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的經曆,是人生的底色,也會影響很多人的價值觀。

一個人在愛中長大,心中也會充滿愛意,待人處事性格溫和,一個人受了太多委屈,情緒如果沒有得到釋放,就很容易因為某一件小事而失控,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

90後男子馬金庫屬于後一種,他在犯下大錯後,在法庭上說:“我希望可以判我死刑并立即執行,謝謝!”嘴角還帶着不削微笑。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很多人不了解,難道他真的看透人生,對生活毫無期盼了嗎?他又到底經曆了什麼?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飄零的童年

馬金庫出生在黑龍江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母離異。

父親性格暴戾,還有打牌的不良嗜好,把家裡的積蓄都輸光了,還對妻子拳打腳踢,妻子忍受不了,就從家裡出來了。

一個女人沒有工作,擔心自己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就把馬金庫留給了父親,她沒有想到,一念之差,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父親再婚,繼母對馬金庫态度很不好,她管不住丈夫,就把氣撒在馬金庫身上,有次一巴掌扇到他臉上,馬金庫失去了聽力。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年幼的馬金庫不知道該依靠誰,父親經常不回家,繼母對他沒有好臉色,他隻能為了溫飽小心翼翼過日子,唯恐惹繼母生氣,讓自己連飯也沒得吃。

在馬金庫4歲的時候,父親因為打牌故意殺人,繼母也不想再撫養他,他被送到了親生母親身邊,而親生母親也嫁人了,他成為了拖油瓶。

母親對他還是很心疼的,把馬金庫摟在懷裡,給予了他一些母愛的溫暖,但繼父對他态度冷淡,覺得他是個負擔,讓馬金庫的心裡又多了一層壓力。

為了哄繼父高興,他努力讀書,拿回一張張獎狀,換來短暫的生活穩定,但随着妹妹的出生,他又被繼父所不容。

馬金庫考上重點高中,原本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因為每年6000的學費,讓繼父感到壓力,他拒絕提供學費。

好幾次馬金庫給母親打電話,都聽到電話那端的吵架聲,還有母親壓抑的抽泣聲,他的自尊心不允許自己逃避,主動提出了辍學打工。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被排擠的青少年

打工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馬金庫性格内向,不善與人交流,工作的時候時常受到排擠,還有人當衆拿他開玩笑。

他不善于反駁,隻能把憤怒壓在心裡,工作對他來說是生活保障,他也不敢丢。

為了讓心裡得到平衡,馬金庫下班後喜歡上網,他遊戲玩得很好,在組隊玩遊戲的時候,有個女孩對他表示好感,兩人産生了愛情,馬金庫答應自己會努力工作,存夠錢就娶她。

但感情是多變的,雖然馬金庫對女孩不錯,還在女孩需要的時候,借給對方幾筆錢,但對方還是離開了她,理由是在他身上看不到未來。

工作的不順,加上感情的挫折,讓馬金庫心裡有股氣沒地方發洩,看上去他表面平靜,心裡早已排山倒海,他不明白,為何自己真誠待人,卻得不到對方的回應。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有天馬金庫休息,他正在睡懶覺,接到電話讓卸貨,他心裡很煩躁,起床氣讓他失去理智,跑到廚房往正在煮的粥裡放了20多片安眠藥,原以為大家瞌睡了可以休息一下,沒想到同僚們喝了粥,出現了嘔吐症狀,原本幾個人的活,都落到了他一人身上。

忙碌一天後,馬金庫下班準備休息,被老闆兒媳婦喊住幫忙哄孩子,他原本心情就不好,看到哇哇哭的孩子,更加心情煩躁,就表示拒絕,對方卻說“你是打工的,讓你幹啥就幹啥”,這句話觸碰到了他的自尊心。

或許是想到自己一直不被尊重,馬金庫失去了理智,拿起斧子砸向了對方,他後來回憶說,當時腦子一片空白,沒有害怕,也不知道怎麼停手的,他跟對方并沒有什麼怨恨,就是自己情緒的爆發。

這也是我們一直提醒的,不要去刺激一個情緒低落的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情緒失控時,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如何治愈原生家庭的傷?

回到馬金庫身上,他為何要這麼做?

首先,這樣的行為跟經曆有關。

馬金庫的人生充滿坎坷,他的家庭不完整,父親脾氣暴戾,母親改嫁也讓他沒有歸屬感。

他渴望被關愛,但一直得不到,心裡失去平衡。

其次,跟性格有關。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談,也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受到的委屈,被同僚排擠,以及突如其來的加班,都讓他感到憤怒。

如果他身邊有人能及時寬慰,引導他排解情緒,或許他也不會做出這樣極端的事情。

沒有人的生活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曆,有的人遇到的困境比他還多,為何還能成長為溫潤如玉的人,關鍵就在于自我調解。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書中,不建議我們去改變父母,如果你遇到一個情緒暴躁的父母,與其去改變他,不如去諒解他。

“90後殺人犯”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深思

他的錯誤跟你無關,你不需要為對方的行為買單,完全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自我,從原來的圈子脫離出去。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童年,但可以通過努力,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更好的童年。

在心理學上有個“精神母親”,意思是我們很容易受到成長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這些思維也左右着我們的精神,要想改變自我,需要思維更新,擺脫原來思維觀念的影響。

這一點有些難,但非常有必要,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當成受傷害的人,遇到問題就不自覺地抱怨,就會陷入自我同情的消極,而如果你能自立自強,就會把思維集中到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那些隐藏在腦海裡的回憶,會不定時冒出來,給你帶來一些情緒,你可以學會分離,潛意識裡告訴自己,你已經強大,不會被過去的事情左右情緒。

被情緒左右的人是可悲的,就如馬金庫,他的倔強幫不了他,得知後半生都要在監獄度過時,他眼中的笑意沒有了。

也希望他的事情,可以讓天下的父母警醒,孩子的内心細膩而敏感,在孩子年幼時,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和鼓勵,不要讓他被自己的情緒影響,讓孩子活出自我,是為人父母的本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