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人物

2024-05-26 10:29釋出于北京人物官方賬号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長久以來,在有關教育的讨論中,北京的教育高地海澱,以及海澱媽媽始終都是最惹眼的存在。

每年,北京其他各區都會有媽媽帶着孩子舉家「跨區」前往海澱,她們是「跨區媽媽」,也是「新海澱媽媽」。她們來自不同的區劃,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理念,都希望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内,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托舉。

躬身入局海澱之後,幾乎每個跨區媽媽都要經曆「落差」。從前在學校名列前茅的孩子,忽然變得很普通,從前覺得挺不錯的孩子,卻被「顯得很差」。焦慮是難免的,如何安放焦慮,如何面對海澱媽媽這個标簽,如何在這個競争激烈的環境中自處,是每個媽媽要面對的課題。

幾乎每一個跨區媽媽都談到一個詞,「接受」。經過反複的心理建設,經過時間,接受孩子的普通,也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後用更獨立的思考去面對雞娃這件事。

我們選取了四位「新海澱媽媽」的故事,想借此探讨,在資訊和焦慮無孔不入的當下,如今的「海澱」以及「海澱媽媽」到底是什麼樣的?她們如何了解「躺」和「卷」,如何了解教育,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她們希望孩子最終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以下,是她們的講述——

文|羅芊

編輯|金石

屏蔽焦慮,堅持做非典型海澱媽媽

@魚鷹,43歲,女兒國小3年級

1

我們帶孩子去海澱上學,原因挺複合的,平衡了各種事情,最後做的一個選擇。

剛結婚的時候,我們把房子買在朝陽,離我上班的地方步行可達,當時想的是,如果之後有孩子,幼兒期我回家也很友善,至于孩子上學,就在朝陽好了,因為我們确實屬于不雞娃的家庭,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push小孩怎麼樣。

到孩子快5歲的時候,家裡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我辭職了,沒有通勤的需求了,但孩子爸爸在海澱工作,單程通勤需要一個半小時。之後又遇到疫情,孩子也去不了幼稚園,她爸爸工作又特别忙,每天回來都特别晚,我精神狀态挺焦慮的,就想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他在科研機構工作,工作換不了,那我們就搬家吧,搬到離他近一點的地方去,起碼保障一下他在家的時間。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搬到石景山,一個是海澱,大家都知道海澱的教育好一些,是以去海澱算是綜合下來一個比較理性的決策。

很多人去海澱買房都是早早準備,我們其實比較倉促,盤了一下家裡的錢,加上去海澱看了房子,因為資金也有限,我們最終決定在一個中等的學區買一個一房間占坑,讓小孩能上學。為了居住體驗不那麼差,新買的小房子租出去,朝陽的房子也租出去,我們在海澱租一個大點的房子上學。

我們當時也顧慮,因為當時你接收到的資訊就是這樣的,覺得這個地方特别卷,這種卷的氛圍其實對于我們來說是個阻力,會猶豫到底要不要搬過來?搬過來之後會不會身不由己?但我們可能也盲目自信,覺得我們家庭的教育理念是笃定的,相信自己能穩住。

剛搬過來,生活上倒是沒有不适應。對一個小朋友來說,這邊玩的其實比朝陽要多,跟自然的接觸,包括比較有野趣的生活環境,都比在朝陽豐富,比如圓明園藻園門那邊有一片很荒的地方,我們覺得還挺好玩的,頤和園、香山、植物園、西山,也比較容易到達,孩子的周末不會局限于室内和商場。

但去了學校,還是會有沖擊。比如一年級剛開學,老師讓孩子們輪流上去做自我介紹和自我展示,有個同學上去就背《春江花月夜》,這首長詩我應該是大二還是大三才在古代文學鑒賞課上第一次讀,現在也不會背,可是我孩子國小一年級的同學已經在背了。那個小孩背完了之後,其他小朋友再上去展示,都是三首詩起背,因為人家都《春江花月夜》了,我背不了這麼長的,就從數量上努力。

這個時候你作為家長肯定會感受到壓力。後來和周圍朋友交流,我發現越是所謂的名國小,你遇到同學「提前學」的機率越大,因為會給孩子花錢買名國小區房的,要不就是格外重視教育,要不就是家裡有錢有閑的人多,啟蒙相對也會做得更早。

還有識字這件事也是,我以前挺反對孩子過早地去大量識字,因為覺得太乏味了,當然我們也做啟蒙,比如英語啟蒙,閱讀啟蒙,但都是比較遵從興趣的那種。一年級,孩子是會遇到讀題比較慢的問題。第一次開家長會,老師提到,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提前學過拼音,有個别同學是零基礎入學的,我們就是那個「個别同學」。

一開始,孩子會發現,老師提的問題,很多人都馬上就知道答案,她沒有那麼快,就會說:我可能沒有他這麼聰明。

我們聽了也會愣一下。我們小朋友本身年齡比較小,8月份出生的,在班上就屬于最小的之一。我就告訴她,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提前學了,是以你不需要為這個事情感到擔憂。因為别的小朋友比你大半歲以上,半年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他可能學了這些字,學了數學題,你可能沒有學,但是這些其實不難,你們現在上的是一樣的學,慢慢地我們都會差不多。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2

到海澱之後,我有一個感受是,這裡之是以是教育高地,也是一種群聚效應。

我有一個做創新學校校長的朋友,她覺得海澱的這些重點國小、重點中學,管理是相對容易的。首先生源本來就好,學生學習能力強、自律,學習氛圍相對來說就好帶動,比較容易獲得所謂的「安靜的書桌」,另外家庭氛圍相對重視教育,慢慢就容易形成這種聚集。

另外一方面,家長的配合度高,老師讓幹什麼,家長就幹什麼,家長有重視教育的共識。釋出一個以學習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就比較容易執行。為什麼海澱這些學校好像顯得教育品質高?或者說升學率高?并不見得是這個學校的教育能力或者老師的水準會高很多,而是它推行的這套東西比較容易轉起來。它是多重的因素構成的。

海澱重點學校資源多,人也多,大家都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好學校,因為好學校不光是師資好,它食堂也好,硬體也好,活動空間也大,很多人就為了讓小孩吃得好,可能也想去好的學校,是以這個地方卷的程度肯定是更深的。

但海澱區小升初的機制是非常隐晦的,它不能夠進行公開的招生考試。對于學校本身來說,它的訴求就是我要挑到好學生,因為好生源關系到學校的發展。我跟在六小強中學上班的朋友聊天,他們說他們的難點就是,怎麼找到自己想要的好學生,事實上這也是他們的一個困惑。比如說通過國小老師來推薦,但國小老師推薦的往往不一定是他們想要的,因為在國小來說,老師更看重的是你遵守紀律,守規則,但是到中學,它可能更看重你的思維活躍性。

是以很多機構會出現占坑班,你去上奧數班,就進入機構選擇的池子裡,至少你這個人數學方面很厲害,是被知道的,不光被奧數機構的人知道,也會被那些重點中學的招生老師知道。

我小孩現在三年級,之後也免不了要小升初,初升高。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家還是那種非典型的海澱家庭。我們住在海澱黃莊附近,卻沒有報任何的學科類課外班。很多住在别的區的家長,會專門送小孩到這附近上課外班,接送起來很辛苦,有時候我和我老公也互相調侃,我們享受了什麼呢?享受了這裡的高房價,高房租,但這裡的教培資源,我們卻不想用。

有時候去接孩子,家長聊天,我聽她們報的英文閱讀課,一年一萬七,就覺得哇,這麼貴你們都報了,我有點下不去手,當然她們也了解不了我,怎麼會每個月花一萬五租房子,有這個錢夠報很多課外班啊。但我覺得居住舒适度也很重要,這就是一個人選擇問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合理性。

除了必須在的班級群,我也沒有加任何的家長群,有同學家長加我的微信,我一般都是朋友圈不可見,我既不看你的,你也别看我的,也不互相比較。

這樣看起來好像顯得比較冷漠,但現在很多資訊是過載的,是被制造出來的,有時候接觸到了特别多的資訊,又沒有辨識的能力,隻是增加了你的焦慮,增加了你的盲目性。既然你知道你自己容易焦慮,那你就别去看了,幹脆屏蔽掉算了,因為你真的在資訊包圍當中做到不為所動,還是挺難的。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3

盡管我不雞娃,但我也沒有什麼底氣去跟人家說,你絕對不要雞娃,你學齡前啥也不要教,我認為沒有那麼絕對。所謂理念的正确和你在現實中會遇到的狀況,它是兩個層面的東西。我記得以前毛尖說,如果按照主義去生活,你可能會一敗塗地。

養孩子之前我會比較尖銳,以前我可能會特别瞧不上那些過早雞孩子的家長,比如我會挺反對過早地去識字,但是我現在好像也沒那麼反對了,因為在現實當中你不能這麼執拗,我現在在育兒上不會認為什麼東西是絕對正确的。和别人不一樣的時候,我也不想去證明我是對的,因為他在他的處境中,也有他的合理性。我以前是做記者的,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的公衆号上多寫寫文章,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去稀釋那些讓人焦慮的資訊。

以及,我還是願意相信一些基本原理,比如說小孩是一定要玩的,一定要有空閑時間,一定要有成就感。她的世界裡面需要有友善的大人,接納她情緒,她睡覺的時間必須保證,要運動,要接近自然,隻要把這些東西能提供好,我覺得她不會差到哪去。

至于将來她必然要經過一個篩選,最後我們就想,索性不要去管那些篩選方式,你覺得怎麼樣好,你就怎麼樣養小孩就得了。

我現在其實不會想,她能不能上大學的問題,更多的想的是眼前的事情,你接不接受她數學某次考70分,或者你接不接受她字寫得不夠好看,都是這些特别具體的事情。我希望小孩在往前一步一步走的這條路上,求知欲和自我驅動被保護得夠好,無論她遇到什麼問題,家庭還是會給她支援,尤其是心理上支援。

小孩每一年和每一年都會不太一樣,我們孩子很喜歡閱讀,上學期開家長會,老師會說,國文考試有一道題隻有兩個同學回答得出來,其中一個就是她,說她很穩,可能還是看書看得多。閱讀帶來的能力積累,一年級可能顯現不出來,到中高年級就能看出來了。

确實她到三年級之後,紀律問題明顯少了,剛剛評了中隊委,班上有7個同學入選了中隊委,她就是7個同學之一,是大家投票選的。對于我們家庭來說,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無論是她的學業表現、在學校裡獲得的成就感,還有老師的評價,都是在上升的。孩子也挺喜歡她的學校。其實孩子都非常單純,大人所說的什麼卷不卷,小孩其實沒有什麼概念。

至于「海澱」,我們搬來海澱,讓渡了一些東西,來換取了一些東西。其中就包括未來升高中機率的增大,可能從50%能升高中上升到了65%。但以後我們也不排斥再流動回朝陽,如果她上國中之後,在體制内的教育系統覺得不适應,那我們也有可能再轉去創新學校。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管在朝陽還是海澱還是别的地方,我們信奉的教育方式都不會有特别大的變化。不管對于她還是對于我們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探索的過程。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在海澱,做一個「渣媽」是怎樣的體驗?

@荔枝,43歲,孩子國小5年級

1

我們本來住在豐台,孩子幼升小的時候搬到了海澱。

當時北京要出一個1911政策,就是2019年1月1日之前,你在海澱區買房落戶,房子跟學校是一對一關系,2019年之後,将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行多校劃片,我們趕在1911政策之前就去了海澱。

房子買在中關村片區,選這個片區邏輯也比較簡單,第一個是離我們機關很近,不到2公裡,第二是這個片區我看了一下,沒有特别薄弱的學校,等國中孩子要派位,也不會很差。

很多人覺得把孩子帶到海澱,這個媽媽肯定很卷。其實不是這樣的,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把自己置身于競争激烈環境的人,骨子裡就是個學渣,有些小聰明,但是極愛玩的那種,小時候大家都上晚自習,我也跟着上,但我心不在焉,天天在琢磨,晚自習下課之後可以去買什麼吃的。我對自己的要求是60分,到了那個點我就可以了。

是以我從豐台來海澱,其實我本意是想躺,又想躺得體面一點。我當時最樸素的想法是,海澱這麼高的教育高地,經過了那麼多年的洗禮,學校的生源包括家長們,都是比較學霸型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校多帶動帶動,我不就不用管那麼多了,孩子可能也會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剛來這邊,我就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個「渣媽」(學渣媽媽),用我朋友的話說,我不配當海澱媽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我周圍,我的同僚很多都是海澱媽媽,這些媽媽是怎樣的呢?她們對孩子的學習規劃非常清晰,要求非常清楚,自己也有相應的辦法和資源,她會去盯這件事,屬于目标和執行力都很強的人。

她們太熟悉遊戲規則了,很早就預判到了很久之後的事。孩子上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已經知道孩子1到6年級應該幹什麼,而且能保證每天都去輔導孩子,全網找各種資料,去各種群裡面交流。

我們辦公室有一位優秀的牛媽,她有兩個女兒,她能做到每天都陪孩子。她們家娃剛出生沒多久,家裡牆上貼的都是漢字識字,英語識字,她每天就帶着孩子認字,一歲半的時候英語詞彙量已經超過500個。我們出去玩,她家二寶坐在床上一口氣翻了10本英語繪本,也不用你說,自己就在那兒看。她大女兒一年級的時候KET考了個卓越,三年級的時候,PET也是卓越,這個詞彙水準基本都可以參加中考了。

三年級的時候,她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把她孩子從普通的海澱學校轉到錦秋學校去了,那是海澱一個比較有名的私立學校,是人大附中的一些老師出來自己開的學校。這就是我接觸到的真實的海澱媽媽,她也不是多麼雞娃,逼迫孩子學習,讓孩子成為刷題機器,而是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自己盡全力去研究去準備,讓孩子的路走得更順暢,然後從小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打好基礎,并不是刻闆印象中的那種,而是很有規律、有計劃,還很高效地協助孩子學習。

更重要的事,她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精力和努力,但也完全沒有耽誤工作,她工作做得也很好。很多時候,我都覺得工作回家已經很累了,但她還可以繼續輔導孩子。

是以,來海澱之後,我從來都沒有想要成為這樣的海澱媽媽,也根本沒有去試圖融入任何一個雞娃媽媽的群。我一般有什麼疑問,就去公司「抄作業」,需要什麼資源我就找我同僚,她們都會給我分析得明明白白。比如我說想給孩子報個英語班,她就告訴我哪個教培機構好,哪個教培機構什麼邏輯,成本效益高的有什麼。

可能你會覺得奇怪,我身邊這麼多海澱牛媽,我為什麼沒有像她們一樣,不是因為我不認同,而是因為我做不到。我對自己幾斤幾兩有深深的了解,對孩子也沒有那麼高的期待,我不想讓自己為難,也不想讓孩子為難,是以,目标就是這麼跟随着,希望海澱作為教育高地,這個外部環境能幫我解決一些問題。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2

其實孩子來海澱的第一年,總體還是實作了之前的設想,在學校,老師的确很負責,要求比較嚴格,孩子之間的差距也沒有那麼大,孩子上學我們上班,按節奏來,一切都挺好。但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遇到了疫情,孩子開始在家上網課,我這種佛系媽媽在海澱就非常非常難。

以前大家都一塊上學,總體步調還是相對一緻的,但上網課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家是個小男孩,相信你們也看過那種視訊,孩子上網課,你任何時候進去,他要不就在桌子底下,要不頭上頂個枕頭,要不就斜躺在沙發上,你想讓他隔着螢幕認真坐着學習,真的太難了。

從一年級下學期到四年級,一個孩子建立學習興趣和習慣的黃金期,全部在疫情中度過。這對于一些學習習慣好的、家長有很多精力輔導的孩子,或許是個機會,因為家長陪伴的時間更長,學習的東西也會更多,但因為我和孩子爸爸都非常忙,家裡都是老人帶孩子,是以我的孩子别說提前學了,再次回到學校,甚至跟不上學校進度,還在追趕同學們的腳步。

我也會很困惑,因為從各方面來講,我覺得我娃不應該那麼差。因為這個孩子,除了學習,他還天天跟你生活,你天天能見到他,你覺得他的智商各方面,不應該像他現在表現得那麼平庸。但光從學校的成績來看,就「顯得很差」。

我不知道是不是别的媽媽和孩子都太優秀了,導緻你不知道你家娃的水準是屬于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我不知道一個正常的五年級的孩子應該是個什麼水準,或者說,如果大家都不輔導娃,都隻是正常在學校學的話,是個什麼水準,我真的不知道。

你說心裡不着急是不可能的,我現在就不能跟人聊娃,跟那些學霸媽媽聊完回去,我這麼不上心的人都會頭疼,都會有點焦慮,你的焦慮其實來自于懷疑自己是不是把娃給耽誤了,不是說别人,是你自己都不努力。

是以我自己也做了一點改進,每天下班之後會去過問他的學習,以前我從來不管,現在會問他,你作業做完了沒有?我會檢查一下,然後和他聊聊天。以前我加班很兇,現在我加班沒那麼兇,我至少會保證在晚上七八點鐘就到家。

這兩個學期,一到期末考試前兩周,我就會幫着輔導一下,幫他複習一下考試内容,提前備一些,讓他考試從容一點。

這樣做之後,我好像是個更稱職的媽媽了,會減輕一點心理負罪感。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3

我很清楚,我的孩子不是一個自發學習的孩子,他也不是那種天生就願意學習的孩子,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就是愛玩,在學習之外,他有很多優點,但在學習上,目前看來,他就隻能普普通通,可能比普通更差。

我怎麼辦呢?我隻能接受,給自己「洗腦」。

我現在會覺得,孩子成績優秀在我這兒不是必選項,不是生死項,說白了他上不上大學什麼的,這輩子也不會說吃不上飯。内心最底層,我也會覺得考不上高中那還得了,但我也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也不會驚慌失措,讀職高也行,要不就是去讀國際學校,我想别的辦法。

但我跟我同僚溝通,他們沒有一個人能接受這件事。他們自己是學霸,他們認為孩子就必須得是學霸,就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應該成績不好。

其實一直到現在,對于自己做媽媽這件事,我都沒有覺得自己做得不好,隻是說你在這個環境中,别人會讓你覺得你做得不好,人很難超脫于環境,你覺得你自己不在乎,其實你是在乎的,因為你如果隻是傷害自己都無所謂,你就怕傷害了孩子,就是這個邏輯。

你傷害自己,我是成年人,我可以去化解,我可以去調節,我可以去适應,或者是我就梗着脖子,誰也奈何不了我。但是孩子不是,他會去受環境的影響,他會自卑,他會不開心,他會覺得我為什麼不好?

比起我的感受,我更怕的是孩子自己将來後悔,我怕他接受不了。我曾經問過他,你不好好學習咋辦呢?他說,我去送外賣,我說我們家住在步梯5層,每天送20單5層的外賣,你能接受的了嗎?孩子也沉默了。

我就告訴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有選擇權,我并不認為送外賣不好,但我希望,你的人生還有别的可能性,而不是隻能選送外賣。當然,現在的他可能還聽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盡管孩子很快也會面臨小升初,但我還是不會特别去雞他,按部就班地根據派位讀國中就可以。我不會用學習成績去評判我的孩子。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的孩子雖然學習一般,但是他視力好,一年到頭也不生病,每天都挺開心的,這不是也挺省心的嗎?我們同僚有的娃學習很好,但身體總出問題,隔三差五就去醫院,你不也挺煩的嗎?都是有兩面性的,真正啥都好的很少,我對我的孩子還是很滿意的,生氣歸生氣,總體還是覺得他挺好的。

如果一定要問我内心最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關于孩子的未來,我真的沒有那麼高的期待,他隻要能養活自己就行了,我也不指望他成為富一代,帶着我成為富0代,他自己過得開心就行了。對于孩子,我真的可以接受很多東西,我可以接受孩子不結婚,如果他喜歡男生我也可以接受,因為我也看耽美,我隻是希望他有個伴,是男是女不重要,我隻是希望他能碰到一個好人,别太孤獨了。

作為媽媽,我會做出我能力範圍内的努力,但這些都不是為了讓他去追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我隻是希望他有選擇,希望将來我們都不會後悔。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歡喜》

海澱雞娃要謹慎,整不好費錢又費媽

@楚雲,45歲,孩子初二 

1

我是北京平谷人,大概是孩子二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有跨區的想法,因為我姐就是在海澱上的大學,之後就住在海澱,她和我說,海澱的教育是全中國的标杆,讓我孩子以後也去海澱上學,未來我們倆的孩子一起還有個伴。

那是2017年,我們在海澱買了房子,但沒有去海澱讀書,因為孩子爸爸工作在平谷這邊,我們權衡了一下,如果國小就過來的話,和爸爸分開住,親情陪伴這塊會缺失。國中是不得不來了,我國中同學的孩子考到平谷區排36名,大概2700多人考到第36名,他的孩子去了海澱的民大附中實驗班,成績很不理想,是你想象不到的碾壓。

這些故事會讓我有所警覺,我也一直在觀察,如果我的孩子真的不是學習這塊料,我也就不往海澱送了。如果孩子他是有潛質的,那就送到海澱。我孩子在平谷學習成績還真是挺好的,是以到他五年級,我和孩子爸爸商量,國中還是去海澱吧。

我們是五年級開始準備跨區,小升初都得學奧數,學英語,拿三好學生,有證書不一定會被選上,但什麼亮點都沒有肯定是不行的。我們孩子還是很聽話,給他報奧數班,他也願意上。但奧數這個東西确實比較難,我們在平谷接觸得太晚了,孩子有點退縮,我就說,媽媽跟你一起學。

我一開始覺得這不是個事兒,畢竟我也上過大學,學國小奧數能有多難,但真接觸之後才發現,奧數那些題它跟普通數學題完全不一樣,對腦力的消耗很大,陪了兩個多月,我真的不行了,看到題都要崩潰,斷斷續續熬了4個月,我還是請了一個輔導老師,放學之後一對一陪着他刷題,每天一個小時。

還有英語,從五年級開始,我就陪着他背KET(劍橋英語第一級)的單詞,可能對很多海澱孩子來說,他們考完了KET,甚至考完了FCE(劍橋英語第三級),我也不想給孩子那麼大壓力,就和他說,咱把KET考過就行了。

最後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吧,我們還是順利到了海澱讀國中。

可能每一個跨區來的普娃都會面臨的一個狀況,就是那種落差感。在平谷,我們上的是平谷最好的國小,那一屆210多人,我孩子可以排年級前五。到了海澱之後,他們那一屆430人左右,學校考試後不會有具體的排名,但會把成績分為ABCD四個檔位,你大概就知道孩子在哪個區間,孩子經常是C檔,那他的成績就在212-318名之間。

我當然就着急了,在那種情況下,不着急是很難的,我覺得他生物不行,數學也不行,英語也不太行,不知道怎麼緩解這種焦慮,我沒經他同意,我就給孩子報了一些一對一的班,周三上生物,周四上數學,周五上英語,大概就這樣安排。

但就這麼上了兩個月,到期末了,我發現,報班和不報班,孩子成績沒啥差別,這時候作為家長我是有點崩潰的,因為以前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在班裡排名都靠後了,補半天也不見起色。

我們家比較好的一點就是我和孩子比較能平等地溝通,我就和他平心靜氣聊了一下,孩子也很坦誠,他就講,他很不喜歡我給他報班,特别是沒有經過他同意,他說他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最後我們談的結果就是,達成一個共識,如果你需要報班或者别的,你來找我,我給你找老師,如果你不需要,哪怕這個成績我看不下去,你自己覺得可以,那咱們就OK。

盡管心裡還是很焦慮,但最後我還是選擇相信我的孩子,他推心置腹地跟我聊,我也要尊重他的想法。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加油!媽媽》 

2

雖然我現在說起這些似乎很雲淡風輕,但這中間我的心路曆程起伏挺大的。因為你到了海澱之後,跟平谷之前落差太大了,你會覺着,唉,我的孩子為什麼一下子就這樣了呢?真的接受不了,你就很想給他報班,報班了之後你又覺得,這成績怎麼還上不去呢?

很多帶孩子跨區來海澱的家長,可能都要面對這樣的糾結,一方面不想太雞孩子,但另一方面大環境也天天裹挾着你。

可能因為競争太激烈,海澱的氛圍和平谷還是很不一樣的。以前我們在平谷,發現什麼好的老師,會很無私地分享,大喇叭都嚷着,但是在海澱不會,孩子學習的問題,這是一個敏感話題。

在海澱,好多家長不能承認自己孩子是有劣勢的,還會習慣于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有的媽媽,成績一出來她就會問我,你兒子考得怎麼樣?比如說這次期中考試,我說我們就實體一個拿得出手,那個媽媽就沒信兒了,她也不會告訴我她閨女考得怎麼樣,就沒下文了,這種情況已經兩三次了。

通過跟孩子溝通課外班的事,我也開始思考一件事,給孩子報課外班,到底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家長自己?

海澱家長普遍對課外班有一種強烈的需求,很多家庭周六周日課排得是滿着的。但真的有效果嗎?很多線上課外班,說是學習,其實孩子也是挂着打遊戲,其實是家長不想讓他們落後,是家長想讓他們學,但是從孩子自己内心來說,他們是不想學的,是以這錢就白花。

但有一些家長的思維邏輯不是說我報了班,沒有見到效果,就适可而止,他們不會适可而止,他們隻會更往裡砸錢,因為他們不會承認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或者是設身處地為孩子考慮一下,去想我的孩子可能真的很累了,他的解決方式就是,我給你報更多的班。

最後就裝學習呗,家長要心理安慰,那孩子就表演學習給你看,但其實每個孩子都需要休息的時間,他不可能不娛樂。

海澱的家長真的很願意為教育投入,就算是工薪階層,我打個比方,要是家裡年收入50萬的話,他們可以為孩子花掉30萬甚至更多。但這也是個問題,真的要為了雞娃這麼砸鍋賣鐵,甚至犧牲生活品質嗎?

我們孩子在平谷的時候有一個特别要好的小夥伴,确實很聰明,家長也是很拼,國小很小就周六周日帶孩子來市裡上高思的數學,高思的英語,而且去不同的校區,一去就是一天。早上 6 點多出發,8點半上課,上兩個半小時的課之後,中午吃點飯,下午2點要去公主墳校區再上英語課,就這樣堅持。

但後來家長發現,如果你想繼續再拔高一下,不僅需要家長全程陪同,還需要強大的财力基礎,少則十多萬,多則三四十萬。最後那個小夥伴的家長就說,跟不起了,就放棄了。

是以說,雞娃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整不好的話,費媽又費錢,特别是在海澱這種環境中,更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跟風。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3

其實在海澱,家長之間微妙,但孩子還是比較單純的。我兒子班上就有學霸,會和我兒子說,他媽媽怎麼安排他的學習,做的練習冊都有什麼什麼,還有另外一位同學,跟我兒子說,你買個這個練習冊,這是我媽新給我買的,我覺着做了挺好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這樣互幫互助,健康地長大。

現在我心态也調整過來了,不再那麼關注我兒子的學習,做好他的後勤保障,我發現他的成績是逐漸上升的。這次期中考試,他的實體考到了92分,成績是B檔非常靠前,接近A檔。現在每天看到我兒子回來,他都挺快樂的,也不讨厭上學,覺得同學對他都很好,他按自己的節奏一點點進步,這樣就夠了。

我一直覺得孩子的快樂是挺重要的。我孩子現在班上有個同學,家長從小就在海澱長大,也學過奧數,但學得不太好,她就覺得自己的孩子絕對不能輸在奧數起跑線上,二年級就開始給孩子學奧數,周末穿梭在各個機構之間上課,英語、國文、數學,全都學。

這個孩子确實很優秀,四年級已經考了迎春杯一等獎,英語FCE過了,葉聖陶杯一等獎也考完了,簡直太牛了,我們四年級的時候還傻玩呢。但也是這個孩子,上了國中之後,開始厭學,還有了抑郁的傾向,家裡人急得不得了,也沒什麼辦法。

這種狀态持續了将近一年,直到初二上學期,這個孩子交到了兩個好朋友,我兒子是其中一個。那個媽媽就跟我說,她兒子說很喜歡跟我兒子一起玩,說我兒子性格好,打籃球也好,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她說,她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現在為什麼不學了?

我這人也說話直,因為也比較熟了,我就說,估計是從小你把你家孩子逼得太緊了,現在他需要時間來治愈,你還是應該尊重他。這個事兒也讓我再一次反思,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适合這種很高壓的學習方式。

上周,我剛給我兒子開完家長會,他們年級主任人特别好,是跟孩子能打成一片的那種,他講了很長一段話,其中有一個話題就是針對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對沒考好的孩子的寬慰和安撫,結果會後,真有兩三個孩子去找他,說覺得自己考得不好,回家沒法交代。我聽了挺難受的,在我看來,不論孩子考成什麼樣,也不能讓孩子不敢回家。

這也讓我想到我小時候,爸媽都不雞娃,還會盡全力保護我們的愛好。我是1979年的,我姐是1976年的,我記得1987年的時候我姐喜歡電子琴,那會兒80多塊錢一台,鐵飯碗的勞工一個月也就七八十塊錢吧,我媽也給我姐買了。我感覺我父母對于我跟我姐的教育,讓我們精神上非常富有,後來,我們村裡那一條街上,就我跟我姐考出來了。當然現在的競争更激烈了,孩子們面對的環境也不同了,我們也從平谷來到了海澱,但我還是很想把這個東西延續下去。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來到海澱,

從期待「天花闆」到接受「地闆」

 @土松,42歲,孩子初二

1

曾經,我是個非常佛系的媽媽。

我們屬于一開始就完全沒打算卷、就打算躺平的那一類。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北京人,他家在海澱,我家在朝陽,孩子出生之後,也沒想那麼多,跟着孩子爸爸戶口就落在他家了。

如果按照戶籍歸屬上幼稚園的話,我們孩子對口的是空軍直屬機關藍天幼稚園,好幾年春晚第一個節目,都是那個幼稚園孩子在表演。我确實聽過有人為了上那個幼稚園,想了各種辦法,我當時真是了解不了,上那幹嘛使。

我們孩子就在朝陽上的幼稚園,就上家門口幼稚園,包括上國小也是,就上很普通的家門口國小,朝陽都排不上号的那種。我的想法也很簡單,學習嘛,都靠自己,學校什麼的,能差哪去。是以孩子國小階段我們也不刻意學什麼,我們在一到四年級,周末都找不到小朋友玩,因為人家多少都上個課外班,我們啥也不上,周末要不在家待着,要不就出去玩。

周圍同僚都和我說,要怎麼卷,我沒有任何感覺,甚至還嘲笑人家,都是沒有必要的事,孩子是哪塊料就是哪塊,強迫也沒用。可以說我完全沒有意識到,現在北京的孩子考上大學有多難。

我認知的轉折出現在孩子四年級的時候,當時孩子發小要去教育訓練機構學劍橋KET,就是劍橋英語的考級,我孩子有點好強,主動跟我說,他也想去學,我就給他報名了。等到了教育訓練班那個新環境以後,完全是一個新的世界。它雖然是個英語班,但難免會和小升初挂鈎,機構的老師會有很多講座,講座裡會有很多對學校的分析,對升學的分析,很多資料支撐,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我以前的認知是,孩子跟我一塊瞎混巴混巴,考個985就行了,就這種想法。但現實是,有相當一部分北京孩子,可能連普通高中都念不了。就算上了普通高中,要上個像樣的一本,也很不容易。如果是在東城西城海澱之外的普通學校,基本要排班上前幾名。

事後回想,機構是有點資訊轟炸,也有點販賣焦慮,但人家也沒胡說,國中到高中這一步,淘汰率還是很高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的孩子上不了高中,上不了大學,你能接受嗎?

我想起我們上學那時候,大家都自然成長,能上高中的上高中,能上大學的上大學。我念書那會兒,整個國中都是混過去的,我們學校那時候爛到什麼程度,一屆240個孩子,每年隻有兩個上普通高中,我們那屆最多,有八個上普通高中,确實我也上了。但是後來我會想,我讀國中階段,我自己的心理,包括家裡的心理,都沒覺得如果我上不了高中,就是天大的事。

那時候還會有一些成績倒挂,好的中專比普通高中分數還要高,我會覺得中專和職高非常好,能配置設定去機場,能配置設定去酒店,那些工作很洋氣,很高大上。家長也覺得,念三年孩子就能出來掙錢了,多好,是那種心态。

但是到了現在,整個社會環境都不一樣了,很多機關要看第一學曆,有的必須得是研究所學生才能有求職的基本資格,基于這種情況,大家都會覺得,上不了高中,這簡直是完全不可能被接受的。

我身邊還有很多外地家長,更是無法接受,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能走進北京,留在北京,對孩子的期待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更會覺得,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要比我更優秀才對。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2

一開始,孩子爸爸其實對跨區這事兒不太感冒,他比我還佛,覺得我們在這兒住得挺舒服的,不想有什麼變化。

後來我也帶他聽了一次講座,他也受了很大的沖擊,他把這裡面的邏輯搞清楚了。朝陽區也算一個教育大區,國中階段的教育其實是可以的,但是它好的高中少,你要學習非常好,才能進入朝陽區的重點高中,而朝陽區的區重點,在北京市的高中範圍内,很難排進前五十。

知道了這些資訊之後,孩子爸爸一下了解了我為什麼非要跨區,擇校回海澱。因為當你了解清楚資訊之後,會有負罪感,就覺着孩子已經相對還行,有可能因為你家長不夠努力,不夠盡職,耽誤孩子了。是以說,人真的難以免俗,一旦真正明白這裡面是一個什麼關系,你很難保持淡定。

我們當時就一種心态,回了海澱,整個跟着大部隊走,孩子如果不掉隊,能處于一個海澱的中位數,那至少是能有高中上的,至少比留在原來這個環境裡面要好。

如果本身沒有海澱戶口,不具備回海澱上學的條件的話,真要選擇買房跨區回來,還需要下挺大決心的。我們本來就有海澱戶口,回海澱上學,所有人聽了都會覺得你終于想明白這事,你早就該這麼幹了,你終于回到正途了。其實孩子小時候就有人和我表達過不了解,覺得你們能去海澱上學,為什麼要留在朝陽上學。我當時就覺得,沒有必要,自己還有一種心理上的優勢,覺得好像你比别人想得更通透,後來發現不是這樣,其實就是自己想當然了。

這幾年小升初跨區回海澱,難度真的非常大,因為不能考試,每個學校有自己的選人方法。大家公認就是玄學,整個過程非常折磨,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家長都是神經兮兮的,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什麼動靜,可能一個動靜,家長們就跟驚弓之鳥似的,有用沒用都要嘗試一下,一窩蜂地拿着履歷去學校門口投,可能最後學校都扔垃圾筒了,那你總是要嘗試一下。

我們是從孩子四五年級開始準備,強度最大的是五年級那年,那一年基本上周末都奔波在課外班上,我家去海澱上課外班挺遠的,基本上是跨城,四環對角,以前周末他哪上過課外班,但孩子基本沒抱怨過,因為他也想去海澱,想去更好的學校。

最後,我們通過點招,去了一個倡導素質教育的學校。

從朝陽到海澱,風格完全不一樣了。來之前,我對海澱媽媽,海澱的教育,也都隻是聽個傳說,知道很卷,至于怎麼個卷法,究竟是怎麼個環境,身處其中和外面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

很多海澱家長都是靠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是以大家心目中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必須要學習,必須得有學曆。這些能留在北京的家長,很多父母雙方都是精英,一個清華畢業的博士,如果他的孩子不能上高中,不能上大學,他會覺得那我前半輩子拼的是什麼呢,從情感上完全無法接受。

在朝陽,「卷」可能就是一部分人的遊戲,卷和不卷是兩個世界,但你到海澱,這個劃分不是很明顯,我覺得到海澱基本全都在卷,隻是卷的結果不一樣,卷成功了,卷到尖尖,孩子進海澱六小強,沒卷成功的孩子,他的水準也不差,隻不過是沒有最終脫穎而出而已。

以前在朝陽的時候,我們孩子成績也算挺優秀的,我經常聽到别的家長說,要是我孩子能像你們家XX那樣我就知足了,這給了我一種錯覺,我會覺得孩子來海澱之後,稍微努一努,跟人家也差不多,他就邁入好學生那麼一個行列了。

但你真正到這兒你會發現,真的是不一樣的。很多海澱孩子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一直在高強度學習,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打的底子非常牢固。很多人都在超前學習,小升初的時候就已經把國中知識基本上都吃透了,到了國中就開始學高中的知識了,我孩子跟他們之間是有「壁」的。

我孩子國小階段英語挺優秀的,全年級八個班,他也是排在前幾的,到了海澱念國中以後,他想申請做英語課代表,一個班25個孩子,有17個都申請了英語課代表,老師定了很多遊戲規則讓他們自己去PK,最後他落選了。

這些他也沒有專門和我說,有一天晚上我們很随意地聊起申請英語課代表的事,我說那你選上了嗎,他說别提了,我們班卷得特别厲害,英語他考過的證,别人也有,數學大家人均學到了八上,他隻學到了七下,還有兩個同學已經學到了高二。

他自己就念叨了一句,哎呀,壓力好大,我也沒太多去問他,但是我聽了之後挺不是滋味的,雖然有了心理準備,我知道海澱很卷,但你聽到孩子說這些,确實覺得沖擊還是挺大的。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3

至于海澱,很多人都對它有一個錯誤印象,覺得海澱教育方式是那種「衡水模式」,把孩子圈在裡邊哧哧苦學,但是實際上大部分海澱學校都不是這樣的。

都說朝陽區抓素質教育,海澱區抓應試教育,也不是這樣的,人家素質教育也高,我自己是能感覺到,到這兒真的覺得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的優秀,接觸多了你會覺得突破你對一個國中生的認知。他們自己有主見,有處理事情的能力,各有特長,也有想法。有時候開玩笑,我說這幫孩子,你随便拎一個拎到我們機關,當個助理都沒問題,直接上手就能幹。

還有對海澱媽媽,一直也有點妖魔化。很多家長也不斷在反思,你說完全很盲目的,就是為了雞孩子,僵化地去刷題,真實的海澱媽媽并不是這樣的。孩子是新一代的孩子,家長也是新一代的家長。現在海澱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也好,還是未來成長的方向也好,它的整體規劃是非常有節奏的,并不完全是那種單純的雞娃。

我孩子現在讀的這所中學,它最特别的一點就是,孩子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會說把學習當做唯一的衡量标準,可能孩子會有充分的被尊重感。他們很多作業都不是純應試的,有時候要做PPT,拍視訊,還讓他們做新聞節目,做新聞播報,很多我們高中大學才開始做的事情他們國中就開始做了。老師很少找家長,比如孩子作業沒寫,考試沒考好,都是孩子自己去解決。

是以我覺着,來海澱讓孩子漲漲認知見識,鍛煉綜合素質,也是挺大的一收獲。

孩子自己也的确收獲了很多。他的國小生活并不太愉快,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就很抽離,到了國中這個環境,我最開心的是他快速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死黨那種,他對他們學校也很投入,孩子有時候回來會說,他身處這個學校,就挺驕傲的,非常有融入感。

還有一個事兒我覺得也挺好的。他不是英語課代表沒選上嗎,覺得自己羽毛球很好,又去參加羽毛球校隊的選拔,信心滿滿去選了,結果也沒選上。但他沒有受很大的影響,他是金牛座,每天吃飯自己老摳着算,結果那天羽毛球沒選上,還自己去學校西餐廳點了一杯西瓜汁,他說,我得犒勞一下我自己,我沒想到,以前那麼敏感一個小孩,現在找到了一點自我開解的能力。這真的挺讓我欣慰的。

但對于我們這種小升初才來海澱的孩子,學習上的壓力也的确非常大,畢竟你前面落後得比較多,得一直追趕。

現在孩子上初二,我發現數學更是兩極分化,一波孩子考四五十分,一波孩子考八九十分,就是你沒提前學過你可能隻能考四五十,學過你就能考八九十,完全沒有提前學,還學得很好的,我覺得是少數。前段時間,他們數學進行了一次随堂考,完整考試要考兩個小時,老師就給他們40分鐘,我孩子隻考了40分,但他們年級還有得110分的,連加分都拿到了。

我們家長之間開玩笑就說,你看校内成績,我跟學霸隻是99分和100分的差距,那可能換一張卷子,我們其實是0分和100分的差距,真的就是有壁。

那大家沒辦法了,隻能都是往前拱。在朝陽,如果要攢個課外班,可能攢個半個月都攢不上,家長們很難統一,這個說我們家孩子八點前就要睡覺,那個說孩子上學回來要吃加餐,餓着可不行,周末也不行,周末孩子還要出去玩。但海澱的家長會提前過來排隊,二話不說交錢。

都得拼啊,要不你就拼财力,要不你就拼家長水準高 ,總歸都要拼一樣。那種完全不雞孩子,就靠孩子自己的,有沒有成長得特别優秀的,我覺得肯定有。但我聽說更多的是,原本很優秀的孩子,家長不太重視教育,進了相對比較差的中學,孩子就被耽誤了。

是以我看孩子有些學科實在跟不上,也會給他報個班補習,這其實也是在安撫自己,将來說起來,自己能夠說一聲我盡力了。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4

作為一個曾經的「佛系」家長,我這兩年一直處于一個非常糾結沖突的心理狀态。

現在北京的教育,真是逆水行舟,容錯率太低了。我們小的時候,有同學到初三反應也都是來得及的,現在是不可能。每年到初二結束的時候,那些學習跟不上,排在最後的同學,可能就讓你趕緊去簽職高,學校會跟家長說,孩子也别受這罪了,早點簽,還能選擇多一點,去好一點的職高。

其實就沒有給孩子和家長很多的時間、空間去準備,或者說慢慢去調整,去試錯。你等什麼上高中再發力,根本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很多道理,讓孩子快樂成長的那些理論,我們其實也都明白,我也覺得素質教育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肯定是更有好處,但問題當你身處其中,你其實很難做到心态的平衡,你會不斷地受到外界環境、各種資訊的影響,你很難保持淡定。

看到孩子那麼累,我也會自我懷疑,我這麼選擇值不值得,這條路對不對,會不會違背了初衷,孩子童年就那麼幾年,這麼雞也出不了效果,就這樣反複自我懷疑。最悲觀的時候,我甚至會勸自己,他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就不學吧,不行将來想轍走國際方向,國外湊合念個大學就算了,省得大家這些年都不開心。但可能過幾天,我回過味兒來,又會被環境裹挾着,雖然道理我都懂,但還是不想孩子被篩出去。

孩子在朝陽念國小的時候,成績挺優秀,孩子會有一點優越感,我現在回想,可能我也會有一些優越感,覺得自己學曆還可以,工作也比較體面穩定,到了海澱以後,你啥都不是,從你的文化水準到你的社會地位全面被碾壓。

我有時候開玩笑說,以我的學曆,在我孩子現在學校家長裡面,我就是個文盲。其他家長要不是博士生導師,要不然一家子都清華的,淨是這種,我也會想,那我憑什麼、為什麼要求我的孩子在這裡邊要非常的出衆,那不科學對吧?是以說,都需要一個慢慢和解的過程,和孩子和解,也和自己和解。

可能在初一的時候我還比較着急,想關注他的學習,也關注孩子每天作業做了沒有,學校留的題難不難,我們的學校和别的學校相比,會不會管得太松。

現在我不太過分地去關注他的學習了,他也不是特别拉胯的那種,他很難能進六小強,但努努力也能上個區重點,我心态慢慢放得很平了。

我覺得我接觸到的絕大部分海澱家長,其實也都是這個心态,不是說我要使勁雞我們家孩子,我要讓他上清北,這種心态的家長不是沒有,但是很少,絕大多數家長是我要讓他好歹能上個大學,将來至少能自己養活自己,他将來能有工作,都是這種心态。大家都會不斷地降低預期,慢慢意識到大部分孩子其實就是普通孩子。

想想最開始來海澱的時候,我們的設想是,到了一個更好的環境,教育環境不一樣,天花闆也不一樣,對孩子很多期望,現在不講什麼天花闆,天花闆跟我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我們始終在地闆上,但是你還是覺着不一樣,雖然天花闆跟我沒關系,但确實地闆也不一樣了。

這兩年确實過得很辛苦,孩子辛苦,大人跟着辛苦,又搬家,又折騰,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後悔。至少我們盡力了,也給了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現在我們整個家庭的氛圍也不一樣了。今年,我開始準備法考,也是想着回家之後,我的學習對他也是一種陪伴,光他自己學,大人都在那刷手機,孩子肯定感覺不好,現在家裡學習氛圍也有,他學他的,我學我的,我投入自己的事,也就不太過多地去關注他的事了。

前一陣,他們數學又做了一次40分鐘随堂考,他考了70分,他特别高興,當然還是有考100分的。但他自己進步了,那天,他回來告訴我們這個消息,我跟他爸也特開心。我說,喲,這麼棒啊,及格了,當時我們說完了以後,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但我們三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圖源劇集《小舍得》

(感謝馬舅、松夏對本文的幫助)

檢視原圖 55K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 當不想雞娃的媽媽們來到海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