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坑杀四十万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还是史书记载有夸张成分?

说到白起,人们不仅都会想到那个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的“杀神”,作为秦国一名嗜杀好武的武将,白起为秦国立下战功赫赫,其决断杀伐的方式也让秦成为“暴秦”、在当时所有诸侯国听了,都不禁背后发凉、毛骨悚然。

但其实说来,夸张的成分是肯定有的。古代关于出兵打仗的记载,特别是数据记载,比如说调动的兵力、调用的军饷等,都是大略的记载,而且这个记载距离现代越近越准确。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实在太过遥远,有记载的史书都七零八落损毁得差不多了,能考据的史料也比较少。

坑杀四十万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还是史书记载有夸张成分?

所以说坑杀了四十万降卒的说法可能的确有失妥当,那时候的史官其实对这个也不太上心,更没有人会一个一个按人头数埋进坑里的究竟有多少人。后世为了凸显出白起的狠厉杀性,兴许就夸大了对人数的描写。所以可能不至于有四十万之多,二十多万是有的.

坑杀四十万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还是史书记载有夸张成分?

这一战也不是说战就战的,赵国秦国之间对峙了起码有三年,计算期间军队的损耗以及人员的损耗、以及赵国本身的实力,赵国出兵可能也远远出不到这四十万,不然赵国也就没有兵力应付其他的战斗了。

坑杀四十万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还是史书记载有夸张成分?

不过坑杀这二十多万赵国降卒,真的能昭示白起“嗜血杀戮”、“心狠手辣”吗?其实并不是的,暴秦虽说是暴秦,也只是为外人所传的名号来定夺的,秦国的诸多武将由于杀伐决断,的确给世人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印象。人们眼中的杀神白起不仅不“暴”,还是一员忠心耿耿的良将,忠心的程度且不谈,还单纯,一心想着为秦国办事,考虑秦国的长远利益。可惜就可惜在秦昭王太小心眼,不信任他人,患得患失,对白起的一系列行为感到忧心忡忡、疑虑在心。

坑杀四十万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还是史书记载有夸张成分?

白起坑杀这么多万降卒的理由很好理解,想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让它的军队宕机。想想看这些降卒如果回了赵国,再作整顿重新出兵,秦赵之间又会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时候再打成这么样就没人知道了。这些男性不仅可以充军,就算不充军了,回去种田生孩子,再过个十年赵国又会多出一批精壮的军队。

坑杀四十万人,白起是否真的心狠手辣,还是史书记载有夸张成分?

所以说,白起此举完全是为了推进秦国的统一霸业而为之。白起身为武将,为后世所留下的当然是战绩和战功多些,没有太多的人会关注白起其人为人的一些细节。只不过是站在秦国的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白起就为后世落下了“杀神”的名号。不过坑杀降卒也确有此事,读历史需要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量,想要将史书读通读透,深入了解每个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也是必要的一环。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