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日軍忌憚的抗戰名将,卻名聲極差,被老蔣打得滿臉流血

在國軍進階将領中,湯恩伯的名聲是非常差的,在抗戰時期,湯恩伯兵團不戰而逃,連當地百姓都看不過去了,繳了他們的械,自己組織打鬼子。

河南“水旱蝗湯”四大災,“湯”就是指湯恩伯,作為一方父母官,實在是極度的恥辱。你看人家閻錫山、韓複榘,雖然名聲都不怎麼樣,但對當地的老百姓都非常好。如果連自己家的人都恨你,那你的人品确實太不堪了。

他是日軍忌憚的抗戰名将,卻名聲極差,被老蔣打得滿臉流血

而且,湯恩伯還有一個污點,就是賣師求榮,把自己的恩師兼嶽父陳儀出賣了。這樣的人,實在是十惡不赦。

不過,人性複雜就複雜在這裡,其實湯恩伯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甚至在有些時候,還是非常值得敬重的大英雄、大好人。

先來看看他英雄的一面。

湯恩伯年輕時東渡日本求學,先是在明治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後來又考入了陸軍士官學校,堪稱文武雙全。

回國後,湯恩伯被恩師陳儀召去當了少校參謀,還娶了陳儀的一個義女為妻,是以,陳儀對湯恩伯來說“亦師亦父”,至于為什麼又把他出賣了,後面再說。

七七事變後,全民抗戰爆發,湯恩伯被任命為第七集團軍前敵指揮,率部奔赴抗日最前線,開始了輝煌的抗戰之旅。

應該說,抗戰初期的湯恩伯是非常英勇的,在南口戰役中,湯恩伯率部堅守20多天,死傷日軍2000多人,成為抗戰初期少有的幾次勝果之一,被全國宣傳。

第二年,湯恩伯又率部參加台兒莊戰役,跟友軍一起創造了抗戰初期最大的勝利,戰後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他是日軍忌憚的抗戰名将,卻名聲極差,被老蔣打得滿臉流血

之後,湯恩伯馬不下鞍,衣不卸甲,相繼參加了徐州會戰、随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等等重大戰役,戰果輝煌,日軍稱其為“天字第一号大敵”,極為忌憚。

當時,日軍對中國軍隊有個排名,戰鬥力最強的是甲等,其次為乙等,最差為丙等,其中湯恩伯兵團的幾乎每個師,都是“甲等”,足見其戰鬥力之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功卓著的抗戰名将,卻在河南一敗塗地。

馮小剛拍的《1942》大家都看過,當時的湯恩伯,正擔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司令,在河南有40萬大軍,幾乎全部由當地的河南百姓供養。如果是平時,這40萬大軍倒也勉強能解決,但1942年河南遭遇大災荒,老百姓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還拿什麼來供養軍隊?

這個時候,沖突就爆發了,湯恩伯成了衆矢之的,被稱為河南“四大災”之一。

不過,據當時的人回憶,其實湯恩伯在這次災難中表現得還不錯,發動部隊節約出了700萬斤糧食救濟災民,還讓所有團長以上的軍官收養受災兒童。

但在那個群情激憤的特殊環境下,湯恩伯做的這點“善舉”,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如潮的讨伐聲中。

他是日軍忌憚的抗戰名将,卻名聲極差,被老蔣打得滿臉流血

(圖:湯恩伯與美國記者白修德)

沖突越積越多,終于在1944年爆發了。那年4月,日軍發動“一号作戰”,第一戰-區首當其沖,時任第一戰-區副司令的湯恩伯,卻自亂陣腳,還沒等跟日軍交戰,就下令撤退。

撤退的途中,各地的老百姓忍無可忍,自發起來堵截國軍,甚至繳了他們的械,自己去打鬼子。

出現這樣的事,實在是太沒面子了!

蔣介石更是雷霆震怒,當場下令将湯恩伯撤職查辦。從此,湯恩伯這個位高權重的“中原王”,再也擡不起頭了。

抗戰結束後,湯恩伯雖然也屢受重用,擔任過第一兵團司令、京滬衛戍區司令、陸軍副司令等要職,但他的心氣已經沒了,再也無法重制抗戰初期的英勇。

網上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張靈甫被擊斃後,蔣介石大怒,把張靈甫的上司湯恩伯叫去,當着衆人的面,狠狠地打了他一頓,滿臉流血。

這個故事的真假暫且不論,但此時的湯恩伯,确實是沒有絲毫英雄氣了。

再來說說他的賣師求榮。

解放戰争後期,陳儀見大勢已去,再加上跟蔣介石的宿怨,就鼓動湯恩伯一起起義。但湯恩伯深受蔣介石信任,不可能背叛蔣介石,就暗中把陳儀的想法告知了老蔣,希望能用自己的坦誠,來保住陳儀的一條命。

他是日軍忌憚的抗戰名将,卻名聲極差,被老蔣打得滿臉流血

但蔣介石對這種事向來很敏感,立即将陳儀打入了大牢,聽候問斬。

湯恩伯也慌了,趕緊去找蔣介石求情,但蔣介石連面都不見。湯恩伯又去求了很多人,但因這件事觸及到了老蔣的底線,沒有人能說服他。

陳儀被殺後,湯恩伯自覺有愧,就在家裡給恩師設了靈堂,早晚焚香祭奠。

1954年,湯恩伯去日本做手術,最終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終年54歲。

據說,湯恩伯死時非常痛苦,在手術台上拼命掙紮,沒有人能按得住。

湯恩伯去世一個月後,蔣介石在一次會議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湯之死距離他指揮上海保衛戰的時候,隻有五年光景。這五年時間,還不到2000天,照我個人看法,假使湯當時能夠在他指揮上海保衛戰最後一個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将是如何地悲壯,對革命曆史将是如何地光耀!我想他彌留的時候,回憶前塵,内心之感慨、懊悔和抱恨終天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難過,是以是值得我們檢讨痛惜和警惕的。”

看來,老蔣對他沒有“殉國”很有意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