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文明形成之始所爆發的一場參戰人數最多,波及範圍最廣,規模空前的一場全球性大戰。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落幕是以小日本的投降而告終的,也正是因為在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别在日本本土廣島與長崎投擲的“小男孩”和“胖子”,才加速了小日本的投降進度,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可以說功不可沒。
很多人都認為,之是以小日本會投降,都是因為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在爆炸後對其造成的影響才迫使他們投降的,正是因為這樣,就有網友提出了質疑。倘若美國沒有向日本本土投放那兩顆原子彈的話,那麼,小日本還能夠再支撐多少年?

同時,更有比較細心的網友們找出了一個真實的戰例,小日本的殘兵在菲律賓地區持續十多年的遊擊戰,如果日本全民都采取這樣的戰法對抗盟軍,那麼他們還能堅持多久?
說到這裡,就必須得提一提小日本的戰鬥意志了,客觀來講,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整個二戰時期,全民信封“武士道精神”的小日本在戰鬥意志以及戰鬥力方面都是非常強大的,打仗就像瘋狗一般,不死不休。即使是這樣,但也改變不了小日本在硬體方面的短闆——各類資源。
二戰前期,小日本通多多年多于戰争資源的積累,可以暫時地供應戰争機器的需求,但是到了中後期,他們就出現了疲軟的态勢,尤其是在工業資源方面,小日本與美國和蘇聯對比,簡直就是小孩與大人之間的比較。
在太平洋戰争時期,美國佬在菲律賓地區與小日本進行奪島作戰,打的小日本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各方面都損失慘重,經過對比,美國佬在損失方面要遠遠小于小日本,這就是綜合國力的差距,戰争就是拼誰的資源量更耐消耗。
是以,在絕對強力的物質面前,即使精神力量再彪悍,那也僅僅隻是浮雲罷了,隻有被完全碾碎的份兒。
二戰後期的戰争,小日本的戰鬥意志對于整個戰局來說,已經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了,完全不可能翻盤了,血肉之軀再怎麼強悍,也強不過鋼鐵。小日本即将面臨的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死路一條,這隻是時間的問題。
如果美國沒有在廣島與長崎投下那兩顆原子彈,毋庸置疑,小日本絕對會不死不休,戰争更會繼續僵持着,美國大兵的傷亡也會不斷增加,小日本的投降時間必然會延長,甚至真的有可能觸發小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但結果必然是不會改變的,小日本必敗。
德國戰敗投降後,盟軍開始把主要目标指向了日本,波茨坦會議後,蘇聯也開始對日本宣戰,在很短的時日,蘇聯就已經拿下了日本的北部半島等地,同時又開始從西部的南千島群島等處對小日本發起進攻,而美國則繼續太平洋東南亞地區對日本進行進攻。
在二戰的末期,美國與蘇聯一躍成為全球最強的兩個國家,在兩個龐然大物的共同夾擊下,小日本的日子已經到了盡頭。
小日本早已是日薄西山,氣數将盡,曾有學者對此進行過分析,如果二戰末期,美國沒有向日本投下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依然無法堅持超過2年的時間,甚至更短。
可以說從根本上來講,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隻是起到了促進性作用,其根本原因還是日本資源,兵員極度匮乏,而且一條大腿深陷中國這個“泥潭”,失敗是遲早的事兒,也不會為日本延長多少“壽命”的。
說到這裡,就有朋友要問了,既然早已是一個定局,那麼美國為什麼還要堅持向日本本土投放那兩顆原子彈呢?
原因有三,第一,原子彈是一個新型“超級武器”,并沒有在實戰中應用過,美國想借此來試驗一下這個新成果;第二,太平洋戰争美國大兵的傷亡率極高,緻使國内厭戰情緒升高,美國必須要加快戰争結束的進度;第三,美國想要借日本之手玩一個“殺雞給猴看”,雞自然是日本,猴當然是蘇聯了。
美國知道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擁有原子彈的國家,這是非常有力的,在二戰後期,蘇聯崛起,擁有百萬大軍,數萬輛戰争裝甲,其實力足以與美國相抗衡。
是以,美國想要用一個“大殺器”來威懾一下他們。是以,原子彈并不是完全為小日本而投下的,他們隻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
本文參考資料:《世界通史》,《二戰全史》,《知網相關文獻——二戰原子彈,太平洋戰争美日關系》,《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長崎原子彈時間,原子彈,美國,蘇聯,二戰日本,侵華戰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