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亚楼和李天佑抗战时多数时间在苏联,为何双双授上将

1955年授军衔时,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5人中,有7人在不同时期,先后在苏联学习,他们分别是刘亚楼、杨志成、李天佑、乌兰夫、甘泗淇、傅钟、阎红彦。7人中,前面3人是在抗战时期赴苏联学习的,均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都在四野工作,其中杨志成负责军需后勤,刘亚楼和李天佑负责前线作战。

我们都知道1955年授衔主要考虑到三点,资历、战功、授衔前职务,抗日战争作为战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授衔有着重要影响,这三人抗战时期基本在苏联,为何在1955年都被授予上将呢?尤其是刘亚楼和李天佑,毕竟杨志成主要负责后勤,和前线作战有着不同,因此评军衔标准也不一样。

事实上,错过抗战并不影响他们授上将的资格,因为他们在其他时间段的表现非常出色。

刘亚楼和李天佑抗战时多数时间在苏联,为何双双授上将

刘亚楼视察击落美军飞机残骸

刘亚楼是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参加红军,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血战湘江、智取遵义、夺娄山关、拿下直罗镇等战役,并当上了主力师师长,可谓资历十足,战功显赫。抗战爆发后,他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

1939年,他和李天佑、杨志成等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首批赴苏学习的专派人员,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直到1945年8月,才随苏军进入东北。从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长,到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生,8年抗战,刘亚楼没有一个机会和日本鬼子交手,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值得一提的是,是毛主席坚持不让刘亚楼上抗日战场,而赴苏联学习的。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成后的刘亚楼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回国后,先是改组了民族联军(四野前身)司令部,并任参谋长,接着又组织,参谋了不少经典战役,包括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四野南下时,他又被指派担任十四兵团司令员。

刘亚楼和李天佑抗战时多数时间在苏联,为何双双授上将

刘亚楼陪彭德怀等人观看空军表演

1949年下旬,他又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空军,毛主席亲自点将他做空军司令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他“吃过洋面包”,对现代军事有着清晰概念,另外,在之后和苏联交流方面也更方便;二是他在东北曾担任过航校校长。如果没有在苏联留过学,刘亚楼是断断坐不上空军司令员的职位的。也正是首任空军司令员这个职位,为他授上将奠定了坚实基础。刘亚楼在空军建设上颇有建树,在苏联帮助下,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空军共有3000多架战机,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6年留苏填补了抗战中的缺失。

相比于刘亚楼没和日军交过手,李天佑在赴苏联之前,和日本鬼子打过仗,他在平型关大捷中是主攻团长,还有在1938年白儿岭阻击战中,他曾率一个连,击退800日军,掩护、保障了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部。至于1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他的功勋更是卓著,15岁就当上了连长,19岁做团长,21岁任师长。

1938年,他赴苏学习,并在1944年回国,和刘亚楼一样,在解放战争中,他利用在苏联学的先进战术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军,比如23小时拿下四平,攻取天津,肃清广西土匪等等,战功显赫。

刘亚楼和李天佑抗战时多数时间在苏联,为何双双授上将

李天佑

李天佑和梁兴初先后担任过38军军长(李任38军军长时候,梁兴初为47军军长),虽然,李天佑没有像梁兴初一样参加过抗美援朝,但在解放战争中,李天佑的军长基本上是兼的,在战役中往往指挥多个纵队,这点是梁兴初单纯指挥一个纵队比不了的。另外,平型关战役时,李天佑任六八六团团长,梁兴初任六八五团三营营长,授军衔前夕,李天佑属正兵团级干部,梁兴初是准兵团级干部,差了两级。梁兴初在1955年授衔时,为中将,李天佑授上将也是情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