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两江总督曾国荃手下有个江宁布政使叫许振祎,此人曾以拔贡生的身份进入曾国藩的幕府,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之一。按说有了这层关系,曾、许两人应当亲近才是,结果却因种种原因,两人闹翻了。更糟的是,两边人马摇唇鼓舌,相互攻击,使得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曾国荃一怒之下决定参许振祎一本。

总督参奏下属,朝廷一般都会按照总督的意思办,况且曾国荃还是立过大功的。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要任人宰割了吗?许振祎听说后,马上去找师爷商议对策。师爷沉吟半晌,从容地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能靠情义来打动制军(总督的别称)大人了……”
许振祎听罢,立刻行动起来。他买下南京莫愁湖畔的一所大宅子,按照书院的形制进行改造,日夜施工,同时召集当地的士绅名流和在南京的曾国藩的门生们,组建了一所书院,以曾国藩的谥号“文正”命名,意在号召大家时时勤勉,遵从名教,不要忘了曾国藩的功德与恩情。
书院落成之日,许振祎遍邀当地名流前来参加落成典礼,曾国荃也在被邀之列。曾国荃开始并不愿去,但碍于社会各界,尤其是他已故大哥曾国藩的情面,不得不前往。
到了之后,曾国荃一看,现场布置得庄重肃穆,正中央是曾国藩的遗像,两边是许振祎拟的一副对联:“瞻拜我惟余涕泪;生平公本爱湖山。”典礼上,大家一致恳请曾国荃为书院行上匾额之礼。许振祎在行礼之时面带戚容,后来甚至趴在地上放声痛哭,周围的人都唏嘘不已。尽管曾国荃对许振祎心存芥蒂,但面对此情此景,也不免叹息甚至是落泪了。
施礼过后,许振祎慢慢地说:“如果没有先师的知遇之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先师的恩情我穷尽一生也难报答万一!可是先师已经西去,希望我们这些人不要忘记先师的大恩大德,严于律己,时刻勤勉,将先师的学问发扬光大。”说到这里,许振祎突然转身看着曾国荃,动情地说:“制军大人,您是先师的弟弟,见到您,就仿佛见到了先师!”几句话让曾国荃心中五味杂陈。
回去后,曾国荃沉吟良久,决定把那份奏折处理掉。有人问他为什么,曾国荃说:“这个人确实不怎么样,但我若真的参他一本,就有些对不起我故去的兄长了!”于是,此事作罢。许振祎终于长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