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翁方綱《石洲詩話》中,提到了一種詩體: 五平、五仄體。即一句詩中,五個字都是平聲,或者都是仄聲。
這種有點像文字遊戲的詩體,古代有不少詩人使用過。
一、杜甫的五平句與五仄句
翁方綱在《石洲詩話》中,提到了杜甫的五平句,對五仄句:
若杜之〔淩晨過骊山, 禦榻在嵽嵲〕,〔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鸱枭鳴黃桑,野鼠拱亂穴〕,〔清晖回群鷗,暝色帶遠客〕,至于〔山形藏堂皇, 壁色立積鐵〕,于五平五仄之中,出以壘韻,并屬天成,非關遊戲也。
淩晨過骊山, 禦榻在嵽嵲,平平平平平,去入去去入,出自杜甫長篇古體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平平平平平,上去入上入,是《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最後兩句詩。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平平平平平,去入上上入;鸱枭鳴黃桑,野鼠拱亂穴,平平平平平,上上上去入,出自杜甫的名篇《北征》
清晖回群鷗,暝色帶遠客,平平平平平,去入去上入,出自杜甫《石匮閣》
山形藏堂皇, 壁色立積鐵,平平平平平,入入入入入,出自杜甫的《鐵堂峽》
杜甫的這幾句詩,都是出句五平聲,對句五個字都是仄聲。 翁方綱說,杜甫使用這種句式是天成,并不是文字遊戲。

二、通篇全平起于唐朝皮日休陸龜蒙
杜甫的詩,是一篇之中有幾個全平或者全仄的句子。這種句子,在南北朝時就很常見了。至于通篇全平全仄的詩起于何時呢?
南宋的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通篇全平的詩,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陸龜蒙:
有全篇字皆平聲者(天随子《夏日詩》四十字皆是平,又有一句全平、一句全仄者),有全篇字皆仄聲者(梅聖俞《酌酒與婦飲》之詩是也)
天随子,是陸龜蒙的号,《夏日閑居作四聲詩寄襲美·平聲》
荒池菰蒲深,閑階莓苔平。江邊松篁多,人家簾栊清。
為書淩遺編,調弦誇新聲。求歡雖殊途,探幽聊怡情。
這組詩是寫給好友皮日休的。皮日休字襲美,道号鹿門子。他收到這組詩以後,也依樣畫葫蘆酬答好友, 《奉酬魯望夏日詩·平聲》:
塘平芙蓉低,庭閑梧桐高。清煙埋陽烏,藍空含秋毫。
冠傾慵移簪,杯幹将餔糟。翛然非随時,夫君真吾曹。
三、通篇全仄的梅堯臣五仄體
嚴羽說,通篇全仄的詩,在北宋初期就有了。
有全篇字皆仄聲者(梅聖俞《酌酒與婦飲》之詩是也)
蔡京的兒子蔡縧曾作有《西清詩話》,其中寫了梅堯臣作五仄體詩的故事:
晏元獻守汝陰,梅聖俞自都下特往見之,劇談古今作詩體制。聖俞将行,公置酒颍河上,因言古今章句中全用平聲,制字穩帖,若神施鬼設者,如「枯桑知天風」是也,恨未見側字詩。
聖俞既引舟,遂作五側體寄公: 月出斷岸口,,,,,。此詩家一種事也。
晏殊和梅堯臣聊天的時候,說古人有全用平聲的詩句,例如:枯桑知天風。這句詩出自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
晏殊說,可惜沒有見到五個字全是仄聲的句子。說着無心,聽者有意,梅堯臣回去後,作了一首五言全仄字的詩,寄給晏殊。
即這首《舟中夜與家人飲》:
月出斷岸口,影照别舸背。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月漸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豈必在秉燭,此景已可愛。
詩中的出、别、獨、俗、席、 燭,是入聲; 暝有去聲;頗為上聲;稍為上聲。通篇都是仄聲字。
嚴羽所說的“酌酒與婦飲”,應該是“且獨與婦飲”的另一個版本。
四、什麼是壘韻?
多說幾句。翁方綱說杜甫“五平五仄之中,出以壘韻 ”,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北宋《太平廣記》中記載了關于梁武帝作詩的故事:
梁高祖嘗作五字壘韻曰:“後牖有榴柳。”命朝士并作。劉孝綽曰:“梁王長康強。”沈約曰:“偏眠船舷邊。”庾肩吾曰:“載七每礙埭。”徐摛曰:“臣昨祭禹廟,殘六斛熟鹿肉。”何遜用曹瞞故事曰:“暯蘇姑枯盧。
梁武帝的“後牖有榴柳”,我們讀一遍可知,這五個字是同韻字。梁武帝要求大臣們聯詩作對。于是劉孝綽作詩:“梁王長康強“,現在我們用國語讀,也是同韻字,而且是五平體。
庾肩吾的”載七每礙埭“,徐摛chī的“六斛熟鹿肉”,了解起來難一點,這兩句都是入聲的同韻字。
也就是說,五個字都是同韻字,就叫做壘韻。杜甫的 ”壁色立積鐵“,也是五個入聲同韻字。
在梁武帝時期,雖然有四聲,但是押韻還沒有特别嚴格的韻書作為标準,大多是以平時說話的發音來押韻。
何遜作詩:”暯蘇姑枯盧“,按照後來韻書來看,是入平平平平,暯這個字是入聲,不過在梁武帝時期,或許有平聲的發音。
五、明清詩人的五平五仄體
明朝何景明的《五平五仄體》,通篇出句五平,對句五仄:
秋原何蕭蕭,耳目去雜茸。
枯荷猶穿塘,苦瓠尚抱隴。
寒風吹空林,落日照古冢。
徘徊觀陳蹤,露下發忽竦。
清朝汪紉蘭《曉起》,出句五仄,對句五平:
木落野鳥散,天高寒風鳴。
遠樹日未出,重樓山初晴。
塞外雁影亂,江邊蘆花聲。
曉起有靜趣,憑闌新詩成。
明朝王世貞的《歲暮有感》通篇用平聲,即五平體:
江城饒奇寒,畸生微歡悰。
丹青辭柯條,昆蟲司其宮。
幽崖栖玄霜,枯楊号天風。
沈沈冰房魚,茕茕川途鴻。
年齡時推移,乾坤吾何終。
衰岐殊千端,茫然趨餘躬。
溫篘為酡顔,嗟哉須臾紅。
甯如皈無生,群憂由來空。
結束語
翁方綱說,王士祯有五平體、五仄體詩,近乎文字遊戲。是以是有心而作:
漁洋以五平、五仄體,近于遊戲,此特指有心為之者言。
而杜甫并不是有意為之,在長篇古詩中,偶有五平句,五仄句,是自然吟出而成。老街覺得未必,上句五平,下句五仄,應該也是有意為之。
但是杜甫偶爾的有意為之,和梅堯臣王士祯通篇五平或者五仄就不一樣了。後者更近于文字遊戲。
@老街味道
翁方綱說,格律還是非格律,不必分得那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