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劉備唯一的兒子劉禅,大家都說他是扶不起的阿鬥,諸葛亮在世時,軍機要政基本上都是他在處理,劉禅隻挂個名義。可是劉禅是真的智商不夠嗎?治理不好國家嗎?"扶不起來的阿鬥"劉禅在亂世中在位三十年,果真不堪嗎?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我們來看一下曆史上為什麼對他沒有好評?有那麼三件事情導緻了人們這樣的感覺,第一件是他和古代那些昏庸無能的帝王一樣,重用宦官黃皓,任由黃皓權傾朝野。第二件事情就是劉禅投降魏國時,司馬昭問劉禅是否思念自己的故土,他說這邊非常好,不想念蜀國。第三件事情就是當鄧艾帶着兩萬不到的殘弱老兵攻打城池的時候,劉禅想都沒想,反抗都沒有就打開了城門,實在是顯得窩囊至極。三國演義裡有一個片段是趙雲拼死救下劉禅,渾身是血然而劉禅卻睡得很沉,劉備看到十分痛惜趙雲,他高舉劉禅準備要把阿鬥摔死。著名的"怒摔阿鬥"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三國演義是小說,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然而趙雲那時候救阿鬥時,還是個懷中的嬰兒。自然是什麼都不懂得,更怪不了阿鬥。有一種牆倒衆人推的感覺,人們不在亂世中肆意去評價别人的做法,這樣真的好嗎?難言之隐又豈能是局外人看得清的?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胡亂猜測更加是不道德的行為

"漢晉春秋"一書中記載的劉禅說自己不思念故土,這個記載的真實性無法考證。可是即便是這樣,身在當時處境下的劉禅如果回答司馬昭的答案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國家,那麼司馬昭會給劉禅留條活路嗎?劉禅當時也許隻是以這樣的回答去對付司馬昭而已,可是後人卻當真了。從這個回答上看劉禅并非不明智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關于劉禅重要宦官黃皓,但是史上黃皓在朝堂上并沒有做過什麼危害朝廷的事情,說明權利并沒有大到隻手遮天的地步,後人有誇大的成分在。

鄧艾攻打蜀地的時候,劉禅曾派大軍對禦敵,可是被魏國軍隊一舉殲滅了。那時已無人可用,而且那時候城中已經沒有可以排程的軍隊,劉禅是為了保護城中百姓被魏國軍隊屠殺,就開了城門,劉禅是審時度勢為着人民着想。

諸葛亮在世時,雖然是蜀國的主心骨,各種重大的決策都是諸葛亮決定的,可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禅是一個人獨當一面,坐了近三十年的皇位。在亂世中,活得久才是王道。由此可見他并非像後人們所說如此無能昏庸,毫無作為。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劉禅在諸葛亮死後繼續保持着諸葛亮的治國的方針和實施的目标。堅持北伐和屯糧,雖然他北伐并沒有很出色的戰績,可是以攻為守不至于讓魏國和東吳滅國。守得住國家難道不是一種本領嗎?說明諸葛亮的戰略也是對的,劉禅保持着他留下來的方式治國,并沒有胡亂更改決策,包括他身邊重要的大臣都是諸葛亮生前替他安排好的忠心良臣。他并沒有像其他皇帝一樣,打擊着前朝舊臣勢力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諸葛亮死後,一時間群龍無首蜀國政治朝廷上并沒有發生内亂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蜀國的臣子們都忠心耿耿,沒有争權好鬥之心嗎?肯定不是,誰不喜歡位高權重。

隻能說明一點,劉禅處理關系和協調能力很好,姜維帶兵打仗回來時就曾向他進言說"殺掉黃皓"諸葛瞻去世時就跟劉禅說,外面不能沒有姜維,内不能殺掉黃皓。說明當時的朝廷内部大臣之間鬥得很是厲害,可是劉禅卻說,黃皓一介宦官能做成什麼大事,說明黃皓弄權他心裡是很清楚的,都在他的可控範圍内。他也并沒有聽諸葛瞻的話,收繳姜維的兵權,對他有戒心,反而照樣重要姜維。他心裡其實是有一本很清楚的賬,并非像世人所傳的那樣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亂世群雄争霸,或許是英雄太多了,讓世人覺得阿鬥是個庸才。

樂不思蜀的劉禅,為何能在亂世中屹立30年?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評價一個人不能光看片面事件,要看處于當時情境下,他們做的結果是怎樣的。劉禅守城三十年還說明不了他的大智若愚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