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武漢會戰是我國抗日戰争中,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當時國軍武漢會戰的最低戰略目标是遲滞并消耗日軍于武漢外圍,最高目标是以中部丘陵地帶和長江為依托,将戰線穩定在中部山地地區。

會戰中的所有戰略動作也都是以殲滅或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為目的的,但結果就連最低戰略目标也隻完成了一半,遲滞但未能消耗。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會戰後日軍也确實無能力發動如淞滬,武漢類似的戰役,國民政府方面承認武漢會戰之後為抗戰第二階段。日本也看到中國以空間換時間,達到拖住日軍的目的,使得日軍必須要穩住已占領區,進而改變政策,以誘降國民政府為主。

但是不管當時局勢有多差,許多人甚至都起了投降的心思,蔣介石依舊堅定“與其屈服而亡,故毋甯抗戰而亡”,是以從武漢會戰的結果上看,雖然城市丢了,但是戰略上是勝了。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在一年前抗日戰争剛爆發時的淞滬會戰雖然規模不及武漢會戰大,但是論慘烈程度,整個抗日戰争中幾乎很少有戰役可以與之相比,将近8比1的陣亡人數讓人膽戰心驚。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七七事變之後我軍與日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并且将組建不久的空軍投入戰場。這場戰役雙方都沒有想到對方的決心會如此堅定,以至于後來戰況變得異常慘烈。

首先,雙方都有把上海作為決戰地區的想法,但是原因卻千差萬别。我軍投入大量兵力,建構完整的防禦工事,堅決要一次把日軍打怕、打退,然後簽訂和平條約。

而日軍的想法剛好相反,他們投入了精銳部隊,并告訴他們這次戰役是為了救被困在上海的日本僑民,打完這一場仗就可以回家了,給士兵們打雞血。最後兩軍相遇的場面可想而知。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在八月中旬左右,我軍利用“大山勇夫事件”帶來的機會,偷偷地将德械師運送進上海。接着便全面進攻駐紮在上海市區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和僑民義勇軍。

最後德械師雖然将日軍駐紮在市區中的據點都清除了,并且還将戰線往前推進到了日租界,把剩下的據點都分割孤立起來,但是我軍還是付出了巨大的傷亡為代價。

蔣介石眼看戰況再繼續發展下去會損失更多的部隊,無奈之下隻好下令停止進攻,等待和日方的調停。可日軍卻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等到了增援部隊,導緻我軍最後并沒有按計劃完成将日軍全部消滅在上海的目的。

到了八月下旬,我軍與日軍都開始一直派出增援部隊,雙方比拼消耗,日軍利武器裝備的優勢發起猛烈的進攻,我軍利用地形優勢挖戰壕防禦。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經過長久的拉鋸戰後,日軍聯合海軍陸戰隊想要把堅守在市區的我軍部隊殲滅,但是遭遇到了我軍在沿岸駐紮的部隊頑強抵抗。

十月份中旬開始,日軍開始用之前準備好的炮火掩護他們的進攻部隊,壓制我軍的火力,最後在蘇州河的兩岸展開激烈的攻防戰。不久後日軍的部隊全部上岸,蔣介石知道真的受不住了,再守下去隻會徒增傷亡,無奈地下令撤退。

寶貴的經驗

在長達三個月的戰役中,我軍和日軍雙方的消耗都非常大。我軍投入了八十萬餘兵力,傷亡三十萬餘人,日軍投入二十萬兵力,傷亡四萬餘人。

雖然這次戰役并沒有完成讓日軍談和的主要目标,但也利用了這三個多月的時間把其他部隊和軍需都遷移到了西邊,為将來的抗日戰争做下了長久的準備。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這場戰役我軍和日軍都沒有什麼特别出彩的決策,基本上就是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拳,誰躲誰是孫子。正是因為這樣,雙方在戰術上都是比較失敗的。

因為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那時候的中國的工業生産水準完全跟不上日本,是以在德械師打完了之後隻能派出良莠不齊的雜牌軍了。

淞滬會戰之是以打得不好是因為當初設立的目标有點異想天開,太高估自己了,可要是以現在的上帝視角去看,淞滬會戰打的還算可以了,慘烈也是沒辦法的。

而且淞滬會戰那時是必須要打的,因為日軍擁有上海的港口和海軍陸戰隊。假如我軍不選擇在上海打這一場戰役,那到時候就需要部署大量的兵力在京滬線上監視日軍的動向。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在七七事變之後,其餘幾個戰區的作戰都陷入了困境,選擇在上海開戰其實是“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的無奈之舉。

不過雖然淞滬會戰是必須要打的,但是它打的時間太長了。在前面也說了,蔣介石看着精銳部隊犧牲太多,幾次下令停止進攻就是想等調停,但是一直等不到,反而是日軍等來了第二次的增援。

假如在那個時候蔣介石就下令撤退的話反而還可以保留更多實力,也是為之後長久的抗戰做準備,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在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以後,我們的海岸線全部都被日軍封鎖,先進的武器裝備失去了來源,自己為數不多的工業基地也被日軍占領。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甯死不屈

值得一提的是,廣為人知的“八百壯士”就發生在淞滬會戰中最後一場小戰役。九月三十日的清晨,日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我軍的火力被壓制,陷入了苦戰,死傷慘重。

在十月二十六日晚,守衛大場的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副謝晉元奉命率領部隊所剩的四百餘人死守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的撤退。

謝晉元和他的部下每個人都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用沙包把門窗全部封死,二樓以上的窗戶留下一半當做射擊口,電線也要全部都切斷,并且禁止生火煮飯,生怕炊煙會暴露自己。

因為四行倉庫離英法租界比較近,而且還有大型的瓦斯包,兩種原因讓日軍不敢使用大範圍的轟炸,怕引起不可控制的後果。之後故意放出消息“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就是為了迷惑日軍為主力部隊争取時間。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這場戰鬥極大的鼓舞了整個上海人民的士氣,很多老百姓隔着一條街為戰士們加油助威,并時不時用各種方法給我軍提供日軍的行蹤。

因為日軍的加農炮并不能對四行倉庫的厚牆壁造成特别大的損害,為了早點越過四行倉庫,日軍想辦法把四行倉庫的水給斷了,不過到了晚上,老百姓趁着夜色悄悄地把糧食和水都給戰士們送過來。

必須承認的是,四行倉庫就是上海最後的堡壘,是抗日戰争真正的最前線。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武漢會戰雙方陣亡數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嗎?

小結:

其實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并不隻是知道消極的防禦,也曾發起過多次短促的進攻,可就像第一次進攻日軍在市區的據點一樣,損失慘重。

原因是國軍的進階指揮官對現代戰争的了解程度不深,這畢竟也是亞洲以及環太平洋地區的第一場現代化戰争,有不足的地方很正常。在之後的武漢會戰中,就是吸取了淞滬會戰的經驗,最後才能把傷亡比給降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