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我國古時的喪葬方式普遍流行土葬,而且我國還有“落葉歸根”的思想觀念,因而無論離家有多遠,都還是想要回去。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人固有一死”,原始社會時期,古人尚沒有産生“靈魂不死”的觀念時,并沒有将死者埋葬的習慣,後來人們覺得死亡并不是意味着結束,相信鬼神存在,于是開始進行了祭祀活動,為的是讓死者複生、靈魂轉世。

後又經過一系列的演變,殡葬禮儀在夏商周時逐漸向系統化、程式化發展,三日大殓、棺椁制度等均已經出現,《周禮》将人們的飲食、起居、喪葬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了“禮”的範疇,形成了特别的禮樂文化,“衆生必死,死必歸土”也是出現在《周禮》。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我國商代則是厚葬的高峰期,殉葬品很是奢侈,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在戰國中後期則産生了以國君為中心的陵墓制度,并且有唯利是圖之人開始盜掘墳墓。

西漢時期漢文帝開始推行“簡喪薄葬”,因為當時還不是非常富裕,是以薄葬的情況還是非常多,但民生富裕後又開始流行隆喪厚葬。到東漢光武帝時,他看到西漢帝陵被盜掘後并打消厚葬的念頭。

在我國曆史上,厚葬的情況雖然是非常多的,但并非是一直都流行厚葬,在兵荒馬亂,朝代衰敗,國家休養生息的時候,往往是薄葬。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唐朝時期的殡葬禮儀崇尚周禮,并且趨于制式化,繁文缛節也是非常多的,宋、明、清時期同樣如此,受到了《儀禮·士喪禮》很大的影響。

不過有盜墓者,古人們也就會考慮到防盜的問題,在墓中設下重重機關,和盜賊鬥智鬥勇,而現今所發現的古墓中,讓現代人最為佩服的大概就是秦始皇陵,不僅讓盜賊束手無策,也讓考古人員無可奈何。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另外就是湖北襄陽五代時期的古墓,墓主人已經無從考證,但考古人員在上世紀90年代對此墓進行發掘時,從中發現了200多個盜洞,當時考古人員看到這些盜洞,心中也是倒吸一口涼氣,然而讓所有人都詫異的是千年來墓中珍寶一件未丢,并且還多了80具盜墓者的遺骨。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這座堪稱最詭異的古墓便是典型的流沙墓,墓道與墓室的周圍都填充了細沙,細沙在放入古墓前也是特别處理過的,會将沙子烤幹後再填進去,這樣的細沙保留着很高的流動性,而且填充進古墓的細沙也有幾十噸。

考古工作者當時進行作業時,也調用了多台挖掘機,才将墓裡的細沙掏空。那80具盜墓者的遺骨出現在古墓中也就不難了解了,很可能是因為挖到了流沙,遭到了流沙的吞噬,最終出不去了,成為了墓主人的“陪葬者”。

這座墓葬堪稱最詭異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盜墓賊有來無回

因而盜墓賊最怕在古墓中碰見的不是“粽子”,而是細沙和水銀,另外一些細沙墓中還會放置一些石頭,當盜賊挖到細沙時,細沙流動,上面的石頭就會滾落下來,毫不留情地咂向闖入者,并且石頭還有加強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