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韋小寶主動挑釁吳應熊的手下高手,為何他們甯願死也不願還手

吳應熊乃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滿清正是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明朝也因而覆滅,故吳三桂乃名副其實的大漢奸。滿清政府也對吳三桂此行為進行嘉獎。令其鎮守雲南,被封為平西王。金庸在武俠小說《鹿鼎記》中也增加了吳三桂這一角色。

韋小寶主動挑釁吳應熊的手下高手,為何他們甯願死也不願還手

吳三桂雖被封為平西王,但其野心一直未曾消磨,康熙皇帝對他也多多提防。自韋小寶擒獲鳌拜後,吳三桂對康熙也刮目相看,進而他也想了解康熙周圍是一些什麼人物來輔助他。是以他派吳應熊入京上奉獻,同時也刺探康熙身邊的人物。

此時的韋小寶已成為康熙皇帝面前的大紅人,是以也得到大臣和太監們的巴結。福親王便是其中一位,他宴請韋小寶到自己府上做客。同時也宴請了剛剛到京城的吳應熊。平西王為防止兒子受到刺殺,特别派遣了16位高手陪着他。

韋小寶主動挑釁吳應熊的手下高手,為何他們甯願死也不願還手

福親王府中内也招攬了江湖上的高手,為試探平西王府的實力。福慶王也叫出16位高手與他們進行比武,而韋小寶也在一邊起哄。最終福親王手下高手一人持一樣武器,原著中曾這樣描述:那十六名武師眼見對方不動,都要在康親王的衆賓之前賣弄手段,各人施展兵刃上最精熟巧妙的招數,斜劈直刺,橫砍倒打,兵刃反映燭光,十六般兵器舞了開來,呼呼風聲中,組成一張光幕,将十六名随從圍在垓心。衆文官不住說:“小心,小心!”武學之士見這些兵刃每一招都是遞向對方要害,往往隻數寸之差,不要多用上半分力氣,立時便送了對方性命,盡皆心驚。

福親王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來是試探吳應熊的實力,另外也給他們下馬威,令他們見識福親王府的實力。豈止吳應熊手下的高手卻一動不動,任憑攻擊,最終福親王手下為保全吳應熊以及福親王的面子,也隻是象征性地将他們帽子砍下。為何吳應熊的手下甯願被砍死,也不願出手呢?主要原因有幾點。

韋小寶主動挑釁吳應熊的手下高手,為何他們甯願死也不願還手

首先,他們是接到了平西王吳三桂的訓示,如吳應熊無遇危險,他們萬不可出手。其次,為了保全雙方面子。倘若吳應熊的人勝利,一來是打了福親王的臉,同時這番行為也甚為不妥,本來康熙對吳三桂就提防,如今下人竟敢公開在王府内出手,自然會落下一個話柄。倘若福親王的人輸了,那豈不是掃了平西王府的顔面。到頭來還會被平西王處死。綜合上述因素,就算韋小寶主動挑釁吳應熊的手下高手,他們甯願死也不願還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