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情愫,是風尚,更是精神——銀行博物館再獲多件社會捐贈

文│許斌

是情愫,是風尚,更是精神——銀行博物館再獲多件社會捐贈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期《新民晚報》刊登了《捐物長宜放眼量》一文,回顧銀行博物館成立以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熱心市民踴躍向我館捐贈金融文物的義舉,引發了良好的反響。近期,又有多位新朋舊友,将個人金融藏品捐贈銀行博物館,令人感動不已。

是情愫,是風尚,更是精神——銀行博物館再獲多件社會捐贈

“化零為整”勾勒時代

原上海曆史博物館藏品征集部研究員王毅,術業專攻,古道熱腸,各類捐贈義舉多見于媒體。見報後整理個人所藏金融類藏品,“三顧銀博”陸續捐贈。主要有上海解放初期關于肅清銀元投機宣傳智語,建國銀行支票冊,上海銀行支票夾,四化建設儲蓄宣傳書簽,以及各類有獎儲蓄存單,會計學書籍,信用合作社股票等物品,總計40餘件。通過一組富有時代特征的物品勾勒出解放初期,黨上司下的金融業,打擊投機,穩定市場,為國民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熱火朝天的年代。

是情愫,是風尚,更是精神——銀行博物館再獲多件社會捐贈

“以小見大”補史之阙

資深媒體人方翔個人集藏頗豐,尤愛“網淘”。近日又在網上搜羅到一枚正義商業儲蓄銀行與某家商号的對賬清單,覺得行名頗為陌生,便買下來捐與我館。這家看似“冷門”的銀行機構,成立于1926年11月,行址位于上海市江西路62号,初期資本為25萬元,規模小,資力薄,1931年就因金融風潮沖擊而慘淡停業,存世時間僅為5年,在曆史上留下的痕迹并不多,小小紙片實有“補白”之功。

是情愫,是風尚,更是精神——銀行博物館再獲多件社會捐贈

“溫故知新”完善體系

上海收藏家協會會員羅東平,個人收藏以紙雜文獻類為特色。自去年起,多次給博物館捐贈物品。曾捐贈1949年《經濟周報》一套12冊,今年7月份的進博文化周,銀行博物館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紅色金融展,這套《經濟周報》就作為反映解放初上海金融業政策方針的重要展品,在“四葉草”亮相。羅先生為人熱情,平時多有與我館共同分享賞析個人藏品資訊,并時常牽線搭橋請藏友為博物館捐贈,此次又捐贈1962年《人民銀行會計核算》教材一冊,以補充完善我館書籍類藏品體系。

是情愫,是風尚,更是精神——銀行博物館再獲多件社會捐贈

藏品捐贈,惠澤千秋。這些捐贈品,不僅具有“格物證史”、“知往鑒今”的重要意義和史料價值,更反映出以這些捐贈者們為代表的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援銀行博物館持續發展的拳拳之心,以及善舉的薪火相傳,更增強了銀行博物館繼續打造上海獨具特色的金融文化場館,不斷發展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