口都過億了,全國總兵力也不過是80萬人,是以商纣王不可能有70萬軍隊。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牧野之戰

況且商軍的主力在東邊讨伐東夷,商軍的主力應該四五萬人,留守軍隊就是一兩萬人,合起來總兵力是六七萬人,然後商纣王再抓了不少俘虜和奴隸進去,估計70萬人的數量被人為擴大了十倍,牧野之戰的商軍總兵力最多就是六七萬人。

這樣算的話,雙方總兵力達到十餘萬人的規模,這應該是牧野之戰的真實戰争規模,也是商朝最大的戰争規模,十萬級别的規模是商末周初的最大規模。

三、周朝的戰争規模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西周時期,隸屬于周王室的軍隊主要有三大部分,分别是:虎贲軍、西六師、殷八師(也叫成周八師)。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周軍

虎贲軍相當于西周的禁衛軍,是保護王宮和天子的軍隊,西六師是西周都城鎬京駐軍,也是西周對外作戰的主力軍,殷八師是護衛成周洛邑的駐軍,從收編商朝軍隊演變而來,西周的一師是3125人,西六師就是18750人,殷八師就是25000人,虎贲軍數量不詳。

按照“天子六軍、大諸侯國三軍、中諸侯國二軍、小諸侯國一軍”的說法,一軍是12500人,西周王室的軍隊最多時有75000人,大諸侯國的軍隊最多是37500人,中諸侯國的軍隊最多是25000人,小諸侯國的軍隊最多是12500人。

另外,周王室在對外戰争時是可以征調諸侯國的軍隊,是以西周每次對外作戰的戰争規模是從幾萬到十餘萬左右。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周公輔成王安天下

比如周昭王三次南征荊楚地區,結果導緻周六師覆沒,最多損失了18750人。他的敵人數量也不會低于這個數量。周穆王時期曾率領成周八師讨伐淮夷,出動軍隊25000人左右,這還不算征調諸侯國的軍隊數量,加起來至少也有5萬人,這隻是周王室出動的軍隊數量。

到了西周晚期,周王室勢力衰弱,軍隊數量逐年減少,以至于無法跟諸侯國抗衡,整個東周時期,包括春秋與戰國,周王室的勢力都是極其弱小的,最終被秦國滅亡,是以東周時期的戰争規模主要看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争規模。

春秋時期的第一強國是齊國,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個諸侯國的聯軍攻打蔡國和楚國,齊國在當時是千乘之國,實際是800乘,當時的一乘是30人,齊國總兵力是24000人左右,這算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了,按大諸侯國有三軍來算,齊國總兵力是37500人,算起來齊國的總兵力在2~4萬之間。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齊桓公讨伐楚國

齊桓公所率領的八個諸侯國都是中小諸侯國,就算每個諸侯國出一師三千人,那齊桓公讨伐蔡國與楚國的總兵力不會超過5萬人,最多就是4萬人左右,而楚國的實力與齊國相當,也是大諸侯國,總兵力也差不多,雙方總兵力加起來達到近十萬人的規模。

再比如城濮之戰,這是楚國與晉國争奪中原霸權的戰争,兩國都是千乘之國的超級大國,楚國和晉國各出動三軍打仗,楚國實際出動兵力是42000餘人,晉國出動兵力是32500餘人,雙方兵力合計74500人,差不多相當于西周王室軍隊的總兵力。

這隻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争,是當時規模比較大的戰争了,如果是中小諸侯國開戰,肯定規模是不如這個,如果有其他諸侯國聯合起來作戰,也許會超過單獨兩個大國作戰的兵力規模。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柏舉之戰吳軍攻入楚都

再比如柏舉之戰,吳王阖闾在孫武與伍子胥的輔佐之下,出動3萬精銳吳軍,偷襲楚國,楚國派出了舉國之兵抵抗,一共出動了20萬大軍,因為楚軍是本土作戰,是以拼湊了所有能出戰的軍隊,柏舉之戰雙方的總兵力加起來一共有23萬人了,這是一場特殊的戰争,是一國攻入另一國都城的突襲戰,是以參戰人數較多。

到了春秋晚期,由于多年戰争,各諸侯國越打越弱,戰争規模反而縮小了,比如越滅吳之戰,越王勾踐用來偷襲吳國都城的軍隊也不過是5萬人,留守的吳軍還不到1萬人,而吳王夫差率領吳國主力北上與晉國争霸的軍隊也不過是3萬餘人。

到了戰國時期,戰争規模就越來越大,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戰争就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趙國出動軍隊45萬,秦國軍隊人數不詳,不會低于趙國數量,至少也有四五十萬,長平之戰雙方軍隊總人數加起來快接近一百萬人了,這是先秦時期戰争規模最大的一場戰争,沒有之一。

夏商周的戰争規模有多大?說出來别不信,從部落戰争到諸侯國戰争

長平之戰是戰國規模最大的戰役

戰國時期的其他戰争規模都不如長平之戰,比如戰國中期的桂陵之戰,也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之戰,魏國出動的軍隊是十萬人,齊國出動的軍隊是八萬人,雙方兵力合計18萬人,這已經算是一場規模中等偏上的戰役了。

從這些情況來看,春秋時期的戰争規模不如戰國時期,而西周時期的戰争規模又普遍不如春秋時期,整個夏、商、周三朝的戰争規模是一個逐漸擴大的過程,越往後,戰争規模越大,從夏朝最大萬餘人的戰争規模到戰國後期最大百萬餘人的戰争規模,用了數千年。

可以這麼說:夏朝的戰争規模是部落戰争,商朝的戰争規模是城邑戰争,周朝的戰争規模是諸侯國戰争。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