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唐國強版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一集中,諸葛亮揮淚馬谡的橋段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諸葛亮怒斥馬谡丢失街亭時的痛心疾首及馬谡被推出賬外斬首時的于心不忍,令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員們以高超的演技、聲淚俱下的情節,将諸葛亮與馬谡之間特殊、複雜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緻,非常具有感染力。但是演得再好始終還是演義,跟真實的曆史情節還是有差距的。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首先,馬谡戰敗于街亭确有其事。關于這一場戰役,在《三國志》中有多處記載,發生于蜀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其次,馬谡也确實是在街亭戰敗後被斬。諸葛亮為了取得北伐的勝利,精心準備多年,結果因馬谡的過失付之東流,到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地步。演義與史實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兩個。首先是馬谡鎮守街亭并非主動請纓,而是諸葛亮力排衆議的結果;其次,馬谡戰敗後并沒有主動請罪,而是選擇了潛逃,期間還有大臣為其打掩護。不過,最終馬谡還是被捕下獄,定罪處斬。另外,馬谡死後諸葛亮确實哭過,但是諸葛亮為什麼哭?是痛惜馬谡之才,還是為自己的過錯而哭?這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那麼,馬谡慘敗的街亭究竟在哪裡呢?筆者根據史料記載,對“街亭”這一争議頗大的地方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關于三國時期街亭的位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争議較大的話題。從隋唐至今,關于街亭的位置大緻有九種說法,分别是:城固說、南鄭說、勉縣說、隴縣說、西縣說、韓店說、龍山說、街子說、隴城說。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其中,“城固說”來自于《大清一統志》、《中國古今圖書內建》,具體位于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縣西十五裡;“南鄭說”來自于宋代的《太平寰宇記》,具體位于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境内;“勉縣說”來自于《隋書?地理志》,具體位于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境内;“隴縣說”來自于《唐書?地理志》,具體位于今陝西省寶雞市隴縣縣北,隴山東側一帶;“西縣說”來自于《五代史》,具體位于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的西縣故城。

“韓店說”、“龍山說”皆來自于清代的《一統志》、《秦安縣志》、《秦州志》等史籍,具體位于今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東南的韓店鎮、今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西北的龍山鎮。因為莊浪縣的韓店鎮與張家川縣的龍山鎮接壤,是以這兩個地方實際上說的是一處;“街子說”來自于元代的《通鑒釋文辯誤》,具體位于今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街子鎮;“隴城說”來自于《後漢書》、《通典》、《元和郡縣圖志》、《甘肅省通志》等史籍記載,具體位于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隴城鎮。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以上九種說法各自都有史料出處,都稱是當年馬谡兵敗之地。不過,近代學者們通過考證及實地考察,已經将城固、南鄭、勉縣、隴縣、西縣這五處排除在外。而剩下的四處地點中,尤以“隴城”的史料出處最多,與三國時期街亭的位置最為貼切。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當地的考古工作者在該處發掘了大量三國時期的遺迹與文物。其中,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了一件帶有“蜀”字字樣的弩機。是以,秦安縣隴城鎮就是三國時期馬谡戰敗之街亭也成了現在的主流說法。那麼,隴城鎮真的是街亭所在嗎?

關于這一問題,也有學者也提出了疑問。首先,帶有蜀字的弩機隻能說明蜀軍曾經在此地駐兵或發生過戰事,并不能證明此地就是街亭之所在。另外,據史料載,東漢初期的公孫述,也曾自稱蜀王在四川地區割地建國,他的部隊也多次進入隴右地區作戰。憑着一個帶蜀字的弩機,怎麼就能确定一定是三國時期的蜀軍、而不是東漢初期的蜀軍遺留下來的呢?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其次,據《漢書?地理志》載,略陽(秦安縣漢末三國時的古稱)雖然是隴右地區的重鎮,但此地距離隴山較遠,并非是重要的關隘咽喉所在地。馬谡如果在這裡駐軍,自然也就失去了将曹魏大軍阻擊至隴右戰場之外的意義。由此看來,隴城就是街亭的說法也不太穩妥。

那麼,街亭的位置究竟在哪兒呢?據《晉書》載,諸葛亮率軍進入隴右後,魏明帝命張郃率部經隃麋縣(即今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沿千水河西進,經隴坻道、隴山進入隴右地區的漢陽郡。隴坻道是春秋時期開辟的通道,古代通過隴山的四條官道之一,以隴山南段的隴坻山得名。

據《水經注》載,隴坻道自長安沿渭水西行,經美陽縣(今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岐山縣(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雍縣(今陝西省鳳翔縣)、隃麋縣、汧縣(今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大震關(今陝西省寶雞市隴縣西,又稱隴關),過隴山後進街泉縣、清水縣(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上邽縣(今甘肅省天水市)、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後沿渭水向西北經南安至隴西。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在隴坻道途經各縣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街泉縣”。由于該縣在東漢時期被廢,是以,後世對該縣有兩種說法,一說街泉故城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西北龍山鎮一帶,一說街泉故城在莊浪縣東南的韓店鎮一帶。這也是清代史料中定位街亭位置的說法。不過,在上世紀末,當地縣志辦、文化館及考古相關從業人員,對隴縣至清水縣中間的隴坻道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與發掘,最後通過對發現的幾處漢代遺迹進行對比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街泉故城應該位于如今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的恭門鎮境内。筆者通過相關史料及文獻記載推斷,此處就是三國時期馬谡兵敗的街亭。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據《水經注》載,從街泉向東至長安隻有一條主道,而從街泉向西又分出了兩條支道,一條可以直達冀縣(今天水市甘谷縣一帶),另一條可以直通平襄縣(今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也就是說,魏軍到達街泉故城以後有多條道路可以選擇。據《三國志》載,蜀軍進入隴右戰場之後兵力已經分散到安定、隴西、南安、天水等幾個郡,而張郃所率領的部隊又是當時曹魏集團最精銳的機動部隊。如果馬谡不是在街泉故城駐守的話,張郃沒有必要進入隴右後先找馬谡決戰。

馬谡丢失的街亭,在今天甘肅什麼地方?

(二)恭門鎮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漢代遺迹。該鎮的上城子,依山傍水而建,南靠鳳凰山,北臨樊水,東西長約六百米、南北約五百五十米,一半依托山險,另一半遏制溝川,隴坻道正好從城中通過,是遏制隴坻道通過隴山的咽喉要隘。在上城子至大震關之間的山澗上,至今仍留存有一些古代的烽火台遺迹。從近幾年發掘出來的各個朝代的兵器、甲胄及文物來看,此處自春秋戰國時期便是關隴地區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關險要隘,也是阻止魏軍進入隴右戰場的最佳地點。

(三)該處的地形、地貌及所處的位置與《三國志》中“(馬)谡依阻南山,不下據城……(張)郃絕其汲道”及《太平寰宇記》中“街泉廢城在(隴城)東北六十裡”的說法與描述基本一緻。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三國時期街亭的位置,就在如今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區的恭門鎮境内。

參考書籍:《三國志》、《晉書》、《大清一統志》、《中國古今圖書內建》、《太平寰宇記》、《隋書》、《唐書》、《五代史》、《秦安縣志》、《秦州志》、《漢書》、《水經注》、《後漢書》、《通典》、《元和郡縣圖志》、《甘肅省通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