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松骨峰戰役有多難?看看美國人的轟炸時間,隻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住

在1950年11月30日的北韓半島上,一個名為松骨峰的小山頭即将發生一場血肉橫飛的戰鬥,由于戰鬥過程被一位名叫魏巍的中國作家寫成了通訊,并用一個美妙的詞彙來形容在這裡戰鬥的士兵——最可愛的人,是以這個對軍人的稱呼成了中國老少皆知的事情,直到如今我們都在用這個稱呼來形容人民子弟兵,而松骨峰戰鬥也成為了志願軍入朝以來最艱難的戰鬥之一。

松骨峰戰役有多難?看看美國人的轟炸時間,隻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住

松骨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地處龍源裡東北方,與龍源裡、三所裡互成犄角之勢,在離松骨峰山頂往東僅100多米的一條公路就是聯軍撤退的必經之地。是以松骨峰阻擊戰注定要成為一場惡仗,防守這裡的部隊就是我王牌軍第38軍、112師、335團下屬的部隊,主陣地防守的是一營三連,側翼分别是一連和二連。團長是在抗美援朝戰争中聲名鵲起的範天恩,此人是一員虎将,更是一個在東北成長起來的老将。

松骨峰戰役有多難?看看美國人的轟炸時間,隻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住

美國人的狂轟濫炸

由于三連是在正面阻擊聯合國軍壓力很大,士兵們也在更早的戰鬥和奔襲中消耗了很多體力,當部隊到達松骨峰時由于時間緊迫連工事都沒有修築,這讓沒有火力優勢的部隊傷亡慘重。

僅僅在美軍第四次沖鋒中他們的飛機、坦克和大炮對松骨峰這個小小的小山包,就進行了長達40多分鐘的猛烈轟炸,整座小山都在地動山搖,這是松骨峰阻擊戰中炮火最猛烈的一次戰鬥。

整整40多分鐘的狂轟濫炸是一種怎樣驚心動魄的場景啊!山包上到處烈焰熊熊、硝煙四起,在身邊爆炸的火光炙熱到燒着棉衣,嗆人的濃煙會讓人窒息,被氣浪帶起的石頭和塵土能把人埋進土裡,陣地上早已寸草不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無比的煎熬,這讓沒有任何工事的三連隻能躲在被炮彈炸出的彈坑中射擊,他們真的是太難了。

松骨峰戰役有多難?看看美國人的轟炸時間,隻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住

中國人的頑強

其實在北韓戰場上美國人都火力密度遠遠超過二戰時期的最高密度,往往一場戰鬥下來就有成千上萬顆的各式炸彈、炮彈在你身邊爆炸。想想二戰時期的德國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他們都曾嘗到過美軍炮火的滋味。但隻有中國人在和美軍的戰鬥中堅持死守,半步不離陣地,喊出了“人在陣地在的誓言,”隻要還有一口氣便會通過各種手段來和敵人周旋,即使他們的子彈早已打光。

當美國人發動第五次沖鋒時,士兵人數陡然增加到了上千人。面對如此艱難的戰鬥,還活着的三連士兵讓美國人領略了什麼叫做絕望,這些打光了子彈的中國人開始在腰間插滿手榴彈,端着寒光閃耀的刺刀向美國人沖鋒,用刺刀捅,用牙齒咬,用拳頭砸,直到最後一刻拉響手榴彈。

甚至很多人的衣服被汽油彈燒着,還拼命奔向美軍士兵抱着他們一起燃燒,這種同歸于盡的氣勢讓美國人目瞪口呆。

松骨峰戰役有多難?看看美國人的轟炸時間,隻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住

當敵人第五次沖鋒被打退以後,在松骨峰主陣地上的三連隻剩下了七個還活着的志願軍士兵。

就這樣當11月30日的黃昏來臨時,範天恩的335團終于發動了全團出擊的反攻,同時在第二次戰役西線各地的志願軍也先後發動了最後的攻擊,在鳳鳴裡、龍源裡、軍隅裡之間被圍困的美軍開始遭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不得不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南方突圍,甚至舍棄了隻能在公路上行駛的重型裝備,翻山越嶺向南方撤退。

松骨峰阻擊戰在志願軍發動反攻後宣告任務完成。

松骨峰戰役有多難?看看美國人的轟炸時間,隻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住

可以說我們的三連士兵是一群作戰英勇的共和國戰士,為了抵擋敵人強大的火力幾乎是以全體陣亡的方式退出了戰場,這種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後人銘記。而美國人的裝備、火力和各種技術優勢也值得承認,就比如40多分鐘的狂轟濫炸對我們來說殺傷力很大,但對他們來說卻不算什麼。我們的戰士在這種高強度的戰鬥中,一旦彈藥耗光就隻能依靠強大的戰鬥意志來抵擋敵人的進攻了,當時的志願軍士兵真的是太難了,但放眼整個世界也隻有我們中國人能抵擋住他們的炮火。

和中國人談判,李奇微挑選談判代表首要标準是什麼?為何說其古怪

牛人!晚清重臣左宗棠真像,一己之力保住中國六分之一領土,太強

國軍士兵老照片,當官的吃香喝辣,士兵吃大鍋飯,誰赢誰輸你懂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