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坑殺四十萬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還是史書記載有誇張成分?

說到白起,人們不僅都會想到那個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的“殺神”,作為秦國一名嗜殺好武的武将,白起為秦國立下戰功赫赫,其決斷殺伐的方式也讓秦成為“暴秦”、在當時所有諸侯國聽了,都不禁背後發涼、毛骨悚然。

但其實說來,誇張的成分是肯定有的。古代關于出兵打仗的記載,特别是資料記載,比如說調動的兵力、調用的軍饷等,都是大略的記載,而且這個記載距離現代越近越準确。春秋戰國時代距今實在太過遙遠,有記載的史書都七零八落損毀得差不多了,能考據的史料也比較少。

坑殺四十萬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還是史書記載有誇張成分?

是以說坑殺了四十萬降卒的說法可能的确有失妥當,那時候的史官其實對這個也不太上心,更沒有人會一個一個按人頭數埋進坑裡的究竟有多少人。後世為了凸顯出白起的狠厲殺性,興許就誇大了對人數的描寫。是以可能不至于有四十萬之多,二十多萬是有的.

坑殺四十萬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還是史書記載有誇張成分?

這一戰也不是說戰就戰的,趙國秦國之間對峙了起碼有三年,計算期間軍隊的損耗以及人員的損耗、以及趙國本身的實力,趙國出兵可能也遠遠出不到這四十萬,不然趙國也就沒有兵力應付其他的戰鬥了。

坑殺四十萬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還是史書記載有誇張成分?

不過坑殺這二十多萬趙國降卒,真的能昭示白起“嗜血殺戮”、“心狠手辣”嗎?其實并不是的,暴秦雖說是暴秦,也隻是為外人所傳的名号來定奪的,秦國的諸多武将由于殺伐決斷,的确給世人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印象。人們眼中的殺神白起不僅不“暴”,還是一員忠心耿耿的良将,忠心的程度且不談,還單純,一心想着為秦國辦事,考慮秦國的長遠利益。可惜就可惜在秦昭王太小心眼,不信任他人,患得患失,對白起的一系列行為感到憂心忡忡、疑慮在心。

坑殺四十萬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還是史書記載有誇張成分?

白起坑殺這麼多萬降卒的理由很好了解,想要滅掉一個國家,必須讓它的軍隊當機。想想看這些降卒如果回了趙國,再作整頓重新出兵,秦趙之間又會迎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争,到時候再打成這麼樣就沒人知道了。這些男性不僅可以充軍,就算不充軍了,回去種田生孩子,再過個十年趙國又會多出一批精壯的軍隊。

坑殺四十萬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還是史書記載有誇張成分?

是以說,白起此舉完全是為了推進秦國的統一霸業而為之。白起身為武将,為後世所留下的當然是戰績和戰功多些,沒有太多的人會關注白起其人為人的一些細節。隻不過是站在秦國的長遠利益角度考慮,白起就為後世落下了“殺神”的名号。不過坑殺降卒也确有此事,讀曆史需要從全面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考量,想要将史書讀通讀透,深入了解每個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為也是必要的一環。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曆史,就關注那樣的曆史挺有趣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