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軍一支部隊 5萬人困守孤城75年,堅守至1987年

提起清朝的部隊,似乎離我們這個社會很遙遠了,畢竟那個黑暗的封建制度,對于我們這一代來說,隻能是從書本上或網上擷取到部分資訊。

那麼,有近百萬的隊伍在清朝滅亡後,他們都去了哪?

清軍一支部隊 5萬人困守孤城75年,堅守至1987年

這個對于當時的清朝來說,可能已經自顧不暇了,和人将死一樣,對于所有的一切,隻能是聽天由命,各自尋找去處。

但畢竟這是一個寵大的組織,其中還有大量對清朝忠心耿耿的士兵和軍官,他們肯定是不會甘心就這樣離去的。

但是在面對強大的侵略者洋炮面前,他們又徹底地被打的遍體鱗傷,連敵人近身都無法靠近,就一個個地倒下,再強大的戰鬥意志,都無法在這場戰争中取勝。

他們何去何從,是當時軍中一些人士考慮到焦頭爛額的問題。

其中部分人回歸家鄉,重新拾起鋤頭,種地割麥,一部分人被整編成為袁世凱部隊,加入國民軍隊,還有一部分人做了土匪。

清軍一支部隊 5萬人困守孤城75年,堅守至1987年

這三類人的分級是有部分原因的,回家種地的一種人大多數是以前的官家子弟,為什麼呢?

因為清軍隊伍在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中無仗可打,整天處在一種優越感爆棚的思想之下,但軍饷一分不少,是以部隊裡就成了許多人向往的地方,能找關系的就找關系,能賄賂的就賄賂,反正是想盡一切辦法進軍營,然後在裡面混日子,也不操練,不學無術。

這類人,你說袁世凱會再麼,一個個地回家去,清朝瓦解,自然是回家種地去。

第二種被袁世凱收編的,恰恰是那些軍中的能人,這些人才無論是在過去或是現在,都會被伯樂相中,隻是時機未到而已。

第三種去當土匪的,也是與當時的環境有關,世事不太平,誰都想占山為王,獨霸一方,加上清朝對士兵的管束較為懶散,緻大多數士兵都有一些痞氣,是以他們就扯了一張布,做起了山大王,但我們都知道,這個終究還是以悲劇結局的命運。

然而,還有一支清軍,一直維持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堅持到1987年還在用大清律法。

會不會搞錯,現代社會融合了封建社會的法律?沒有錯,這支清朝部隊共計五萬人,一直駐守在香港的九龍城寨,用忠心堅守着香港若幹年。

清軍一支部隊 5萬人困守孤城75年,堅守至1987年

他們在九龍城寨内依然過着清朝特色的生活,挂清朝的龍旗,建清朝的房子,後來全國解放時挂中國國旗,畢竟在他們的血脈認同上還是中國人。

香港當時不是割讓給了英國了嗎?其實香港并沒有全部割讓給英國,其中九龍城寨就明确屬于中國,晚清據理力争不讓這塊土地割讓并駐軍把守,就是為了99年後在收複時有個前沿陣地。

沒想大清王朝崩塌,這支部隊依然牢記着自己的使命。

英國曾動用軍隊想占領九龍城寨,無奈城内居民和士兵英勇反抗,最後都不了了之,這樣,九龍城寨就龍了一個三不管的地方,由于在英國殖民下的香港内,中國無力管,英國又無權管,畢竟它屬于中國領土。

九龍城寨内的治安相當差,各種違法犯罪行為都有,有人在外面犯了事就躲進九龍寨去,這個地方成了香港的貧民窟。

1987年,中國和英國共同商議,拆去九龍城寨的圍牆,遣散城内大概五萬人,除了留下部厘清朝建築之外,建成公園,現在那裡成了一個世界級的旅遊景區。

一個時代的結束,隻是一個政權的結束,那些留着中國血的中華兒女,永遠是中國人,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深入骨髓,不是帝國主義強權所能随意改變的。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