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究竟是處罰得當還是另有隐情?

揮淚斬馬谡,是諸葛亮一生當中最為艱難的決定之一。那時的諸葛亮,正在全力推動着第一次北伐,他很期待馬谡可以不辱使命守住街亭,這樣諸葛亮的大軍就可以全部攻下隴西三郡,到時候就不怕曹魏軍隊反撲,完全可以揮師東向,逐漸蠶食長安。然而,馬谡失敗了,損兵折将丢失了街亭,讓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究竟是處罰得當還是另有隐情?

那麼,如何處理馬谡就是擺在諸葛亮面前的難題了。如果是小戰役,尚且可以讓馬谡戴罪立功,要不然就是降級或者坐牢。事實上,這種事情在漢帝國時代層出不窮。但問題是,馬谡這次輸的不是小戰役,而是關系到蜀國主力部隊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如果不是諸葛亮當機立斷撤兵,很可能蜀國就徹底崩盤了。于是,馬谡自然難逃一死,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揮淚斬馬谡。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究竟是處罰得當還是另有隐情?

但問題是,殺掉馬谡的決定一出,十萬大軍哭泣。由此說明,馬谡的威望是客觀事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家都覺得馬谡無辜。事實上,馬谡的确是很冤枉。因為諸葛亮讓他守護街亭的那點軍隊,無論是規模還是戰鬥力,都遠遠比不上張郃。就算是馬谡選擇了當道紮寨的做法,被張郃打敗也是早晚的事情。畢竟,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任何的計謀都是徒勞的。尤其是在三國時代,蜀國軍隊本來就是最弱的,以一州之地怒怼九州之地的魏國,根本就是以卵擊石。對此,十萬軍隊心裡很清楚,諸葛亮也很明白。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究竟是處罰得當還是另有隐情?

是以,諸葛亮會“揮淚”,十萬軍隊也哭泣。表面上看,這是處罰得當的決定,可誰心裡都很清楚,這是在為弱小的蜀國而哭泣。可能以後就算将士們如何勇敢,也終究是無法實作中興漢室的夢想了。更令人心碎的是,在這次戰争中蜀國的上上下下都見識到了魏國強大的國力,這種令人絕望的差距,根本不是幾個賢明的大臣可以彌補的。是以,揮淚斬了馬谡,也就等于是斬斷了蜀國一統天下的希望。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究竟是處罰得當還是另有隐情?

而對于諸葛亮來說,他之是以揮淚斬馬谡還有一個隐情,那就是他擔心從此之後,蜀漢内部的平衡會被打破。馬谡這個人物,屬于典型的荊州集團,一直以來在蜀漢集團内部都屬于上層地位。而這次他沒有守住街亭,導緻了戰争失敗,必然會招來蜀國的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土集團的批評與質疑。是以,為了平息衆怒、平衡内部的勢力穩定,馬谡隻能被斬首,要不然不可能平息衆怒。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究竟是處罰得當還是另有隐情?

是以,諸葛亮揮淚斬馬谡,既是維護軍紀的要求,更是惋惜英雄身死的無奈,同時還有對國運的擔憂、對内部沖突的緩解期盼等等。可以想見,諸葛亮當時一定是心力憔悴,每每想來真是令人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