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1904年到1905年期間,日本人帝國與沙皇俄國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争奪在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爆發戰争,史稱:日俄戰争,這次戰争最後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1905年1月旅順戰役結束後,日俄雙方在奉天以南的沙河一線展開對峙,戰争也從海上轉移到陸地上。奉天會戰期間,俄軍企圖用以哥薩克騎兵為主的部隊對日軍的前哨基地黑溝台進行突襲,這也是整個戰争開始沙俄進行的為數不多的主動進攻。

沙俄為了此次進攻投入了第二集團軍約十萬人的兵力進行部署,日本方面也動用了約五萬四千人,雙方參戰人數比例約為二比一。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最後有着人數優勢的沙俄在黑台溝死傷一萬多人,日軍傷亡人數也接近一萬人,雙方從傷亡人數來看基本打平,沙俄也沒有如願以償的占領黑台溝。然而,在日軍增援到達之前,面對十萬俄軍進行防守的,隻有陣線左翼約八千人的秋山支隊騎兵。

就是這八千人的部隊硬是守住了黑台溝,讓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又骁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無計可施。那十萬人打不赢八千人的哥薩克騎兵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究竟是哥薩克騎兵的實力太差還是這其中另有隐情呢?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一、哥薩克騎兵

哥薩克,突厥語的意思是“ 自由人”,最早是在13世紀由逃亡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農奴組成的族群。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一種軍事團體。其中主要的人種是斯拉夫人,也有很多的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魯吉亞人和土耳其人等。

哥薩克世世代代生活在東歐的大草原上,過着半自治的團體生活。由于是以遊牧為主要生存方式,哥薩克的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善于騎馬,每一個都是優秀的騎手更是優秀的騎兵。一匹戰馬、一柄馬刀就能在歐洲戰場馳騁百年。

一代枭雄拿破侖曾經就在入侵俄羅斯時與哥薩克騎兵交過手,吃盡苦頭的他坦言,如果他能擁有哥薩克騎兵,我就能所向無敵,稱霸世界。二戰時期的德國元首希特勒也對哥薩克騎兵的戰鬥力贊賞有加,甚至将倒戈的哥薩克人組成了獨立的部隊——“哥薩克第一騎兵師”。

除了作戰勇猛以外,哥薩克騎兵就像一群沒有經過開化的野獸一樣。雖然穿着光鮮亮麗,但是對待對手的手段極其殘忍,對平民百姓也是冷酷無情,經常對洗劫的村莊進行屠殺。是以,哥薩克騎兵在歐洲曆史上的名聲并不是太好。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二、黑台溝一戰,哥薩克的“滑鐵盧”

日俄戰争期間,哥薩克騎兵作為沙俄重要的軍事力量自然加入到了戰争當中。黑台溝一戰,沙俄的哥薩克騎兵第一次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騎兵對戰。雖然參戰雙方都是騎兵部隊,但是交戰形式完全與傳統的騎兵隊戰不同。

日本作為農業文明的國家,騎兵作戰并不是強項,如果按照傳統騎兵的對戰模式,日本騎兵并不見得能與哥薩克騎兵相抗衡。作為“日本騎兵之父”的秋山好古自然深知這一點,随即便在黑溝台構築起了防禦工事,為了彌補騎兵火力的不足,日軍在戰壕内還配備了重機槍和大口徑的加農炮,俨然一副死守黑溝台的樣子。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1905年2月25日,俄軍向黑台溝的秋山好古部發動了進攻。秋山好古便指令日軍的兩個騎兵大隊前去迎敵,隻許敗不許勝,日軍的主力部隊則留在山溝的防禦工事裡,架好槍炮等着俄軍的哥薩克騎兵的追擊。

哥薩克騎兵見到一群矮個子的日本騎兵自然是不放在眼裡,見到哥薩克騎兵的日軍也是無心戀戰掉頭就跑。哥薩克騎兵覺得勝利唾手可得便縱馬追擊日軍,他們的骨子裡就流淌着欺軟怕硬、争強好勝的性格,從來就沒有手下留情之說,面對逃跑的日軍心裡想的也隻有乘勝追擊趕盡殺絕,完全沒有意識到死亡的陰影已經籠罩了他們。

還沒等哥薩克騎兵追到日軍,躲藏在工事中的日軍主力便向哥薩克騎兵發起了攻擊,騎在馬背上的哥薩克騎兵縱使有着再強的騎射本領和砍殺技能,面對日軍輕重火力組成的火力網也隻能乖乖任日軍宰割。

憑借着強大的火力支援,龜縮在防禦工事裡的日本騎兵硬是将騎兵對戰打成了陣地攻防戰。在随後的三天裡秋山好古作為一代騎兵之父,愣是靠着這種攻防戰的打法,用八千人的騎兵部隊抵禦了俄軍十萬人左右的猛烈進攻。

2月28日,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日軍人數達到五萬四千人左右。雖然人數上隻有俄軍的一半,但是憑借着出色的防禦工事進行的固守,最終俄軍也沒有拿下黑溝台地區,包圍圈也被日軍撕破。

三、哥薩克騎兵為什麼輸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整個戰役的經過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現在就要來弄清楚這次戰役,以骁勇善戰出名的哥薩克騎兵為什麼輸。

首先,哥薩克騎兵弱嗎?答案是不弱,前文提到了,直到二戰時期希特勒都對這支部隊贊揚有加,還專門組建獨立軍軍種。雖然一開始希特勒對哥薩克人的态度并不好,隻是讓他們負責一些治安或者賣命之類工作,但是在看到了哥薩克人強大的戰鬥力之後态度發生了轉變,允許他們在戰場上替德國人打仗。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是以,哥薩克人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出現問題的是戰鬥的思維。

經曆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列強紛紛建立起工業文明,武器也從冷兵器時代轉向逐漸成熟的熱兵器,槍械和火炮的革新不斷推進戰争方式的演化。日俄戰争期間,日本已經通過明治維新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武器方面也逐漸跟上了世界的潮流。

反觀此次戰役中的哥薩克騎兵,手持馬刀和步槍,作戰方式也更喜歡通過快速的機動能力與敵人展開近戰,雖然有步槍但是作戰思維依舊停留在冷兵器時代。客觀地說,這也并不能怪他們,沙俄時期的國庫本就空虛,内部還有封建殘留,軍隊的重火力配置本就不多,騎兵部隊更是寥寥無幾,采用近身方式作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是以,此次作戰哥薩克騎兵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戰思維和武器上的不對等,日軍是熱武器的作戰思路,揚長避短,避免與俄軍短兵相接,用槍解決問題。而哥薩克騎兵的思維還停留在用刀作戰的冷兵器思路上。冷兵器與熱兵器相撞,誰輸誰赢自然是一目了然。

除了作戰思路和武器配置上出現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戰鬥意志的問題。日本自然是不用說,戰鬥意志很強,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新軍戰鬥力也很強。

哥薩克的騎兵就不一樣本來就是由不同的種族組成,性質又存在一定的“反政府武裝”,内部自然是有所分裂。更不會盡心盡力地效忠某一個政府,對他們來說“有奶便是娘”。即便是有戰鬥意志那也是确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沙俄政府所關心的遼東半島并不是他們的切身利益,自然在戰鬥意志上比不過日軍。

沙俄騎兵精銳,拿破侖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最後,一定有很多人認為日軍在黑溝台戰役中耍了小聰明,明明是騎兵對戰,偏偏仗着有火力優勢固守工事,将騎兵之間的戰鬥打成陣地戰。

其實歸根結底,這還是雙方在戰争思維上的差別,日軍的任務就是固守黑溝台對于使用熱火力作戰的日軍而言,固守的含義就是用槍炮在工事裡守住陣地。一戰時期出現的塹壕戰也是類似的原理,這就是武器革新之後作戰思路上的轉變。

況且無論是什麼軍種,任務是那個任務,軍令如山倒,一切的方式都是以完成任務為唯一目的。耍小聰明又何妨,在戰場上,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進行作戰是無可厚非的,一個不會變通的指揮官終究不是一個好的指揮官。

文/紀案

參考資料:

1、《卐字旗下的哥薩克騎兵》,毛春初

2、《兩個強盜分贓的戰争:日俄戰争》,唐傳星

3、《

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李錦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