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何許人也?
如果他很強,又是強在何處?
“集合号”|文【本文共2145個字,12張抗美援朝和相應曆史時期的真實老照片】
也許有的朋友知道這是一個将門出虎子的帥才,因為他的父親就是美國陸軍将軍,并且父子二人總是和菲律賓産生了某種必然的漣漪。而麥克阿瑟作為美國五星上将其在二戰中利用“蛙跳戰術,”以及北韓戰争時期在仁川登陸期間的表現,也讓很多網友們認為麥克阿瑟很強。

隻要從他的官職和履曆上來看,就會得出一個準确的答案,那就是他久經沙場、南征北戰、指揮經驗豐富。他不僅在一戰時期作為美國最年輕的師長登陸歐洲和德國作戰,還在二戰以及北韓戰争時期獲得過決定性的勝利,是以很多人和網友認為他很強悍!那麼,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能夠跻身于美國五星上将的行列,也能證明此人的确有着過人之處,能夠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參加過一戰、二戰、北韓戰争的将軍也确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在很多經曆過北韓戰争那段曆史的人,以及如今很多專家的書中都寫到了一個紮心的問題,這就是麥克阿瑟本人在擁有極高的造詣和個人魅力的同時,他也是一個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反複無常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認為他很強的人,那麼一定會非常的紮心!因為他最終的失利跟他最為輝煌的勝利有着必任的聯系。
天才般的“表演”
首先麥帥本人最出色的一場“表演”就是1950年9月15日在北韓半島進行的仁川登陸,這一天他無疑成為了軍旅生涯中的“軍事奇才,”聯軍的登陸成功和迅速改變的半島局勢,使他的威望如日中天。
這個決策在實施之前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抑或是美國本土的“參聯會”都對這次行動抱有堅定的反對态度。但麥克阿瑟用它出衆的個人魅力和演講能力說服了很多人,這讓部分搖擺的人士反過來甚至開始對他的想法大加贊揚,而在成功以後即便是那些堅定的否定者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對他表示稱贊。
這讓這個行動在一片反對聲中成為了他力排衆議之下的“英明決策,”當初人們有多麼強烈的反對,此時就有多麼強烈的震驚,仁川登陸顯然成為了麥克阿瑟獨自的“秀場”。這也讓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想法是否比得過這位将軍的思維,簡單地說就是很多人開始認為自己比較蠢!對他開始盲目遵從。
不過,表面上的勝利卻也為日後進軍失敗埋下了隐患,這次讓麥克阿瑟達到軍旅生涯頂峰的戰役,也最終導緻了他的失敗。
這是為何呢?
第一:力排衆議之下的決定性勝利讓本就不可一世的麥帥,在率軍持續北進的過程中成為了一個不服從指令的人,(或者他一直如此,隻不過這次更加變本加厲)。
從仁川登陸勝利後獲得的威望和聲譽讓此人更加驕傲自滿、洋洋得意,他不但堅定地認為必須越過分界線向北統一整個半島,還堅持己見奔向鴨綠江,随着他離鴨綠江畔越來越近時,本土的支援者和反對者們都非常擔心他的舉動會造成局勢更加緊張。
原因有二,一個是參聯會早有指令不允許除了南韓以外的部隊,接近和占領靠近蘇聯、中國的北韓北部省份,因為這樣會引起上述兩個國家緊張和疑慮。另一個是如果蘇、中出兵幹預或者釋出了準備幹預半島的消息,那麼聯軍應立即停止北進等待指令。
但很顯然此時的麥克阿瑟全部違反了上述的指令,美軍已經接近到鴨綠江畔,而且有消息聲稱中國人也已經進入到北韓北側,但麥帥不以為意,沒當回事。
是以他的命運可想而知,這也使很多後世專家認為,麥帥最終失敗的原因是他的咎由自取,即便他此前在仁川登陸時看似實力很強,但美軍兵力不足、裝備緊缺、缺乏訓練,聯軍是臨時拼湊,缺乏磨合也是事實,“隻不過在勝利光環的照耀下,仿佛前進的方向一馬平川一樣。”
第二:一名美國将軍,參加過曆次大戰的老将,“擁有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準将和上将稱号的麥帥,”自始至終都沒有正眼看過他的對手。他曾不止一次地譏諷道:“隻要給他第一騎兵師就會迅速直奔東北邊境,”或是給他兩個美國師就能擺平北韓的“爛攤子”。
在面對中國人是否會幹預北韓這個問題時,“他也說過如果他們敢于進入北韓在聯軍強大的攻勢前必定會血流成河,他的言論讓當時的高層興奮不已。”
勝利背後的失敗
是以說他在仁川登陸成功後,這種輝煌的背後助長了他肆無忌憚的高傲心态,他指令部隊北進也好、批評沃克将軍為何拖延不前也罷,其背後都能看出為達勝利咎由自取的心态。而這種心态很大程度就是來自他本人的性格,以及在仁川登陸成功以後獲得的空前聲望。
那種力排衆議之下并獲得勝利的心态讓他戀戀不忘,是以他敢于抗命、敢于率軍北進,更加敢于目空一切、大言不慚地認為勝利就在眼前!
即便他有自身強悍的優勢,但包括戰術專家李奇微、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參聯會主席布萊德雷在内的很多人都指出過他的錯誤。但終究很多網友認為很強的麥克阿瑟還是敗退了,打退他的還是一支他認為無足輕重、沒有勇氣出兵的部隊。
也許他永遠也搞不明白為何在自己即将達到軍事頂峰的瞬間,被一支手拿低劣裝備的部隊所擊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看來咎由自取和實力強悍之間如果不能保持冷靜,那麼就會得到一個令美國人紮心的答案,最終麥克阿瑟被解職于1951年4月11日,而曾經指出過他錯誤的戰術專家李奇微接替了他!
不情願?為何美國人不想打北韓戰争尤其是老兵?說出答案讓人不信
看看美國對上甘嶺的稱呼,就知道他們想玩場更大的,但最終砸了腳
此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帶領美軍重整旗鼓,成為志願軍最難打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