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1904年到1905年期间,日本人帝国与沙皇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在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爆发战争,史称:日俄战争,这次战争最后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1905年1月旅顺战役结束后,日俄双方在奉天以南的沙河一线展开对峙,战争也从海上转移到陆地上。奉天会战期间,俄军企图用以哥萨克骑兵为主的部队对日军的前哨基地黑沟台进行突袭,这也是整个战争开始沙俄进行的为数不多的主动进攻。

沙俄为了此次进攻投入了第二集团军约十万人的兵力进行部署,日本方面也动用了约五万四千人,双方参战人数比例约为二比一。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最后有着人数优势的沙俄在黑台沟死伤一万多人,日军伤亡人数也接近一万人,双方从伤亡人数来看基本打平,沙俄也没有如愿以偿的占领黑台沟。然而,在日军增援到达之前,面对十万俄军进行防守的,只有阵线左翼约八千人的秋山支队骑兵。

就是这八千人的部队硬是守住了黑台沟,让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又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无计可施。那十万人打不赢八千人的哥萨克骑兵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究竟是哥萨克骑兵的实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隐情呢?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一、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突厥语的意思是“ 自由人”,最早是在13世纪由逃亡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奴组成的族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一种军事团体。其中主要的人种是斯拉夫人,也有很多的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和土耳其人等。

哥萨克世世代代生活在东欧的大草原上,过着半自治的团体生活。由于是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哥萨克的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善于骑马,每一个都是优秀的骑手更是优秀的骑兵。一匹战马、一柄马刀就能在欧洲战场驰骋百年。

一代枭雄拿破仑曾经就在入侵俄罗斯时与哥萨克骑兵交过手,吃尽苦头的他坦言,如果他能拥有哥萨克骑兵,我就能所向无敌,称霸世界。二战时期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对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赞赏有加,甚至将倒戈的哥萨克人组成了独立的部队——“哥萨克第一骑兵师”。

除了作战勇猛以外,哥萨克骑兵就像一群没有经过开化的野兽一样。虽然穿着光鲜亮丽,但是对待对手的手段极其残忍,对平民百姓也是冷酷无情,经常对洗劫的村庄进行屠杀。因此,哥萨克骑兵在欧洲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太好。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二、黑台沟一战,哥萨克的“滑铁卢”

日俄战争期间,哥萨克骑兵作为沙俄重要的军事力量自然加入到了战争当中。黑台沟一战,沙俄的哥萨克骑兵第一次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骑兵对战。虽然参战双方都是骑兵部队,但是交战形式完全与传统的骑兵队战不同。

日本作为农业文明的国家,骑兵作战并不是强项,如果按照传统骑兵的对战模式,日本骑兵并不见得能与哥萨克骑兵相抗衡。作为“日本骑兵之父”的秋山好古自然深知这一点,随即便在黑沟台构筑起了防御工事,为了弥补骑兵火力的不足,日军在战壕内还配备了重机枪和大口径的加农炮,俨然一副死守黑沟台的样子。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1905年2月25日,俄军向黑台沟的秋山好古部发动了进攻。秋山好古便命令日军的两个骑兵大队前去迎敌,只许败不许胜,日军的主力部队则留在山沟的防御工事里,架好枪炮等着俄军的哥萨克骑兵的追击。

哥萨克骑兵见到一群矮个子的日本骑兵自然是不放在眼里,见到哥萨克骑兵的日军也是无心恋战掉头就跑。哥萨克骑兵觉得胜利唾手可得便纵马追击日军,他们的骨子里就流淌着欺软怕硬、争强好胜的性格,从来就没有手下留情之说,面对逃跑的日军心里想的也只有乘胜追击赶尽杀绝,完全没有意识到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了他们。

还没等哥萨克骑兵追到日军,躲藏在工事中的日军主力便向哥萨克骑兵发起了攻击,骑在马背上的哥萨克骑兵纵使有着再强的骑射本领和砍杀技能,面对日军轻重火力组成的火力网也只能乖乖任日军宰割。

凭借着强大的火力支持,龟缩在防御工事里的日本骑兵硬是将骑兵对战打成了阵地攻防战。在随后的三天里秋山好古作为一代骑兵之父,愣是靠着这种攻防战的打法,用八千人的骑兵部队抵御了俄军十万人左右的猛烈进攻。

2月28日,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日军人数达到五万四千人左右。虽然人数上只有俄军的一半,但是凭借着出色的防御工事进行的固守,最终俄军也没有拿下黑沟台地区,包围圈也被日军撕破。

三、哥萨克骑兵为什么输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整个战役的经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就要来弄清楚这次战役,以骁勇善战出名的哥萨克骑兵为什么输。

首先,哥萨克骑兵弱吗?答案是不弱,前文提到了,直到二战时期希特勒都对这支部队赞扬有加,还专门组建独立军军种。虽然一开始希特勒对哥萨克人的态度并不好,只是让他们负责一些治安或者卖命之类工作,但是在看到了哥萨克人强大的战斗力之后态度发生了转变,允许他们在战场上替德国人打仗。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因此,哥萨克人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出现问题的是战斗的思维。

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列强纷纷建立起工业文明,武器也从冷兵器时代转向逐步成熟的热兵器,枪械和火炮的革新不断推进战争方式的演化。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武器方面也逐步跟上了世界的潮流。

反观此次战役中的哥萨克骑兵,手持马刀和步枪,作战方式也更喜欢通过快速的机动能力与敌人展开近战,虽然有步枪但是作战思维依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客观地说,这也并不能怪他们,沙俄时期的国库本就空虚,内部还有封建残留,军队的重火力配置本就不多,骑兵部队更是寥寥无几,采用近身方式作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此次作战哥萨克骑兵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战思维和武器上的不对等,日军是热武器的作战思路,扬长避短,避免与俄军短兵相接,用枪解决问题。而哥萨克骑兵的思维还停留在用刀作战的冷兵器思路上。冷兵器与热兵器相撞,谁输谁赢自然是一目了然。

除了作战思路和武器配置上出现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战斗意志的问题。日本自然是不用说,战斗意志很强,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新军战斗力也很强。

哥萨克的骑兵就不一样本来就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性质又存在一定的“反政府武装”,内部自然是有所分裂。更不会尽心尽力地效忠某一个政府,对他们来说“有奶便是娘”。即便是有战斗意志那也是确实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沙俄政府所关心的辽东半岛并不是他们的切身利益,自然在战斗意志上比不过日军。

沙俄骑兵精锐,拿破仑打不过,11万哥萨克骑兵为何被8千日军全歼

最后,一定有很多人认为日军在黑沟台战役中耍了小聪明,明明是骑兵对战,偏偏仗着有火力优势固守工事,将骑兵之间的战斗打成阵地战。

其实归根结底,这还是双方在战争思维上的区别,日军的任务就是固守黑沟台对于使用热火力作战的日军而言,固守的含义就是用枪炮在工事里守住阵地。一战时期出现的堑壕战也是类似的原理,这就是武器革新之后作战思路上的转变。

况且无论是什么军种,任务是那个任务,军令如山倒,一切的方式都是以完成任务为唯一目的。耍小聪明又何妨,在战场上,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作战是无可厚非的,一个不会变通的指挥官终究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文/纪案

参考资料:

1、《卐字旗下的哥萨克骑兵》,毛春初

2、《两个强盗分赃的战争:日俄战争》,唐传星

3、《

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李锦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