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立信平台正式亮相,該平台由螞蟻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推出,超400萬中小企業成為平台的首批入駐者。在這個平台上,小企業主們可以一站式檢視企業在工商、司法等方面的公開資訊,還可以進一步填充有價值的企業資訊,完成對自身的資訊管理、信用管理。
芝麻信用聯席總經理李臻表示,“立信平台的目标,就是在企業主動參與的情況下,幫助中小企業建立自己的信用賬戶。通過‘信用數字化’讓中小企業從‘臨時’‘被動’接受信用調查,轉變為‘信用有準備’,進而實作‘信用有價值’。”
此前,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指導下,中小企業信用服務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由芝麻信用擔任會長機關,并發起“中小企業信用守護計劃”。這次立信平台的推出,也是“中小企業信用守護計劃”的第一項重要舉措。
有支付寶就能用 企業立信更便捷
中小企業想要申請政府扶持,與大企業合作,要招聘人才時,首先都需要獲得對方的信任,但如何證明自己是一家靠譜的企業是許多中小企業的痛點。
中小企業立信平台上線後,中小企業主隻需要打開支付寶App,進入芝麻信用,就可以入駐平台,認領自己的企業,并通過授權芝麻信用的方式,快速歸集企業散落在各政府部門的資訊,過程便捷。
作為央行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芝麻信用的立信平台已與稅務、發票、社保、公積金等多個資料服務方達成合作,在獲得企業授權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歸集企業資訊。“AI信用小助手”24小時對2000多個公開信用資訊源不間斷掃描分析,自動将新資訊歸納整理到企業主的信用賬戶上,友善其檢視。
值得一提的是,在司法服務上,中國司法大資料研究院與芝麻信用達成戰略合作,作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牽頭成立的企業制研究機構,其将通過立信平台,打造國内首個權威的“司法服務專區”,解決過去企業查詢公開案件資訊時所遇到的來源不穩定、内容缺失、資訊滞後等問題。

企業立信平台界面
超400萬企業主已入駐
除了為中小企業歸集資訊,芝麻信用推出的立信平台還支援企業主自己增補和修正資訊,包括主動上傳包括産品、廠房裝置、榮譽資質等資訊,展現企業實力和信用狀況。
“這是立信平台和資訊查詢平台的一大差異”李臻表示,“在這裡,會看到不一樣的企業,他們的信用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資訊資料,還有背後鮮活的企業狀态。”
比如,在重要風險資訊提示下面,立信平台增加了一個140字之内的“留言闆”,如果有企業涉及司法訴訟、欠稅等,企業主可以留言解釋。
據李臻介紹,“有的企業并非故意欠稅,數額很小,且積極彌補,增加這個功能,可以讓企業有對外解釋的空間,減少合作方對企業風險的誤判。”
立信平台上還專門設計了“授權管理”功能,確定所有信用資訊的收集、整理和傳遞,都是在企業的充分授權之下開展的,讓企業真正成為自己資訊的主人。
目前,入駐立信平台、認領企業的企業主已經超過400萬,其中,有超過30萬企業主開始主動增補資訊,管理自己的信用賬戶,成為自身信用的主人翁。
這些信用資訊,可以生成信用名片、信用檔案、信用報告等,讓自己在商務合作中,更容易獲得合作夥伴的信任。芝麻信用表示,2022年将為中小企業提供100萬份免費信用報告。
發起信用守護計劃
為了讓中小企業能夠立信,讓信用“更有用”,以立信平台為服務陣地,中小企業信用服務專業委員會還發起了“中小企業信用守護計劃”,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幫助有信用的中小企業。
工信部直屬的的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是第一批參與支援守護計劃的機構,其表示,國家有很多針對制造業企業的扶持政策和相關福利,但希望能發放給真正經營好,有信用的中小企業;有了立信平台後,就更能快甄别篩選優質的中小企業,讓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信用檔案、信用報告等,獲得國家的政策支援。
中國采購與供應鍊管理專業委員會同樣加入計劃,其表示,政府、央企、國企都有許多采購需求,通過立信平台,自己将幫助他們更好地篩選優質的中小企業進行合作,也讓中小企業可以憑借自身信用,獲得更多與政府,與央國企合作的機會。
在招聘場景,智聯招聘、前程無憂51job、青團兼職、1号職場、人力窩等許多招聘平台都加入了“中小企業信用守護計劃”,向求職者展示企業的信用資訊,增強優質企業的招聘競争力。在企業服務方面,阿裡雲則會為守信企業提供知識産權保護、協同辦公、數智化營銷等産品和解決方案,數字科技陪伴中小企業成長,讓好信用的企業享受更好的服務和權益。
海外機構也積極參與該計劃,征信業巨頭益博睿(Experian)是國内第一家獲得央行企業征信備案的外商獨資企業,通過立信平台,他們将結合海外營商環境的需求和特點,為國内中小企業提供全球商業資訊服務解決方案以及境内企業的海外版征信報告,幫助他們在境外貿易與合作中增強優勢,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認為,“此次中小企業信用守護計劃是市場化運作的公益項目,将在芝麻企業信用提供的技術平台和資訊安全保障的支援下,廣泛動員和團結社會各機構,使其能力互補,踴躍創新信用服務和信用産品,為中小企業提供貼心、普惠的信用服務和商業權益,讓中小企業的信用更有用。
采寫:南都記者熊潤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