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亞樓和李天佑抗戰時多數時間在蘇聯,為何雙雙授上将

1955年授軍銜時,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将軍銜,這55人中,有7人在不同時期,先後在蘇聯學習,他們分别是劉亞樓、楊志成、李天佑、烏蘭夫、甘泗淇、傅鐘、閻紅彥。7人中,前面3人是在抗戰時期赴蘇聯學習的,均就讀于伏龍芝軍事學院,解放戰争時期,他們都在四野工作,其中楊志成負責軍需後勤,劉亞樓和李天佑負責前線作戰。

我們都知道1955年授銜主要考慮到三點,資曆、戰功、授銜前職務,抗日戰争作為戰功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授銜有着重要影響,這三人抗戰時期基本在蘇聯,為何在1955年都被授予上将呢?尤其是劉亞樓和李天佑,畢竟楊志成主要負責後勤,和前線作戰有着不同,是以評軍銜标準也不一樣。

事實上,錯過抗戰并不影響他們授上将的資格,因為他們在其他時間段的表現非常出色。

劉亞樓和李天佑抗戰時多數時間在蘇聯,為何雙雙授上将

劉亞樓視察擊落美軍飛機殘骸

劉亞樓是1927年參加革命工作,1929年參加紅軍,是個不折不扣的老紅軍,在10年土地革命戰争中,他先後參加了血戰湘江、智取遵義、奪婁山關、拿下直羅鎮等戰役,并當上了主力師師長,可謂資曆十足,戰功顯赫。抗戰爆發後,他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

1939年,他和李天佑、楊志成等人作為中國共産黨首批赴蘇學習的專派人員,進入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直到1945年8月,才随蘇軍進入東北。從抗日軍政大學的教育長,到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學生,8年抗戰,劉亞樓沒有一個機會和日本鬼子交手,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值得一提的是,是毛主席堅持不讓劉亞樓上抗日戰場,而赴蘇聯學習的。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學成後的劉亞樓在之後的解放戰争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回國後,先是改組了民族聯軍(四野前身)司令部,并任參謀長,接着又組織,參謀了不少經典戰役,包括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四野南下時,他又被指派擔任十四兵團司令員。

劉亞樓和李天佑抗戰時多數時間在蘇聯,為何雙雙授上将

劉亞樓陪彭德懷等人觀看空軍表演

1949年下旬,他又被任命為空軍司令員,負責組建空軍,毛主席親自點将他做空軍司令出于兩點考慮,一是他“吃過洋面包”,對現代軍事有着清晰概念,另外,在之後和蘇聯交流方面也更友善;二是他在東北曾擔任過航校校長。如果沒有在蘇聯留過學,劉亞樓是斷斷坐不上空軍司令員的職位的。也正是首任空軍司令員這個職位,為他授上将奠定了堅實基礎。劉亞樓在空軍建設上頗有建樹,在蘇聯幫助下,抗美援朝結束後,中國空軍共有3000多架戰機,綜合實力位居世界第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6年留蘇填補了抗戰中的缺失。

相比于劉亞樓沒和日軍交過手,李天佑在赴蘇聯之前,和日本鬼子打過仗,他在平型關大捷中是主攻團長,還有在1938年白兒嶺阻擊戰中,他曾率一個連,擊退800日軍,掩護、保障了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的指揮部。至于10年的土地革命戰争,他的功勳更是卓著,15歲就當上了連長,19歲做團長,21歲任師長。

1938年,他赴蘇學習,并在1944年回國,和劉亞樓一樣,在解放戰争中,他利用在蘇聯學的先進戰術狠狠打擊了國民黨軍,比如23小時拿下四平,攻取天津,肅清廣西土匪等等,戰功顯赫。

劉亞樓和李天佑抗戰時多數時間在蘇聯,為何雙雙授上将

李天佑

李天佑和梁興初先後擔任過38軍軍長(李任38軍軍長時候,梁興初為47軍軍長),雖然,李天佑沒有像梁興初一樣參加過抗美援朝,但在解放戰争中,李天佑的軍長基本上是兼的,在戰役中往往指揮多個縱隊,這點是梁興初單純指揮一個縱隊比不了的。另外,平型關戰役時,李天佑任六八六團團長,梁興初任六八五團三營營長,授軍銜前夕,李天佑屬正兵團級幹部,梁興初是準兵團級幹部,差了兩級。梁興初在1955年授銜時,為中将,李天佑授上将也是情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