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不願提及的往事:中國勝利後,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去哪了

在近代曆史當中,明治維新前的日本隻是一個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但一場革新過後,這個東方的島國迅速成為了國力強盛的工業化國家。随着國力和軍事力量的提升,這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想要擴張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了起來。通過日俄戰争的勝利,日本當時将勢力擴張到了關東州和東北一部分鐵路路權,由此漸漸開始了對華夏大地的入侵。

1931年9月日軍突然對沈陽北大營發動襲擊,僅僅隻用了一個晚上就占領了沈陽,随後東三省全部淪陷。次年三月日本扶持的僞滿政權建立,自那之後一直到1945年,日寇占領了東北足足十四年之久。光占領土地是不夠的,日本還要在精神上對東北平民進行洗腦,僞滿建立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對當地人進行奴化教育,建立之後種種政策更是達到了巅峰,比如說強行灌輸帝國主義思想、學習所謂的“皇民書”。

日本不願提及的往事:中國勝利後,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去哪了

為了能夠讓東北更深程度地接受日本文化和生活習慣,日寇還從本土遷移了大量的日本人來到東北生活,其中包括12萬婦女。這些婦女事實上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她們被迫離開國土,被日軍送往東北定居,其中有很多一部分人都被迫與東北男性結婚,在日寇企圖通過血緣同化來加強對東北控制的陰謀下,這些婦女成為侵略者殖民的工具。

占領東北幾年後日軍展開了全面的侵略行動,起初由于敵我力量較為懸殊,日寇在華夏大地上屢屢得勝,然而邪惡的戰争終究會失敗,八年之後經過無數軍民的浴血奮戰,我國打赢了這場艱難的戰役。

1945年8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一時間舉國歡慶,而當廣播的聲音傳到那些居住在東北的日本婦女耳中時,她們會是怎樣的感受?與此同時在日本敗退的局面下,她們的命運又将走向何處呢?

日本不願提及的往事:中國勝利後,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去哪了

在日本投降退出華夏大地之後,在東北定居的大量日本婦女成為了軍國主義的棄子,她們不出所料地被抛棄了。很多人由于無依無靠,不得不流落街頭,最終難免走向凍死餓死在路邊的命運,這也難怪日本後來不願提及這個問題。

不過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大國氣度總是以德報怨,是以許多無處可去的婦女最終都得到了當地居民的幫助,許多日本遺孤被好心人收養,也有許多日本婦女嫁給了當地人,由此在中國度過了一生。

日本不願提及的往事:中國勝利後,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去哪了

比如說在陝西的農村就有一位名叫王玉蘭的老婦人,她本名水崎秀子,是當時被送往東北的大量婦女當中的一員,日本戰敗之後她就逗留在了中國。此後她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選擇了找一個中國丈夫共同生活,不過她一生坎坷,幾次婚姻都沒有維持太久的時間,直到47歲時遇到第四任丈夫才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晚年時,王玉蘭老人曾經回到過闊别半個多世紀的日本家鄉,然而時光荏苒,一切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匆匆回鄉,匆匆别離,帶着一種滿足,或者也稍有遺憾,回到家鄉之後不久她又回到了中國,畢竟她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六十多年,她的一切都在這個她本陌生的國度當中。

日本不願提及的往事:中國勝利後,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去哪了

再比如說,知名作家嚴歌苓有一部小說,名為《小姨多鶴》,後來曾被改編成影視劇,講述的也是抗戰結束之後有一位名叫多鶴的日本女性滞留在了東北,逃難的時候受傷奄奄一息,最終被當地的居民救下,此後在東北度過了一生。

據說在中日建交之後,很多遺留下來的日本婦女都對當年的軍國主義感到害怕與失望,是以紛紛留在了國内。畢竟對于這些女性來說,當年她們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來到了中國,在東北或者是其他地方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生活習慣和國人相差無幾,一直以來也都是說着漢語,是以和家鄉比起來,反而是中國更加親切和熟悉。

再說了,世易時移滄海桑田,即便她們回到日本估計也難有歸宿,是以她們最終選擇留下倒也并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日本不願提及的往事:中國勝利後,留在東北的12萬日本女人去哪了

戰争是殘酷的,它傷害的不僅是一國人民,這些被抛棄的日本婦女同樣是戰争和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是以日本人最終選擇了包容和接納,這正是大國的氣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