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人都有衰老的時候。怎樣正确對待自己的逐漸老去,過好晚年的時光,這不隻是現代人面臨的問題,而且古人也很重視。我們今天就來欣賞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看他是如何擺正老年心态的。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随年。

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從詩的題目看,這首詩是劉禹錫酬答好朋友白居易的。白居易晚年和劉禹錫一起在洛陽為官,他們沒有什麼實權,正好有時間一起詩歌唱和,歡度晚年。

白居易的身體每況愈下,腰膝酸軟,頭昏眼花,感覺到體力和精神大不如前。是以他寫了一首詩叫作《詠老贈夢得》,就是把自己對老年的感受寫了一首詩贈送給劉禹錫。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白居易在詩歌裡把自己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寫了出來,征求劉禹錫的意見,一來是探讨拓寬詩歌創作題材,二來也是為了互相鼓勵過好晚年生活,三也是借詩酒唱和打發晚年時光。

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詩歌裡提到的問題逐一作答,對白居易的痛苦和悲觀情緒給予了同情,并鼓勵白居易要好好照顧身體,對衰老這種自然規律要豁達樂觀。

劉禹錫這首詩歌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了解。前六句是順着白居易詩歌的原意,正面闡述老年的劣勢和弱點。老了什麼都不行了,人們又怎麼不擔心害怕呢?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同時衰老這又是自然規律,并不是受到了别人的傷害,最後誰都要走這一條路。正因為沒有人能夠避免,也沒有人幫助得了,是以要延長壽命,是以就隻有自己多多地愛惜。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人老了身體越發消瘦,原來所穿的衣服都顯得寬松了許多。頭發不但變白,而且也掉落得厲害,現在頭上稀稀松松的毛發,連帽子都戴不穩了。

老眼昏花,為了保護眼睛,索性連書也要少看了。為了延年益壽還要做艾灸和理療保健,按時吃藥和鍛煉。這些都是年輕時不曾想到的事情。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詩歌寫到這裡突然來了一個大轉折,後六句從白居易詩意的反面對老年人的優勢進行了闡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衰老并不是壞事,反而是幸運的。

“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人老了飽經風霜,見多識廣。經曆的世事多了,人生閱曆就像河水一樣久遠而豐富,因而也就積累了很多成熟的經驗。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老年人要能夠放下思想包袱,要看到老有老的好處。沒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恬靜悠閑,這些都是年輕人所不具備的。

詩的最後兩句概括作結,“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裡用形象的比喻,不要說下山的太陽,陽光隻能照到桑樹榆樹的樹梢上,其實它的晚霞餘晖仍然可以映紅整個天空。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這句詩意境優美,“為霞尚滿天”,把老人看成夕陽晚霞,更是具體形象。它的意思在鼓勵老年人要有一個正确的心态,面對衰老,不要消極悲觀,而要豁達開朗。真正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王勃曾經說過“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曹操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名句。可見古人對年老并沒有那麼灰心喪氣,而是更有一種緊迫感和成就感。

欣賞劉禹錫這首詩,我們不隻是看到了作者對白居易詩歌的酬答唱和,也看到了作者對白居易的安慰和鼓勵,更體會到了作者自己豁達樂觀的人生态度。

誰能不衰老?像劉禹錫那樣擺正心态,晚霞同樣可以紅滿天

詩歌的最後一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曆來被人們傳頌,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它也激勵着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保持晚節,發揮餘熱,創造和享受更加美好的晚年幸福生活。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讀書點亮生活

關注讀書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