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資訊,并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 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制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此前日本有研究顯示,現代日本人的基因組約有15%來自繩文人(新華社東京5月13日電)。

這分明是一個讓人感到“驚異”的資訊,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人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不可能起源人類,其先民來自何處不言而喻,但因為曆史的種種原因,或從情感的角度來說,還是讓人們尤其是中國人感到驚異。下面我們從曆史的角度,客觀地略述日本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系”。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先民的分支

自從西方人提出人種概念,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人也被納入了“黃種人”的概念,但與中國人不同的是,日本人對這一概念是強行拒絕的,這是因為日本人覺得自己比歐洲人、美國人還白,同時,在他們的骨子裡認為黃色在歐洲文化中不是一個特别好的顔色,甚至帶有侮辱性,是以拒絕也便成了自然。最為重要的是,學習了不少中國文化的日本,在很晚的時候打開國門,強行“脫亞入歐”,開始不喜歡亞洲,有意與“亞洲人”劃清界限。

然而,不管是從曆史還是從地域上來說,日本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系”總是抹也抹不掉的。

其實,早在2012年11月1日,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研究人員在日本《人類遺傳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基因分析證明,現代日本人主要是由日本列島的當地居民繩文人和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繩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5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龐輪廓立體,眉間(前額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濃重,大眼睛深眼眶,雙眼皮,嘴唇稍厚,颚骨發達。Y染色體标記為D1b,母系線粒體為n9b。其基因的存在也普遍使日本人的五官在東亞人人種範圍裡較為深邃立體。

這個消息告訴人們,彌生人來自東亞大陸而繩文人是日本列島的當地居民,而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又将繩文人的來源向前推進了一步。根據他們的推斷,繩文人祖先大約從3.8萬年至1.8萬年前從亞洲大陸來到日本,與中國漢族有着共同祖先。

繩文人以比較小的群體過着狩獵采集生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領銜的研究小組解析了一名生活在3500年至3800年前的女性繩文人遺骸的基因資訊。這具遺骸發掘于日本北海道的一處船舶遺迹中,研究小組從其牙齒中采集了脫氧核糖核酸(DNA),并實作了和現代人骨骼幾乎同等精度的基因組解讀。從這名女性繩文人遺骸的遺傳資訊等可以判斷,她具有較強的酒精耐受性,能适應高脂肪的飲食生活。

彌生人是指彌生文化時代,又叫彌生時代的日本列島的居民,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因代表該時期文化特征的陶器,最初發現于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彌生町,是以稱為彌生人。與繩文人相比,彌生人臉較長較平,鼻根扁平。另外,彌生人的牙齒比繩文人大,身高也比繩文人高。

如此一說,繩文人和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日本人,基混血的源頭均在東亞大陸,而且,還與中國漢族扯上了關系,是以,從理論上來講其“混”的也隻能是中國的“血”,而同在中國這一語境下,也就不存在“混”的問題了。在過去,有過這樣一種說法:在其他的移民來到日本列島之前,有一支高加索人種的族群曾經從亞洲東北渡海而來。在大約公元前6000年左右就到達了日本本土,并迅速占領了日本全境。這些人就是後來所謂的阿伊努人。阿伊努人明顯具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征。由于他們能夠生産一種以繩子花紋紋飾外表的陶器,是以也被日本考古學者稱為繩文人。

現在看來,這種說法錯了,可以停止下來了,阿伊努人與沖繩人在遺傳性特征上具有共同之處,他們的先民應該是彌生人或繩文人,根本不是什麼高加索人種,也不具備什麼歐羅巴人種的特征,即:日本人的祖先來自東亞大陸是中國先民的分支。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女真人曾成功入侵日本,忽必烈二征遭遇失敗

在隋唐時期,中國人一直與日本人關系密切,日本人也多次來到中國,學習了不少先進文化,并将其帶入日本本土,甚至有人說日本這一國名也是由中國的女皇武則天給取的,那應該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個“蜜月期”。但是,到了宋元之時,就發生了一些磕磕磕碰碰的戰争。

北宋時期,女真人入侵日本是中國人第一次攻擊日本,也是日本曆史上第一次遭受入侵。這場戰争發生1019年,當時因為東亞地區氣候顯著轉寒,再加上宋與遼對女真的封鎖和打壓,以采集和漁獵為主要生産方式的女真人生活難以為繼,對外掠奪的需求大大增強。鬥不過遼也對付不了宋,他們隻能把目光投向海上。

當年3月,女真人乘坐大船襲擊日本,那時的日本還很落後,在戰法上還講究單打獨鬥,是以很快潰不成軍,女真人攻下了日本的馬島和壹岐島,并劫掠了大量物資,擊斃日本将士數百人。但他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一路高歌猛進,在4月7日來到日本的九州島,4月8日入侵築前國博多灣。在這裡,他們受到了日本武士的有效抵抗,進攻的勢頭得到遏制,最終隻能隻能悻悻撤離。

據載,此次入侵女真人劫了1280人和數百頭的牛羊,毀壞了很多的屋舍。但在他們傳回的路上卻遭到了高麗人的襲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隻有大敗而逃,最終使這次你以掠奪物資為目的入侵得不償失。但這次入侵對日本的影響卻不容小觑。學者藍文徽在《海上的女真》中曾指出,此次女真人入侵日本“實為中國人第一次攻至日本,也是日本第一次遭受來自北方的攻擊,可謂東亞史上一件大事”。

因為入侵受到了日本武士的有效抵抗,從客觀上提升了後來日本武士集團的地位。而與女真人交手的失利,成了日本人一段受到刺激的痛苦記憶,随後成為其進行軍事變革的精神動力之一。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1274年3月,忽必烈下令東征日本。這時,他已經完全征服了高麗,為攻打日本創造了可能性的條件。忽必烈調動高麗屯田軍、女真軍及水軍一萬五千人,乘船900艘,于當年10月從今南韓馬山浦附近出發,先期抵達對馬島。日本甚至還沒動用幕府的軍力,憑着九州太宰府守軍,便擊退了在博多灣登陸的元軍。然後,很不幸,來了一場台風,元軍死亡一萬三千五百人,戰争很快結束。

1281年正月,忽必烈以遣日使臣杜世忠被殺為由,開始發動第二次的征日之戰。為此,元朝組建了征日本行省,命忻都與洪茶丘為攻日主帥。6月,元軍兵分兩路,忻都、洪茶丘率兵四萬,由高麗金州合浦渡海;另由範文虎率江南兵十萬由慶元、定海渡海,向日本進發。7月,兩路軍先後抵達日本鷹島、平戶島一帶,但不知道為什麼,兩路軍的指揮官卻讓自己的軍隊和船隻在海上整整漂蕩了一個月,随後,更不幸地和第一次出征一樣遇到了台風。

8月1日,飓風大作,吹翻無數戰艦。江南軍統帥範文虎僥幸逃脫,十多萬軍士被直接抛棄,他們中的大部分雖被留下性命,但卻成了日本人的奴隸。另一路軍的蒙古人、高麗人與北地漢人幾乎全部被日本軍隊殺死。“神風”之說,自此開始風靡全日本。

我們在這裡重述這段曆史,隻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日本作為島國,在造船技術不甚發達的古代,确實不太好征服,而這也造就了其文化與人種的相對封閉。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秦漢之時,中國人不斷“流”向日本

繩文人和彌生人的年代久遠,人們隻能依靠現代發達的科技“考古”,但在秦漢之時,中國人不斷“流”向日本這應該是史實、事實。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擔任秦始皇的禦醫,出生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秦始皇時期,他率領三千童男女自山東沿海東渡,傳說遍及南韓南部與日本,成為曆史上中日韓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幾千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和探讨的一個熱門話題,至今已成為先秦史、秦漢史、中外關系史、航海史、民俗學、宗教學、考古學等綜合性多學科研究,有極為重要性的學術價值。

時至今日,日本還儲存這許多紀念徐福的地方,可以見到其在日本國民當中的地位,甚至被當做神一樣享受祭拜。關于徐福的族源,今天的中國學者發現,甲骨文中有關于徐國的記載,可證早在殷代就有徐國。徐亡之後,子孫以國為氏。《徐氏宗譜》所記與《左傳》、《漢書》、《後漢書》等相合,說明徐福為徐國後裔,出自東夷少昊族,與秦、趙等同為羸(與盈通)姓,徐為其氏。如此一說,日本人竟然成了“炎黃子孫”的一個分支。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其次是日本秦氏,為日本一個古代的氏族。據日本書紀記載,秦氏之先祖弓月君(《新撰姓氏錄》作融通王)于應神天皇14年自北韓半島的百濟率領貊(樂浪郡)地區二十七縣的人歸化于日本。根據新撰姓氏錄記載,有人說秦氏乃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秦符堅的王室或貴族因戰亂而經北韓半島至日本避亂,另一說法是秦始皇四世孫功滿王在仲哀天皇時來到。

《隋書》卷四十六《倭國傳》載,公元608年,裴世清出訪今日本,“度百濟,行至竹島,南望羅國,經都斯麻國,乃在大海中。又東至一支國,又至竹斯國,又東至秦王國,其人同于華夏,以為夷洲,疑不能明也” 。這裡所講的秦王國,可能就是秦氏的聚居地。

日本秦氏與東漢氏同為具影響力的氏族,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就出自這個氏族。

另外是劉阿知,東漢王朝漢獻帝即劉協的玄孫,曆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據記載,當年随阿知王來倭奴國的,還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個姓氏。阿知到倭奴國國王後,又奏請倭奴國國王,派遣使都前往高麗、百濟、新羅等國,将許多流落在這些地方的同鄉族人招來倭奴國國王。因人多地狹,倭奴國國王又将他們分置各地。

據傳,上岸後,阿知王等最初可能居住于今日本的奈良縣,後遷至岡山縣。在今日奈良縣的桧前村,仍建有“阿知宮”,在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現也存有“阿知宮”,這兩座“宮”雖為後人所建,但是也遵照了史實的。

作為漢朝皇族的劉氏移民倭奴國一事,在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上都有記載,隻是這些人到倭奴國後,大都沒有繼續使用“劉”的姓徽,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他們移民倭奴國,帶去了當時中國的先進生産技術和文化,極大的促進了倭奴國文明的發展。是以,他們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質,很快成為倭奴國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這一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家怎麼看

如阿知王的兒子劉都賀就将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傳入倭奴國,他是以被稱為都賀王。特别是到日本朱雀天皇時代(公元930—946年),阿知王後裔、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十五代孫大藏春實官任征西将軍,為平定當時日本發生的“天慶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于日本朱雀天皇天慶三年(公元940年)農曆5月3日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和賞賜,被賞賜錦禦旗、皇族紋章、軍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這支劉氏皇族後裔在日本“恩寵偉大,威勢極盛”。

後來,這個家庭發展繁成了一個大家族——原田家族。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們尊敬,日本史稱阿知王為 “使主”,或 “東漢使主”,原田家族也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先,家族的成員明确宣布自己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的後裔,并一代一代地記人族譜之中,1988年原田先生還特意率其家人專程從日本來中國為其祖先劉邦、劉徹祭陵。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與國度背景下,為一切似乎已經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成為過眼煙雲了。人種與血緣有時并不能說明和解決什麼,因為,再往上追,人類隻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是以,即使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先民的分支,而中國人依然是中國人,日本人依然是日本人。如果非得要套親戚,最好的方式莫過于永遠和平友好下去。(文/路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