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看官,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争論。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那麼究竟哪種教育好呢,我們不妨溯源,看看古代是如何教育人的。

其實古代無論中外都是文理兩開花,文體美全面發展。古代中國有六藝,分别是禮、樂、射、禦、書、數。有文科類的禮,有理科類的數。有體育類的射禦。有藝術類的樂與書。而西方在古羅馬時期有博雅七藝,分别是:文法、修辭學、辯證法、音樂、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同樣是有文有理有藝術。而到了中世紀的歐洲又衍生出騎士七技,分别是:騎馬、弈棋、擊劍、打獵、投槍、遊泳、吟詩。中世紀号稱是歐洲最黑暗的時期。但是從騎士七技來看,雖然體育運動占了大頭,但是依然沒有放棄最基本的人文教育和藝術情操。
然而前面列舉的這麼多知識,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貴族教育而非平民教育。如果讓農民、工匠也總結六藝、七技。絕對不會把吟詩、做對之類他們看起來華而不實的東西算進去的。而在禮壞樂崩的歐洲中世紀,底層貴族博不起來,也雅不起來。是以傳統的七藝華而不實,國家對基層貴族的要求就是培養合格的殺手。七技之中騎馬、擊劍、打獵、投槍、遊泳五項完全是軍事運動。
弈棋看着比較雅,其實也和中國的琴棋書畫沾不上邊。而是騎士不能全是炮灰,總有一些一将功成萬骨灰封侯拜将的。弈棋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基本的戰略思想。不能全憑匹夫之勇。現代體育運動,多将下棋也算在其中,不是沒有道理。
而騎士七技之中唯一和文化沾邊的隻有吟詩了。但是這裡的吟詩不是吟誦一般的詩歌,更不可能讓騎士自己去創造詩歌。而是吟誦拉丁文宗教贊美詩。因為騎士立功之後總是有機會見國王甚至是見教皇的。見這些人上人,表現的還像以前那樣粗鄙不文肯定不行。是以多少要有點人文素養。然而即使這樣訓練合格炮灰的低級貴族教育,也是一般平民望塵莫及的。七技裡面六項發展成了現代體育運動。分别是馬術、射擊、擊劍、遊泳、标槍、棋藝。基本上放到現在也是每一項都是很燒錢的貴族運動。炮灰貴族教育尚且可望而不可及。一般庶民的生活可想而知。
這歐洲中世紀禮壞樂崩大約在魏晉南北朝時代。而我國禮壞樂崩則是在東周時期,其中春秋時期隻是禮壞樂崩。而到了戰國時期完全弱肉強食了。春秋末期雖然孔子在失意時也說待價而沽的氣話,然而做過大司寇這樣高官的老夫子,本質上不差錢。周遊列國還有傳道這樣虛無缥缈的人生目标。而戰國時期,雖然已無禮樂可言,但也是寒門真正實作逆襲的黃金時期。儒家亞聖孟子在《告子下》中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在幾乎是寒門聚集地的縱橫家更為合适。
其他諸子百家都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是為了弘揚自己心中的道而周遊列國。而縱橫家則不然,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端。不能成功将自己推銷出去就是萬人踩,成功的将自己推銷出去了就是萬人捧。寒門通過口才,成功将自己推銷出去,這一點在現在的商界、演藝界這樣的事例依然不少見。所謂成功學大師也很喜歡将口才與成功綁定在一起。然而成功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将敢說話與會說話綁定在一起。事實上敢說話的人多,會說話的人少。成功畢竟不是那麼容易複制的。與之相比,設定标準化的考試機制,實作教育平權。才是寒門逆襲的最大可能。雖然标準化的考試機制看起來有僵化的弊端。但是一項機制能讓千千萬萬的人是以改變命運就是好機制。反之如果一項機制隻是讓少數貴族天馬行空的發揮,而讓千千萬萬的寒門斷絕了希望。這樣的教育制度絕對談不上是好的教育制度。
由此觀之,這素質教育古已有之。然而卻是貴族裝飾自己的遮羞布,而如何讓廣大庶民子弟有翻身逆襲的機會,同時使更多的人特長平等得到發揮,任重而道遠。
轉發加關注好運連連轉
九零超哥如是說
侃古論今道風雲
預知天下興亡事
訂閱!
微信号superman19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