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鄰國稱清朝為“竊賊”,千年來,“慕華”之風極重

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除了中國,其他三個文明已經出現了斷層,隻有中國自古作為文化古國五千年文明從未出現徹底的文化斷層,是以中國又代表着華夏文明。尤其古代的中國傳承了數千年的封建制度,雖然到了近代,封建制度的落後腐朽被剔除,但不可否認封建制度曾經為中原王朝創造了輝煌先進的文明,現如今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曾受過中原王朝的影響。

就比如日本,唐朝時期,他們可是不間斷地向唐朝學習了将近三百年,每一次都會派遣專門組織的學習人員,被稱為遣唐使,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内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當初開創盛世的唐朝讓周圍的亞洲國家都心生羨慕,隻學習了兩百多年,生生地讓落後的國家日本發展出一套治理體制,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其實當時不止是日本與中原王朝建立了良好外交,還有許多國家,比如北韓。

一鄰國稱清朝為“竊賊”,千年來,“慕華”之風極重

古代北韓半島是受中原文明影響最深的周邊地帶,數千年來“慕華”之風盛行,甚至就連北韓的起源也與中原有些關系。公元前3世紀末,北韓曆史上第一次有記載,西漢曆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殷商末年時期的大臣箕子在國家被滅亡後,他帶着商朝遺民逃到了海外,也就是如今的北韓半島,他帶去的先進禮儀和制度赢得了當地人民的好評,後被推舉為國君,還得到了周王的承認,稱為“箕氏侯國”,或是“箕子北韓”。

在衆多北韓史料中都有箕子的記載,比如北韓王朝《宣祖實錄》稱:“我國自箕子受封之後,曆代皆視為内服,漢時置四郡,唐增置扶餘郡。至于大明,以八道郡縣,皆隸于遼東,衣冠文物,一從華制,委國王禦寶以治事”。北韓王朝《成宗實錄》稱:“吾東方自箕子以來,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風,女有貞正之俗,史稱小中華”。但并不意味着這個事實被北韓所有人承認,近代随着民族主義盛行,加之此說無考古證據,北韓半島南方雙方皆否認此說。雖北韓的起源還有待證明,但多年來北韓與中原王朝一直在保持宗藩關系,尤其是在明朝時期,更是堪稱合作的典範。

公元1392年,北韓王朝太祖大王李成桂稱王,明太祖賜予''北韓''國号。兩國建立宗藩關系,明成祖時期,明成祖正式賜予北韓國王稱号,此後北韓王朝秉承“事大主義”的基本外交政策,“事大”是指小國侍奉大國,由此可見北韓對于明朝的恭敬。不過明朝的所作所為的确值得北韓俯首稱臣,1592年,日本侵略北韓,北韓差點亡國,好在明神宗派出明軍支援北韓,1598年,兩軍合作,徹底擊敗日軍。這份并肩作戰的情誼永遠保留在兩國人民的心中,日後即便是清朝取代明朝,北韓人民還是心向明朝。

一鄰國稱清朝為“竊賊”,千年來,“慕華”之風極重

明朝末年之際,處于東北的女真族漸漸崛起,給明王朝造成了極大的外患,1627年,皇太極派阿敏帶領3萬部隊攻打北韓,并清剿敗退到北韓的明将毛文龍,史稱“丁卯胡亂”,雖然最終簽訂了“兄弟國的盟約”,但那隻是強權所迫,北韓的親明立場并未改變。等到日後皇太極稱帝後,授意北韓參與勸進并向其跪拜朝賀,但北韓朝堂上下乃至全國百姓都不同意,他們認為清朝竊帝号,是以不承認皇太極的帝号,隻認崇祯皇帝的年号。

北韓的做法惹怒了皇太極,1627年,皇太極不宣而戰,派遣阿敏等人統率三萬多八旗兵進入北韓,給了北韓巨大打擊,北韓國王不得不派人求和,簽訂''江都和約'',被迫割斷了北韓和明朝的聯系。但皇太極還不滿足,他誓要讓北韓對清朝俯首稱臣,如此才能證明他們的确入關中原,1636年,皇太極以北韓''助明害我''為借口,第二次對朝用兵,這次戰争再次逼得北韓改變立場,斷絕和明朝的一切來往,接受清朝成為他們主國的事實。

一鄰國稱清朝為“竊賊”,千年來,“慕華”之風極重

不過皇太極的做法無法真正得到北韓的民心,北韓王朝此後仍然心向明朝,使用崇祯年号,懷念明朝三百餘年,由此可見當時明朝的援助給北韓人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即便明朝衰亡,北韓仍然站在明朝這邊。至于清朝統治者恐怕不明白“強扭的瓜不甜”的道理,不過大多統治者都是以強權鎮壓,很少能讓一個獨立的國家真正俯首稱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