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爆發的北韓戰争,是一場曠日持久持續近4年的戰争,這場戰争是雙方軍事實力差距懸殊的一場惡戰。自始至終我志願軍在戰場上的軍事實力始終處于劣勢,那時國家剛剛建國百廢待興,國内還有戰事沒解決,這樣的國情卻敢于向海、陸、空都具有優勢的美軍挑戰,這自身就具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這種精神和情懷并不是任何國家都具備,但很可惜美軍的對手具備這種精神。
同時對于志願軍這種強大的意志力,美軍缺乏應有的了解,這給他們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打錯了算盤的麥克阿瑟
當1950年10月19日,我志願軍38軍先頭部隊,越過鴨綠江進入北韓的當天,美軍也剛剛占領平壤,這對美軍來說仿佛勝利就在眼前,一向喜歡博人眼球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将軍,對着随軍的記者說道:“勝利就在眼前,以這樣的進軍速度用不了多久,我們的軍隊就會在感恩節之前結束這場戰争,聖誕節前我們的小夥子們就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但戰争程序真的如此嗎?
這份言辭表明了将軍和當時“聯合國軍”對于戰争樂觀的态度。但在随後的一個星期内,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志願軍已經進入北韓,并和南北韓軍隊的先頭部隊發生了交火。但麥克阿瑟和美國政府依然不相信我軍有膽量,和擁有衆多盟友的世界第一強國打一場大戰。
但随後的戰争形勢,不得不讓麥克阿瑟心急如焚,他不敢相信在志願軍持續發動的進攻中,他引以為傲的美國陸軍會且戰且退。在擁有海軍航空母艦、空軍以及盟友的支援下,美軍依然無法守住已經占領的陣地。曾幾何時美軍和南北韓軍隊的先頭部隊均已抵達鴨綠江畔,鴨綠江對岸被白雪覆寫的我國山脈曆曆在目,然而幾場戰鬥下來“聯合國軍”被打的狼狽撤退,離他們勝利的終點鴨綠江越來越遠。
能征善戰的少爺兵
當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戰役結束時,曾經一路高歌北進的“聯合國軍”已被趕回了三七線附近。平壤再度被北方軍隊占領,而仁川也被重新奪回。
對于美軍來講,很多人認為他們是“少爺兵,”養尊處優,生活條件良好。但從軍事素養上來說,他們同樣是一些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的戰士。在二戰中他們擊敗了在太平洋上橫行一時的日本海軍艦隊,在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又戰勝了德國軍隊,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和第一強軍,他們有資格不可一世,也有資格認為北韓戰争隻不過是一場家常便飯,不需要浪費精力就能獲得勝利。然而有的時候過度的自信也并不好……
很顯然在戰争中,他們遇到了一個他們并不了解的對手,“是少爺兵也好不是也好,”他們的軍事實力都是世界第一,他們有着世界上最好的陸、海、空三軍,有着最好的盟友和最好的後勤。但在艱苦樸素、作風硬朗、作戰意志強悍、誓與陣地共存亡的志願軍面前,這些軍事素養、戰鬥意志都非常優秀的美國大兵依然被我志願軍擊退,這證明我軍更加優秀,而“少爺兵”這個稱号也隻有我軍才有資格稱呼。
二戰時期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日軍都沒有這個資格,對此你認同嗎?
善戰、敢戰的志願軍
可能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醜化敵人,其實這是我國傳統的認知,但這樣的認知在醜化欺辱自己的敵人同時,也等于間接的醜化了自己。筆者一直認為我們應該正視敵人的強大,包括美軍在内的聯合國軍,以及二戰時期侵華的日軍,他們都是能征善戰,久經沙場的軍隊,雖然很多士兵十惡不赦,但是作戰的意志堪稱強大,軍事技能也非常優秀。
但正向北韓戰争時期,我志願軍擊敗美軍那樣,擊敗了世界第一強大的軍隊,這才能更加證明我志願軍的強大,論作戰兵器、後勤補給我們都不如别人,但是論善戰、能戰、敢戰、不畏戰,我志願軍不輸給包括美軍在内的“聯合國軍”中任何一支部隊,是以隻有英勇頑強的志願軍,才有資格稱美軍是“少爺兵,”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探讨,喜歡點贊關注,會有更多經常内容更新。
北韓戰争志願軍哪次勝利,讓在撫順嚣張的日本戰犯,突然大驚失色
震驚蘇德戰場的KV-2坦克,真正的馬路殺手,德軍最喜歡圍觀的坦克
此戰前5天,我軍打出40萬發子彈,扔出10000枚手雷,最終打疼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