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從甯死不降,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有一個原因十分恐怖!

戰争是一種暴力,隻要有戰争,就會有傷亡。

據統計,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幾億人口被卷入“二戰”,死亡7000萬人,1.3億人受傷。

然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根據日本公布的資料,日本在“二戰”中的戰傷人數竟然是各國中最少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日軍從甯死不降,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有一個原因十分恐怖!

另外,在中國抗日戰場,繳槍投降的日軍俘虜也比較少。

比如,平型關大捷,八路軍第115師殲滅了上千個日軍士兵,卻沒有抓到一個俘虜。

不久後,陳士榘将軍親自出馬,才活捉了第一個日軍俘虜。

這個現象到了戰争中、後期才有所改變,但是,總的來說,日軍傷兵少、俘虜少的現象還是十分突出。

雖然日本人把自己差別于一般人類,可他們畢竟還算是人類,隻要是人,就會對死亡有恐懼、有求生欲望。

是以,當遭遇失敗,或明顯不可能取勝時,“投降”就是保全性命的一種選擇。

日本人也是“血肉之軀”,哪裡可能“刀槍不入”,是以,中彈受傷也是常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日本人的傷兵人數那麼少,另外,日本兵甯死不肯投降,真是因為他們不怕死嗎?

這個問題要分三個階段來說。

日軍從甯死不降,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有一個原因十分恐怖!

戰争初期這個階段,日本軍隊士氣高漲,日本整個國家也做好了充足的戰争準備,是以,但凡有傷兵,都會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傷勢嚴重者會被送到大學營醫治,甚至送回日本國内,接受最好的治療。

士兵如果在戰鬥中喪生,日軍一般都會在短時間内“收屍”,集中火葬,再把骨灰送回日本。

部分戰死官佐的屍體還會被送回日本,隆重安葬。

在進行這些“優撫”措施的同時,日軍也強化了對士兵的“武士道”精神教育。

所謂“武士道精神”,說到底就“不惜命”,他們反複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也就是“以死為榮”。

而且,比起死亡,失去所謂的“榮譽”比死亡更可怕,而“惜命”則會被所有人唾棄。

日軍這樣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既是為了鼓舞日軍士氣,安撫士兵的情緒,讓日軍士兵沒有後顧之憂,也是為了不給他們其他選擇。

日軍從甯死不降,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有一個原因十分恐怖!

進入戰争中期,日軍的優勢已經逐漸消失,資源匮乏、國力不支等問題越來越嚴重。

這個階段,日軍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不管傷兵的傷情輕重,一般都在原地治療。

若是傷勢過重,救治不了的,日軍也不會再“浪費”資源,故而讓傷兵們選擇“自行了斷”,把有限的資源讓給一線戰鬥人員。

到了戰争後期,日軍每況愈下,這個時期,日本士兵最害怕的不是戰死,而是生重病或者受重傷。

這是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病号、傷兵的悲催死法。

為了不被這些重傷員、重病号“拖後腿”,日軍會殘忍地“送”他們“上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給他們注射“安樂針”。

所謂“安樂針”其實就是“空氣針”。

“空氣針”不是一種醫療手段,而是非常危險的醫療事故,空氣進入血管一旦超過100毫升,即可導緻心力衰竭而死亡。

被注射者臨死前的樣子非常可怕:呼吸困難、臉色發紫,最後抽搐而死。

是以,日軍士兵都期盼自己不生病、不受傷,否則将會“生不如死”。

到了戰争最後一個階段,日軍處置重傷病員的方式更殘忍、簡單:直接刺死,或開槍射殺。

日軍從甯死不降,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有一個原因十分恐怖!

日軍的這種獸行滅絕人性,絕對是擺不上桌面的“下三流”行徑。

是以,日軍不會在任何地方留下與之相關的材料。

網絡上曾經曝光了一批日軍“731部隊”的照片,在照片原件上,都蓋了一個印章-“不許可”。

所謂“不許可”,其實就是“見不得人”、不敢公開、不肯承認。

日軍給重傷病員注射“空氣針”、直接射殺這樣的行徑,自然也屬于“不許可”的範疇。

是以,在日軍公開的所有材料資訊中,根本不可能披露真實的戰傷人數,是以才有了本文開頭寫到的蹊跷現象。

但是,凡事“物極必反”,日軍越來越沒有人性,越來越多的日本兵也開始認清現實。

随着戰争往後推移,抓日軍俘虜不再那麼困難,動不動就“玉碎”的日軍也少了許多。

日軍從甯死不降,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有一個原因十分恐怖!

蘇軍甚至一下子就俘虜了六十萬日軍。

日軍從甯死不當俘虜,到成群繳槍投降,背後的原因有許多。

但是,日軍殘忍對待重傷員、重病号,這種獸行一定給日軍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刺激和心理傷害。

二戰日軍滅絕人性、喪盡天良,必将永遠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