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探索高校博物館與教育等融合發展

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探索高校博物館與教育等融合發展

第七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

12月17日,“智在未來 文博賦能,為傳播喝彩”第七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1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推介展示活動在北京舉行。

活動中,多名專家學者談到,要探索高校博物館與教育、科技、傳媒等跨界融合,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的多重價值。

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處副處長張富宇認為,高校博物館可依托快速發展的智能傳媒技術,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可與相關企業合作,針對館藏珍貴文物,開展多視角、多元度、多層次的價值挖掘,闡述文物背後的故事,突出文物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加強文物間關聯性和系統性研究,為後續領域融合等提供更具專業性和科學性的文物資訊資源。另一方面,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和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手段,提供文物資訊資源深度開發利用服務。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助理王志表示,“一流的高校必須有一流博物館”日益成為高等教育行業的共識。新時期,高校及其博物館應積極學習貫徹《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的精神,在服務高校教學、科研、文化建設、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談及如何推動高校博物館發展并更好發揮其價值時,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建議,高校博物館要不斷優化、提高藏品品質,加強藏品管理及資訊化建設,加大瀕危文物搶救修複,提升文物保護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服務高校教學和學科建設的同時,高校博物館要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現代資訊技術,開展雲展覽、雲教育等線上服務,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此外,高校博物館要進一步挖掘高校思政資源,創新高校思政課形式,推動高校博物館成為思政教育的新高地。

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劉超英也建議,深入挖掘、闡釋高校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價值,推出一批影響力大、傳播力廣的展覽;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的價值引領作用,讓其成為大學立德樹人的重要場所;積極參與“博物館+”項目,探索高校博物館與教育、科技、旅遊、商業、傳媒、設計等跨界融合發展,同時增強高校博物館的自身造血功能。

澎湃新聞從現場獲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主辦,北京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京津冀高校博物館聯盟承辦,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協辦。來自全國25所高校博物館、公共博物館負責人及衆多領域内專家參加了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