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是上将,親弟弟是中将,戰争時屢戰屢敗,卻都能僥幸逃脫

國軍進階将領中,是親兄弟的,有不少,比如,陳老總的哥哥陳世祿(字孟熙),弟弟陳世勳(字季讓),都是國軍少将。廖運周和廖運澤這兩人,也是親兄弟,哥哥廖運澤是中将,弟弟廖運周是少将。

今天講的這哥倆,一個是上将,一個是中将,他們就是劉汝明和劉汝珍。

哥哥是上将,親弟弟是中将,戰争時屢戰屢敗,卻都能僥幸逃脫

對于劉汝明,了解曆史的,比較熟悉,他在抗日戰場上戰功顯赫,1933年,在長城戰役中,時任二十九軍暫二師師長的他,首戰日軍,一天時間,殲滅日軍1000多人,自己傷亡隻有700多。在羅文峪口阻擊戰中,他親率手槍大刀隊埋伏在山口處,等待來犯敵步兵近到200米處時,突然站出來揮刀督戰,并投擲手榴彈、揮舞大刀奮勇殺敵,使進犯我陣地的日僞軍倉促潰退。

哥哥是上将,親弟弟是中将,戰争時屢戰屢敗,卻都能僥幸逃脫

1938年3月,在台兒莊會戰時,已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中将軍長的劉汝明,奉李宗仁令開往徐州一帶,在瓦子口處,劉汝明率領六十八軍猛擊敵人,敵人猝受打擊,驚慌回竄。1940年以後,升任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的劉汝明,率部長期活躍于豫、鄂接壤處,多次戰鬥,給日軍很大打擊。1944年授予劉汝明上将軍銜。

哥哥是上将,親弟弟是中将,戰争時屢戰屢敗,卻都能僥幸逃脫

他的親弟弟劉汝珍,戰功沒哥哥顯著,但也是一員虎将,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他任趙登禹部132師獨立27旅679團團長,負責守衛北平廣安門,在情況危急時,他用計誘日軍入城,重創日軍,長為旅長。又因戰功升為少将師長。1943年4月,劉汝明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并辭去了第68軍軍長一職。在哥哥的極力推薦下,弟弟劉汝珍當上了68軍中将軍長。

哥哥是上将,親弟弟是中将,戰争時屢戰屢敗,卻都能僥幸逃脫

在戰争中,劉汝明交戰時,雖然多次受到重創,但一次次地都能脫離的追擊,部隊也沒落到被全殲的地步,這緣于他對戰場形勢的準确判斷

哥哥是上将,親弟弟是中将,戰争時屢戰屢敗,卻都能僥幸逃脫

弟弟劉汝珍在哥哥的指揮下,當然跟哥哥一樣,邊打邊跑,也是一次次地都能脫離追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