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遠征軍名将,率部取得仁安羌大捷,救下英軍盟軍及家眷7500餘人,獲得了異域揚威第一功。然而這樣一位遠征軍名将,功勞卻被人冒名頂替21年。晚年生活凄慘,以賣煤球為生。臨終前,他苦等了50年的願望終于得到了實作。
他是誰?他就是遠征軍名将——
劉放吾
。

??????????????????????????????????????????????????????????????????????????????劉放吾
劉放吾生于1899年,原名劉繼樞,湖南桂陽人。畢業于黃埔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步兵科,曾任稅警總團第二營營長。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簽訂《共同防禦滇緬公路協定》。同年26日,中英簽訂軍事同盟,決定中國組建遠征軍開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此時已經升任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上校團長的劉放吾響應國家号召,率部進入緬甸作戰。
那一年,遠征軍唱着遠征軍軍歌:“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争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着我戰時衿,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遠征軍從雲南邊界進入緬甸,開始了援英抗日。
?????????????????????????????????????????????????????????????????????????遠征軍入緬
1942年3月8日,日軍占領仰光之後,兵分三路向北追擊英軍。4月14日,西路日軍第33師團進攻馬圭之213聯隊,擊潰因河南岸的英緬軍逼近緬甸中部城市馬圭,企圖迅速占領馬圭以北重要的石油基地仁安羌,并圍殲英軍。
同時,日軍第215聯隊也向沙斯瓦、東敦枝等地佯攻配合圍殲計劃;另一支迂回部隊214聯隊正秘密抄向英軍後方。當日下午2時,曾指揮過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曆山大鑒于前線情況緊急,面告中國遠征軍代表侯騰,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予以援助。
??????????????????????????????????????????????????????????????????????遠征軍新編38師
接到求援後,劉放吾當即奉命率113團官兵出發,頂着緬甸旱季的酷熱于4月16日午後4點抵達曼德勒以南200多公裡開外的小鎮巧克伯當,做好接應英軍及掩護中方第5軍側翼的準備。
當天夜裡,日軍214聯隊推進至仁安羌以東5公裡處,占領了羌鎮區、切斷英軍退路,将英緬軍第1師及坦克旅1部圍困在仁安羌油田地區。時任英緬軍第1軍司令斯利姆将軍在戰後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時英軍由于糧水不繼,在烈日熾烤下幹渴難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軍的猛烈攻擊,死傷情重,雖有7000餘人兵力,實際上已完全崩潰。”
???????????????????????????????????????????????????????????????????????????遠征軍戰士
情況緊急,斯利姆立刻給劉放吾送去進攻手令,要求劉放吾立刻對日軍發起進攻,阻擊日軍進犯仁安羌,解救被困英軍。劉放吾當即對日軍發起進攻。此時日軍已經兵力已經增至4000餘人,劉放吾的113團僅有兵力1000餘人,但軍情緊急已經來不及多想,第113團立刻對日軍發起進攻。
激戰打響後,日軍以飛機大炮反撲第113團陣地,陣地三易其手。遠征軍官兵人人視死如歸,沉着應戰,多次将日軍的進攻打退。劉放吾指揮113團在日軍占領的501高地附近展開激烈沖殺,進行反複肉搏。一直打到午後,第113團第一營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終于打下了501高地。
????????????????????????????????????????????????????????????????????????斯利姆給劉放吾的手令
下午3點,團長劉放吾親自率領第113團發起總攻,官兵們很快殺入交通要道敦貢村,将盤踞在此的日軍向南驅趕。日軍圍困英軍的包圍圈被打開,黃昏時分英軍在113團的掩護下得以沖出包圍圈,開始從501高地東側的河灘小路撤退。
下午5點許,劉放吾率領113團繼續深入追擊日軍,日軍終于被擊潰。第113團解救楚被圍困的英軍7000多人、戰車30多輛和1000多匹軍馬。此戰遠征軍113團以弱勝強,以傷亡500人的代價,擊斃了包括日軍214聯隊長在内的日軍1200餘人,圓滿完成了解圍任務。此戰因為遠征軍113團的出色表現,被譽為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大捷後,劉放吾率領第113團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多次擊敗前來圍攻的日軍第33團主力,最後帶領部隊翻越高山突破日軍包圍圈,勝利轉移。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功,然而直接參與作戰指揮,親自率部沖入敦貢村救下英軍的團長劉放吾卻寸賞未得,僅得到了一張獎章執照。
仁安羌大捷後劉放吾在緬甸戰場立下大功,卻一直沒有得到公正待遇。劉放吾為人正直、不善逢迎交際,苦活累活總是自己去幹,立功請賞卻從未被人提及。1946年,劉放吾攜妻兒到台灣生活,在陸軍訓練學校任職,負責訓兵練兵工作。在訓練學校,他被晉升為少将,但很快因為平時做人耿直遭到小人迫害,被降為上尉并趕出訓練學校。
?????????????????????????????????????????????????????????????????????????騙子林彥章
劉放吾被趕出訓練學校後,生活窮困潦倒。為了養家糊口,他不得不以制賣煤球為生。劉放吾囊中羞澀,買煤的錢和制煤球的鐵鍬、鋤頭都是當年自己的老部下捐贈的,他賣的煤球也被人們稱之為“将軍煤球”。每天天還未亮,劉放吾便推着闆車上街賣煤球,中午啃一個幹饅頭,賣完煤球後下午再回家繼續搓煤球準備第二天賣。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有一個叫林彥章的騙子,竟然冒名頂替劉放吾,這個騙子以仁安羌大捷英雄的名義到處騙取錢财、騙取名聲,誣陷劉放吾是騙子。劉放吾成了假冒者,受盡了冷落和打擊,人們都罵他是無恥的騙子,劉放吾身心遭受巨大摧殘。
????????????????????????????????????????????????????????????????????撒切爾夫人拜訪劉放吾
1963年,冒名頂替劉放吾的騙子林彥章在香港被逮捕。林彥章行騙21年,劉放吾忍辱負重21年,林彥章被捕後劉放吾終于沉冤昭雪,他的抗日功績終于在塵封21年後被媒體和世人所知。劉放吾獲得沉冤昭雪後,當年欺辱他的人紛紛登門道歉。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劉放吾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都過去了,不要再提了。”
1992年,紀念仁安羌大捷50周年前夕,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通路美國,專程拜訪了已移居美國的劉放吾。此時的劉放吾已經93歲,撒切爾夫人對劉放吾當年解救盟軍的壯舉表示感謝。
大半生已過,一切都已經看淡。對于劉放吾來說,他卻有一個心願一直未了。那就是當年仁安羌大捷後,國家簽發的給他勳章的證明執照。半個世紀過去了,劉放吾一直珍藏着這張執照。
他曾傾家蕩産失去所有,他曾颠沛流離飽受饑寒,但他從沒有丢棄這張勳章證明,上面清楚地寫着要給他陸海空甲種一等勳章一枚。他每天都會将這張發黃的證明拿出,默默地對着這張紙流淚。為了這個承諾,他等了整整50年。
1993年,在多方的幫助和努力下,這枚遲來50年的勳章終于如願送到劉放吾的手上,劉放吾最後的心願終于得以實作。兩年之後,劉放吾與世長辭,享年95歲。劉放吾逝世後,這枚遲來的勳章也陪伴着他長眠于地下。
??????????????????????????????????????????????????????????????????????劉放吾的勳章
劉放吾是不折不扣的遠征軍名将,一代抗日英雄。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也是坎坷傳奇的一生。斯人已去,但劉放吾的英雄事迹已長留人們心中。
【本文由稗史候說編寫,錯漏失誤之處,敬希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