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松骨峰战役有多难?看看美国人的轰炸时间,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住

在1950年11月30日的朝鲜半岛上,一个名为松骨峰的小山头即将发生一场血肉横飞的战斗,由于战斗过程被一位名叫魏巍的中国作家写成了通讯,并用一个美妙的词汇来形容在这里战斗的士兵——最可爱的人,因此这个对军人的称呼成了中国老少皆知的事情,直到如今我们都在用这个称呼来形容人民子弟兵,而松骨峰战斗也成为了志愿军入朝以来最艰难的战斗之一。

松骨峰战役有多难?看看美国人的轰炸时间,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住

松骨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地处龙源里东北方,与龙源里、三所里互成犄角之势,在离松骨峰山顶往东仅100多米的一条公路就是联军撤退的必经之地。因此松骨峰阻击战注定要成为一场恶仗,防守这里的部队就是我王牌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下属的部队,主阵地防守的是一营三连,侧翼分别是一连和二连。团长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声名鹊起的范天恩,此人是一员虎将,更是一个在东北成长起来的老将。

松骨峰战役有多难?看看美国人的轰炸时间,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住

美国人的狂轰滥炸

由于三连是在正面阻击联合国军压力很大,士兵们也在更早的战斗和奔袭中消耗了很多体力,当部队到达松骨峰时由于时间紧迫连工事都没有修筑,这让没有火力优势的部队伤亡惨重。

仅仅在美军第四次冲锋中他们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对松骨峰这个小小的小山包,就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猛烈轰炸,整座小山都在地动山摇,这是松骨峰阻击战中炮火最猛烈的一次战斗。

整整4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是一种怎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啊!山包上到处烈焰熊熊、硝烟四起,在身边爆炸的火光炙热到烧着棉衣,呛人的浓烟会让人窒息,被气浪带起的石头和尘土能把人埋进土里,阵地上早已寸草不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比的煎熬,这让没有任何工事的三连只能躲在被炮弹炸出的弹坑中射击,他们真的是太难了。

松骨峰战役有多难?看看美国人的轰炸时间,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住

中国人的顽强

其实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人都火力密度远远超过二战时期的最高密度,往往一场战斗下来就有成千上万颗的各式炸弹、炮弹在你身边爆炸。想想二战时期的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他们都曾尝到过美军炮火的滋味。但只有中国人在和美军的战斗中坚持死守,半步不离阵地,喊出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便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和敌人周旋,即使他们的子弹早已打光。

当美国人发动第五次冲锋时,士兵人数陡然增加到了上千人。面对如此艰难的战斗,还活着的三连士兵让美国人领略了什么叫做绝望,这些打光了子弹的中国人开始在腰间插满手榴弹,端着寒光闪耀的刺刀向美国人冲锋,用刺刀捅,用牙齿咬,用拳头砸,直到最后一刻拉响手榴弹。

甚至很多人的衣服被汽油弹烧着,还拼命奔向美军士兵抱着他们一起燃烧,这种同归于尽的气势让美国人目瞪口呆。

松骨峰战役有多难?看看美国人的轰炸时间,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住

当敌人第五次冲锋被打退以后,在松骨峰主阵地上的三连只剩下了七个还活着的志愿军士兵。

就这样当11月30日的黄昏来临时,范天恩的335团终于发动了全团出击的反攻,同时在第二次战役西线各地的志愿军也先后发动了最后的攻击,在凤鸣里、龙源里、军隅里之间被围困的美军开始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南方突围,甚至舍弃了只能在公路上行驶的重型装备,翻山越岭向南方撤退。

松骨峰阻击战在志愿军发动反攻后宣告任务完成。

松骨峰战役有多难?看看美国人的轰炸时间,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住

可以说我们的三连士兵是一群作战英勇的共和国战士,为了抵挡敌人强大的火力几乎是以全体阵亡的方式退出了战场,这种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后人铭记。而美国人的装备、火力和各种技术优势也值得承认,就比如4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对我们来说杀伤力很大,但对他们来说却不算什么。我们的战士在这种高强度的战斗中,一旦弹药耗光就只能依靠强大的战斗意志来抵挡敌人的进攻了,当时的志愿军士兵真的是太难了,但放眼整个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人能抵挡住他们的炮火。

和中国人谈判,李奇微挑选谈判代表首要标准是什么?为何说其古怪

牛人!晚清重臣左宗棠真像,一己之力保住中国六分之一领土,太强

国军士兵老照片,当官的吃香喝辣,士兵吃大锅饭,谁赢谁输你懂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