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談起清朝,我們的腦海中就會回憶起那一段悠遠而讓人心酸的曆史。仿佛清朝二字,便與腐朽衰敗、屈辱晦暗等不光彩的詞彙牢牢地沾在一起,無法洗去。

但正視曆史,回望清朝初期的景象,我們卻還能瞥見一絲繁盛之景:康雍乾三帝的統治下,清朝初期的國泰民安的祥和之景,至今還為人所津津樂道。

而後清朝的閉關鎖國,無異于作繭自縛,将自己與世界的發展潮流相隔絕,也失去了一次騰飛的機會。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晚清的衰敗,八國聯軍侵華的慘痛曆史,這段屈辱史仿佛一層灰色的面紗,遮蔽了燦爛的光景。晚清,一個由盛轉衰的時間段,讓曆史學家每每在論述這段曆史時,便有哀傷之情滿懷之感,民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都說亂世出英雄,前有三國群雄并起,同樣是在這樣一段兵荒馬亂的歲月裡,晚清時期也出了不少名人将士,在這樣幾近分崩離析的逆境下,宛若中流砥柱,做出力挽狂瀾之舉,成為這個衰敗的歲月裡一顆閃耀的明珠。

提起傑出人才,就不能繞開左宗棠此人。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睿智過人,這些詞彙放在别人身上,也許盡顯阿谀奉承之感,而放在他的身上,卻是名副其實的般配。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作為晚清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各大事務的處理上,左宗棠盡顯果斷和英勇之姿。在政界,他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在軍事方面,他是指點江山的總領。洋務運動的主導者,收複新疆的主力軍,種種光輝事迹,讓他與李鴻章齊名,并被人們授予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美譽。

而“禍從口出”一詞,自古以來便有許多典故印證。身為政界名人的左宗棠,卻也因為自傲的性格和自己難改的犟脾氣,成為這個詞彙的案例之一。

左宗棠曾因逞一時嘴快,引起了一場不必要的紛争,最終差點招來殺身之禍。這也讓後人警醒,過分的自視清高并不可取,而适度的謹言慎行才是正道。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核心助力策劃軍,太平天國被鎮壓

當年,浩浩蕩蕩的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在太平軍順利打入南京後,清政府意識到事态的嚴重性。然而在那時,清朝的正規軍處于衰頹之境地,難以敵衆。

在這樣戰鬥力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曾國藩的“湘軍”就擔起了鎮壓太平軍的重任。然而,想要湘軍的持續輸出勇猛作戰,背後的支援力量也必不可少,軍糧和資金是兩大重頭戲。

好在駱秉章身為當時的湖南巡撫,為人正直清廉,一心為民,穩定了湖南後方的局勢。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左宗棠正是駱秉章的巡撫幕府,為駱秉章出謀劃策,做出了不少有益的貢獻,可謂是駱秉章有力的左膀右臂般的重要存在。有了左宗棠的輔佐,在衆多繁雜的朝政事務上,駱秉章也省心了不少。

原本左宗棠靠着自身的才華,應當能平穩地得到晉升。然而衆人怎麼也不會料到,他一時的沖動之舉,竟然會為他引來殺身之禍。

沖動得殺身之禍,口出狂言結梁子

都說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也有不可忽視的缺陷,而左宗棠的缺點正在于他的犟脾氣。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一次,由于朝廷的調遣,身為零陵總兵的樊燮來到巡撫衙門向駱秉章辭行。好巧不巧,當時左宗棠也在場,但樊燮卻隻和駱秉章一人打了招呼,全然無視了一旁的左宗棠。

遭到無視後的左宗棠自然十分不快,心中燃起一團怒火,向他質問道:“湖廣兩省武官見了我都要請安,怎麼就你例外?”

樊燮一聽便驚了,一個身居下位者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嗎,居然敢如此無禮。于是當即反駁道:“朝廷什麼時候規定二品官要向師爺請安了?”聽到這樣一個回答,左宗棠一時間勃然大怒,張口罵道:“滾出去。”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此言一出,猶如引燃炸藥桶的一根導火線,二人自此也就結下了梁子。

這是一場人情世故中交往時産生的摩擦,本來隻是一件小事,但因二人皆不肯退讓,便不留情面撕破臉皮,最終落得個不歡而散的下場。

表面上看,是不識相的樊燮沒有向左宗棠請安,才有這一出不愉快的經曆,而事實上,左宗棠雖然是駱秉章的得力助手,平時得到衆人的尊敬,但再怎麼說,當時的他隻是一個幕僚而已,樊燮之舉并無不妥之處。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隻是得寵已久的左宗棠一時間遭到樊燮這樣忽視相待,内心當然會有所不滿,最後鬧了這麼一出。就這樣,二人的關系從萍水相逢、一面之緣轉為了不共戴天,充滿了互相仇視的氣息。

兩人自此便明裡仇視、暗中較勁。當時的清朝政界腐敗氣息濃重,少有廉政之風,淨是貪婪之氣。左宗棠很快就找到了樊燮挪用公款的鐵證。

在駱秉章的幫助下,左宗棠向鹹豐皇帝上奏了。而皇帝知曉了這件事後,顯然不會輕易放過樊燮,當即立下就将他革職了。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此時,有着強大靠山的樊燮必然不會束手就擒,在想着如何自保的同時,他又與朝中其他與左宗棠意見相左的官員以侮辱朝廷二品官員之名聯合控告左宗棠。

一時間,局勢大轉,頗有“牆倒衆人推”的趨勢。皇帝甚至宣布,如果發現左宗棠有不法之事,可以就地正法。此時的左宗棠已經身處險境,命懸一線了。

幸運的是,左宗棠也有不少友人相助,而皇帝也考慮到鎮壓太平天國中左宗棠本人的豐功偉績,因而沒有對他處以重刑。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在當時,隻有湘軍能夠對太平軍實行有效的鎮壓,而作為上司湘軍的一大主幹将領要是這時候不在,那麼此戰役恐怕兇多吉少。就這樣,鹹豐皇帝再次重用了左宗棠。左宗棠可謂是打了一個翻身的仗。

得教訓知恥後勇,由子孫洗刷恥辱

與此同時,原本位高權重的朝廷大官員樊燮,隻能暗自吃癟,告老還鄉了。當然,心高氣傲的他自然不會咽下這一口氣。

他細細複盤此事,得出結論——原來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是以,他把這份願望寄托在自己的兩個兒子身上。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他想讓兩個兒子努力學習來報仇,為此他斥巨資請專人來輔導兒子功課,還購買了一塊牌匾,在其上刻“滾出去”三個大字,并稱之為“恥辱牌”。此外,他嚴格對待兒子,規定他們在家不能穿男裝,隻有在功成名就之後才可脫女裝和焚燒“恥辱牌”。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的次子最終成功考取了功名,也終于将那“恥辱牌”燒成了灰燼。

左宗棠一時沖動,呵斥二品總兵“滾出去”,卻是以惹來殺身之禍

小結:

種種過人的偉大功績,都為左宗棠增加了一份為人處世時霸道的底氣。如此果敢而優秀的魄力,讓他得到了世間的贊譽的同時,也澆灌了他自傲的脾氣。

有句俗話說得好:能力越大,脾氣越大。有能耐的人往往有自己的古怪脾性和小性子,若他人有一絲侵犯,便會顯出勃然大怒的姿态。

在一次偶然的會面中,左宗棠曾當着衆人之面大聲呵斥一位二品總兵,讓其“滾出去”,這一吼,原本隻是抒發憤怒情緒,不料卻引來了一場不詳的殺身之禍。

都說小心駛得萬年船,謹言慎行才是得當之舉。可以說,這場禍從口出的曆史教訓,真是讓人十足地感到刻骨銘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