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1946年,美國《生活》雜志刊登了這張照片,并特意撰寫了一篇文章,列舉了美軍士兵在日本時“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這篇文章雖然有點調侃的味道,不過也真實反映了日本戰敗後,駐日美軍的一些生活寫照。

二戰結束後,一些駐守日本的美軍士兵們心态完全改變了,畢竟此前還在戰場上進行激烈的戰鬥,而之後卻又變得十分悠閑。

在這種悠閑的生活環境中,美軍士兵們為了充實生活,于是便努力嘗試去培養一些愛好,他們有的會學習日文,有的會去一些日料店打卡,有的還會去了解日本的各種文化,還有的甚至都談起了對象。

而這種放松的狀态傳回美國國内後,也遭到了一些百姓的批評,畢竟他們認為美軍應該是在訓練場練兵,而不是在日本享受悠閑的生活。

也正因為如此,是以《生活》雜志刊登的這篇文章也算是在警醒美軍士兵。

此外,《生活》雜志也對這張照片說明了情況,原來這位脫鞋子的美軍士兵,其實是按照日本的風俗,先脫鞋再進入餐廳和友人相聚,而他們這一次相聚的主題自然就是品嘗日本美食了。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這兩名手持AK的兒童,可不是拿着玩具槍在擺拍,他們屬于北越東萊團(K-3)的成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子軍。

這些兒童雖然年齡很小,但都接受了較為專業的軍事訓練,是以在越南戰争期間,也屬于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由于他們都是小孩,是以如果不穿軍裝,美軍一般不會将他們和軍人聯系到一起。是以,這些小孩在情報收集、傳遞信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根據資料統計,光是在1968年,南越方面便關押了1000多名童子軍,他們的年齡都在11歲到17歲之間,極個别的年齡可能更小。

這便是越南戰争時期的真實作象,也從側面可以看出什麼叫全民皆兵。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1943年11月,地點所羅門群島,一位美軍士兵拎起兩個日本兵往沙灘走。乍一看還以為美軍在虐待日本戰俘,其實,這位美軍士兵是在幫助這兩個日本士兵。

由于日軍的物資補給出現了嚴重問題,是以這些守島的日軍已經瘦成了皮包骨,不僅沒有了戰鬥能力,有些日本兵甚至行動都很困難。

是以,美軍在這個叫達爾卡納爾島的日軍據點,輕松俘虜了上百名日本士兵。

而仔細觀察,發現這些日本兵無不例外都極度消瘦。注意看畫面右下角,有一個日本兵不知道是不是餓昏了頭腦,還頂着一塊布玩起了“躲貓貓”,引得旁邊的同伴和美軍士兵忍俊不禁。

從這也不難看出,如果美軍控制了日軍的補給線,那麼打起仗來就要輕松很多。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1943年3月,兩名英國士兵的難兄難弟在對着鏡頭大笑着,他們是在慶幸,自己雖然受了重傷,腦袋被開瓢,眼睛也受傷了都被裹着,但是最起碼保住了性命,安全回到了英國,沒有客死他鄉屍骨不全。

這哥兒倆是在北非作戰時,被意大利人的大炮弄傷的,在二戰時期,英國在北非戰場上共計傷亡5萬多人,其中陣亡3.5萬人。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1892年,日本東京一家妓館裡幾名藝伎正在一起吃面條。

幾名藝伎吃面的動作也太誇張,好像多少年沒吃過飽飯一樣,根本不顧自己精緻的妝容和華麗的和服,就是一個字“吃”!

她們身旁擺放着好多便當飯盒,裡面盛滿了面條,看樣子是真餓了,少了不夠吃。這張照片很可能是當時日本攝影師讓藝伎擺拍的一張照片。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這是一名德軍士兵,他的體重有300多斤,與旁邊的同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不要覺得他不便于移動,他的優勢也是普通人無法比拟的。

首先,在真正打仗時,往往會使用到一些後坐力比較大的武器,比如說機槍、火箭筒等等。對于這類武器而言,想要提升精準度,那麼就要求士兵能承受得住這種強大的後坐力。是以,這名德軍士兵自然會有這方面的優勢。

其次,對于打仗而言,不一定所有的士兵都是在前線直接作戰,也可能是從事後勤保障方面的工作。而這位士兵如果在炊事班工作,或許能發揮出他的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在二戰後期,德軍的兵源已經比較緊張,為了募兵,一些年幼的少年甚至都被送上了戰場。

是以,相對而言,德軍能招募到成年的兵員,哪怕體重大了一些,也沒有太大的影響。有一些大體重的士兵,往往在軍營裡訓練幾個月,體重反倒是恢複了正常。

綜上所述,能在德軍陣營裡看到大體重的士兵也不足為奇了。

老照片:在餐廳等待美軍的日本女子,手持AK的越南童子軍

1945年,幾名日本戰俘正在新加坡市政大樓前參加勞動,而圍觀的人除了有普通老百姓,還有澳洲的戰俘們。也就是說,這些澳洲士兵此前是這些日本兵的俘虜,而現在倒過來了,變成日本兵成了澳洲士兵的俘虜。

對于這個場景,可以說是有意安排的。因為在之前,日本投降時,英國方面便特意安排剛從戰俘營獲救的帕西瓦爾參加受降儀式。

而不管是英國士兵還是澳洲的士兵,他們對于駐守新加坡的這批日軍可謂是恨之入骨,因為他們此時被日軍強迫修建了“死亡鐵路”。

“死亡鐵路”,顧名思義是因為導緻大量人員死亡而修成的鐵路。當時,日軍強迫6萬2千名盟軍俘虜參加鐵路修建,其中包括6318名英國士兵,以及2815名澳洲士兵。

這些6萬多人中,有超過1.2萬人失去了生命,而活下來的也遭受到了殘酷的虐待。

是以,當這些澳洲士兵親自監督日本戰俘勞作時,他們的心情自然有點五味雜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