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茅台在2013年下跌了60%,但他買下了自己的所有倉位,說沒有風險,真正的風險是什麼?

低迷的市場 - 價值投資的春天

作者: 董寶珍

溫/陳佳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本價值投資書《低迷的市場——價值投資的春天》,作者董寶珍是1994年的舊股市,這本書記錄了他個人投資茅台的經曆,思考的過程,雖然它的基本思想、邏輯、方法論,在我們其他的投資書中早就接觸過了,我覺得還是很有價值的, 因為這是投資者的真實體驗。

茅台在2013年下跌了60%,但他買下了自己的所有倉位,說沒有風險,真正的風險是什麼?

2013年對茅台來說是災難的一年,也是一年中最大的一年,因為它開始了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以限制三大公衆的消費,包括旅遊景點,高端餐廳,高端飲料和奢侈品。

媒體報道傳開,市場認為茅台酒已經腐化,更重要的是,市場認為在反腐的壓力下,官廷中沒有人喝茅台酒,民間人士自己買不出幾千元一瓶的酒,是以茅台酒失去了增長。

在這種觀點下,投資者恐慌,整個市場都在抛售茅台,股價一路下跌,到2013年第二季度下跌了30%。

董寶珍于2010年6月成立私募股權基金,買入茅台、泸州老窖、大秦鐵路三股,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投資年回報率為10%。

到2013年,他的兩家白酒同時大幅下跌,大秦鐵路仍在上漲。當茅台下跌30%時,當茅台的市盈率從25倍下降到15倍時,他的第一個決定是賣掉漳州的老酒窖,繼續購買茅台,因為同樣的酒,同樣的下跌,而茅台的品牌更好,更有把握。

茅台繼續下跌,他賣掉了當時市盈率超過八倍的大秦鐵路,繼續買入茅台,此時他的基金在茅台隻有一股。

但茅台仍在下滑,已經降到了市盈率的8倍,這次董寶珍沒有資金來填補倉位,于是他開出了融資,通過融資繼續收購毛台,變成了一家杠杆化公司。

在茅台股價下跌的過程中,董寶珍遭遇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來自出資者對董寶珍的懷疑,另一方面來自媒體對其能力的懷疑,對其表現的負面報道,2013年其基金成為全國最差的基金,收益率為-70%,媒體報道讓公衆無情地嘲笑董寶珍。

當他的職位留給茅台時,出資者坐不住了,首先,他對自己集中的倉位持懷疑态度,出資者說:

布魯諾因為堅持自己的心而被燒死,現在看來,這個理論雖然不正确,但在當時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但是這個殉道應該由我們的資助者承擔嗎?我們真的應該為價值投資理念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嗎?還是活着更重要?先出來,再殺回來,你的立場不是散落的,在中國股市上從未見過,你沒有犯過散亂的錯誤。

茅台在2013年下跌了60%,但他買下了自己的所有倉位,說沒有風險,真正的風險是什麼?

董寶珍回了一封長信,表達了以下意思:

他說他不是瞎子,而是基于自己的投資思路,基于自己對茅台的非常熟悉,所謂知己不在戰争中,他長期跟蹤茅台形成了深刻的了解,多年來,他寫了很多關于茅台的投資分析、調研筆記,很多都得到了行業專家的認可, 在白酒行業急劇下滑的時候,白酒行業内部會議會請他分享。

他的所作所為符合巴菲特的能力原則,因為他對白酒的了解使他跻身行業前100名,而且過去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白酒行業,是以他對白酒的了解比大多數投資者普遍都多。

巴菲特的權力圈子原則,其實和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的一樣,《國富論》最有創意的思路有兩個:

一是分工提高社會效率,可以創造更多的财富,比如一個年輕人在農村一個月可能隻賺1500元,但去市送外賣一個月可以賺8000元,因為他加入了城市的分工制度,職業分工後他的效率比一般人要高, 而在農村他想種水稻、蔬菜、魚和豬,幾乎所有東西都幹了,結果是效率低下,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根本無法創造盈餘财富。

一個人長期在某一領域專攻,他的能力、效率、工作品質肯定會高于一般人,這是分工增加社會财富的根本原因。

《國富論》的另一個偉大思想是,自由貿易可以增加社會的總财富。

這兩種思想奠定了人類市場經濟的基礎,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而能力圈的原則與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的本質是一樣的,因為能力圈要求把研究集中在一個非常小的領域,使他的能力, 研究的深度、認知能力,都會超過一般人。

然後,他舉了另一個相反的例子:為什麼樂視失敗了?正是由于違反社會分工理論,樂視在幾年内将業務拓展到電視、手機、汽車、房地産等領域,這些領域需要的能力、資源、背後的邏輯,完全不同,最後樂視哪些行業做得不好,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董寶珍的意思很明顯,他對白酒的了解比一般人多,是以敢于重滄茅台。

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風險,即集中倉位的風險太大,尤其是股價持續下跌,心态崩潰,給董寶珍壓力很大。但董寶珍認為,集中倉位不是風險,他說真正的風險是你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就是風險,相反,你知道,了解情況,不是風險。比如有人掉進了一口井裡,這口井沒有風險,不知道井在哪裡就是風險。

茅台在2013年下跌了60%,但他買下了自己的所有倉位,說沒有風險,真正的風險是什麼?

多元化投資沒有主動化解風險,廣泛多元化投資在半知公司,最終投資業績一定是不好的,因為他沒有主動把未知變成知曉,無法導緻化解風險。

投資是一場關于企業未來的預測競賽,一場關于企業未來的認知遊戲,你投資的公司破産了,導緻你賠錢,但這不是企業的責任,而是投資者自己的責任,因為你事先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多元化到十家公司總比集中于一家公司要好,因為同時,專注于一家公司,進入的深度遠大于十家公司,是以集中投資可以提高企業未來的準确性,多元化會增加風險,因為多元化後預測未來的能力已經下降。

風險管理的核心手段是形成超越公衆的感覺,而中央投資是超越公衆感覺的前提。

投資大師是集中的,例如,到1987年,巴菲特管理着約100億美元的資産,但他隻投資了三隻股票。

索羅斯還專注于投資,他說,如果發現機會并且你有信心,你應該在将要投入多少方面下注。

是以,真正的風險管理和分散與正确的判斷無關,比如誤判,然後小賭注就錯了。

如果判斷被誤判怎麼辦?如何避免損失?資助者問道,引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閃電戰的例子。

他說,法國曾修建了數千公裡的防禦工事,但結果毫無用處,因為德國使用了閃電戰,閃電戰就是集中了所有的戰争資源,集中部隊在50公裡的邊境,瞬間釋放,最快的閃電戰,不顧後勤,然後直接駛入法國1000公裡,将法國切成兩半, 效果顯著。

但閃電戰也有明顯的弱點,即一旦突破薄弱,形成對峙,容易被敵人從第二面包複制,一旦突破不成功就會陷入孤獨的境地。

這種集中投資,一旦失誤就會被抹去是一個原因,該如何應對呢?

答案是以更快的速度進攻對方,更集中的兵力,在更短的時間内擊敗對方,讓對方沒有反擊的機會,而不是一般群眾認為應該加強後勤,因為加強後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反而會削弱閃電戰的效果, 最好加強支援後勤的實力,加強突擊的實力。

投資也是如此,以更加專注的态度進一步縮小能力圈,集中在很小的範圍内,專注于幾家公司的研究,就可以提前判斷未來,降低風險。

董寶珍接着說,我敢于全把茅台股票,因為我的長期研究讓我非常自信,我比普通大衆更了解茅台,2013年普通投資者對白酒和茅台的恐慌時,我很冷靜,因為我知道公衆的觀點是錯誤的。

股票的波動不是風險,隻有兩個真正的風險:永久損失本金的風險,回報不足的風險。

雖然現在股價在下跌和下跌,但我專注于倉位的風險其實很小,未來的回報隻需要時間來證明。

關于是集中還是分散,黑馬補充指出,有必要考慮時間次元,隻有從3-5年的中長期來看才能像董寶珍那樣集中倉位,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時間次元

短期内股價與企業價值很可能不比對,股價虛高,泡沫巨大,或者股價明顯低于内在價值,這兩種情況都是股市的常态,而且隻延長到幾年就讓市場發現這個誤差,股價也會做出反應, 直白地說就是相信平均回報率,但這種回報率可能一年半内就看不到了,是以沒有時間次元來談論集中倉位,談論價值投資是一個流氓。

其次,這是關于市場風格

過去幾年,A股不再有全面的牛市,而隻有結構性市場,未來随着注冊制的出現,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市場要找到價值的功能越來越困難,結構性市場将繼續主導未來,是以被低估、誤殺的股票要被市場發現并實作平均回報, 需要極大的耐心。很多時候股價上漲并不是市場對他的定價誤差的修複,而是一個市場以一種流行風格,導緻一個闆塊的股票集體上漲。

價值投資集中倉位,不考慮市場作風,不考慮行業,隻考慮個股的基本面,而股價被誤殺,做好股票的基本面給市場糾正錯誤,不是幾年就很難做到,比如2019年被媒體扼殺了, 直到2020年開始上升,需要等一年半。

十月 25, 202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