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机构研究人员13日宣布,他们成功解读了日本古代绳文人的遗传信息,并推断绳文人和中国汉族拥有共同祖先。 绳文人是指约1.6万年前至约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古人,因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而得名。此前日本有研究显示,现代日本人的基因组约有15%来自绳文人(新华社东京5月13日电)。

这分明是一个让人感到“惊异”的信息,虽然从科学的角度,人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不可能起源人类,其先民来自何处不言而喻,但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或从情感的角度来说,还是让人们尤其是中国人感到惊异。下面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略述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国先民的分支

自从西方人提出人种概念,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也被纳入了“黄种人”的概念,但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对这一概念是强行拒绝的,这是因为日本人觉得自己比欧洲人、美国人还白,同时,在他们的骨子里认为黄色在欧洲文化中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颜色,甚至带有侮辱性,所以拒绝也便成了自然。最为重要的是,学习了不少中国文化的日本,在很晚的时候打开国门,强行“脱亚入欧”,开始不喜欢亚洲,有意与“亚洲人”划清界限。

然而,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地域上来说,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总是抹也抹不掉的。

其实,早在2012年11月1日,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人员在日本《人类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主要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绳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5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庞轮廓立体,眉间(前额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深眼眶,双眼皮,嘴唇稍厚,颚骨发达。Y染色体标记为D1b,母系线粒体为n9b。其基因的存在也普遍使日本人的五官在东亚人人种范围里较为深邃立体。

这个消息告诉人们,弥生人来自东亚大陆而绳文人是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而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机构研究人员又将绳文人的来源向前推进了一步。根据他们的推断,绳文人祖先大约从3.8万年至1.8万年前从亚洲大陆来到日本,与中国汉族有着共同祖先。

绳文人以比较小的群体过着狩猎采集生活。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领衔的研究小组解析了一名生活在3500年至3800年前的女性绳文人遗骸的基因信息。这具遗骸发掘于日本北海道的一处船舶遗迹中,研究小组从其牙齿中采集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实现了和现代人骨骼几乎同等精度的基因组解读。从这名女性绳文人遗骸的遗传信息等可以判断,她具有较强的酒精耐受性,能适应高脂肪的饮食生活。

弥生人是指弥生文化时代,又叫弥生时代的日本列岛的居民,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因代表该时期文化特征的陶器,最初发现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所以称为弥生人。与绳文人相比,弥生人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另外,弥生人的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

如此一说,绳文人和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日本人,基混血的源头均在东亚大陆,而且,还与中国汉族扯上了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其“混”的也只能是中国的“血”,而同在中国这一语境下,也就不存在“混”的问题了。在过去,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在其他的移民来到日本列岛之前,有一支高加索人种的族群曾经从亚洲东北渡海而来。在大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就到达了日本本土,并迅速占领了日本全境。这些人就是后来所谓的阿伊努人。阿伊努人明显具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由于他们能够生产一种以绳子花纹纹饰外表的陶器,因此也被日本考古学者称为绳文人。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错了,可以停止下来了,阿伊努人与冲绳人在遗传性特征上具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先民应该是弥生人或绳文人,根本不是什么高加索人种,也不具备什么欧罗巴人种的特征,即: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东亚大陆是中国先民的分支。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女真人曾成功入侵日本,忽必烈二征遭遇失败

在隋唐时期,中国人一直与日本人关系密切,日本人也多次来到中国,学习了不少先进文化,并将其带入日本本土,甚至有人说日本这一国名也是由中国的女皇武则天给取的,那应该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蜜月期”。但是,到了宋元之时,就发生了一些磕磕磕碰碰的战争。

北宋时期,女真人入侵日本是中国人第一次攻击日本,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入侵。这场战争发生1019年,当时因为东亚地区气候显著转寒,再加上宋与辽对女真的封锁和打压,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女真人生活难以为继,对外掠夺的需求大大增强。斗不过辽也对付不了宋,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海上。

当年3月,女真人乘坐大船袭击日本,那时的日本还很落后,在战法上还讲究单打独斗,因此很快溃不成军,女真人攻下了日本的马岛和壹岐岛,并劫掠了大量物资,击毙日本将士数百人。但他们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一路高歌猛进,在4月7日来到日本的九州岛,4月8日入侵筑前国博多湾。在这里,他们受到了日本武士的有效抵抗,进攻的势头得到遏制,最终只能只能悻悻撤离。

据载,此次入侵女真人劫了1280人和数百头的牛羊,毁坏了很多的屋舍。但在他们返回的路上却遭到了高丽人的袭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有大败而逃,最终使这次你以掠夺物资为目的入侵得不偿失。但这次入侵对日本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学者蓝文徽在《海上的女真》中曾指出,此次女真人入侵日本“实为中国人第一次攻至日本,也是日本第一次遭受来自北方的攻击,可谓东亚史上一件大事”。

因为入侵受到了日本武士的有效抵抗,从客观上提升了后来日本武士集团的地位。而与女真人交手的失利,成了日本人一段受到刺激的痛苦记忆,随后成为其进行军事变革的精神动力之一。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1274年3月,忽必烈下令东征日本。这时,他已经完全征服了高丽,为攻打日本创造了可能性的条件。忽必烈调动高丽屯田军、女真军及水军一万五千人,乘船900艘,于当年10月从今韩国马山浦附近出发,先期抵达对马岛。日本甚至还没动用幕府的军力,凭着九州太宰府守军,便击退了在博多湾登陆的元军。然后,很不幸,来了一场台风,元军死亡一万三千五百人,战争很快结束。

1281年正月,忽必烈以遣日使臣杜世忠被杀为由,开始发动第二次的征日之战。为此,元朝组建了征日本行省,命忻都与洪茶丘为攻日主帅。6月,元军兵分两路,忻都、洪茶丘率兵四万,由高丽金州合浦渡海;另由范文虎率江南兵十万由庆元、定海渡海,向日本进发。7月,两路军先后抵达日本鹰岛、平户岛一带,但不知道为什么,两路军的指挥官却让自己的军队和船只在海上整整漂荡了一个月,随后,更不幸地和第一次出征一样遇到了台风。

8月1日,飓风大作,吹翻无数战舰。江南军统帅范文虎侥幸逃脱,十多万军士被直接抛弃,他们中的大部分虽被留下性命,但却成了日本人的奴隶。另一路军的蒙古人、高丽人与北地汉人几乎全部被日本军队杀死。“神风”之说,自此开始风靡全日本。

我们在这里重述这段历史,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日本作为岛国,在造船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确实不太好征服,而这也造就了其文化与人种的相对封闭。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秦汉之时,中国人不断“流”向日本

绳文人和弥生人的年代久远,人们只能依靠现代发达的科技“考古”,但在秦汉之时,中国人不断“流”向日本这应该是史实、事实。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秦始皇时期,他率领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传说遍及韩国南部与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

时至今日,日本还保存这许多纪念徐福的地方,可以见到其在日本国民当中的地位,甚至被当做神一样享受祭拜。关于徐福的族源,今天的中国学者发现,甲骨文中有关于徐国的记载,可证早在殷代就有徐国。徐亡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徐氏宗谱》所记与《左传》、《汉书》、《后汉书》等相合,说明徐福为徐国后裔,出自东夷少昊族,与秦、赵等同为羸(与盈通)姓,徐为其氏。如此一说,日本人竟然成了“炎黄子孙”的一个分支。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其次是日本秦氏,为日本一个古代的氏族。据日本书纪记载,秦氏之先祖弓月君(《新撰姓氏录》作融通王)于应神天皇14年自朝鲜半岛的百济率领貊(乐浪郡)地区二十七县的人归化于日本。根据新撰姓氏录记载,有人说秦氏乃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符坚的王室或贵族因战乱而经朝鲜半岛至日本避乱,另一说法是秦始皇四世孙功满王在仲哀天皇时来到。

《隋书》卷四十六《倭国传》载,公元608年,裴世清出访今日本,“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罗国,经都斯麻国,乃在大海中。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 。这里所讲的秦王国,可能就是秦氏的聚居地。

日本秦氏与东汉氏同为具影响力的氏族,二战时期,日本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就出自这个氏族。

另外是刘阿知,东汉王朝汉献帝即刘协的玄孙,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倭奴国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据记载,当年随阿知王来倭奴国的,还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个姓氏。阿知到倭奴国国王后,又奏请倭奴国国王,派遣使都前往高丽、百济、新罗等国,将许多流落在这些地方的同乡族人招来倭奴国国王。因人多地狭,倭奴国国王又将他们分置各地。

据传,上岸后,阿知王等最初可能居住于今日本的奈良县,后迁至冈山县。在今日奈良县的桧前村,仍建有“阿知宫”,在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现也存有“阿知宫”,这两座“宫”虽为后人所建,但是也遵照了史实的。

作为汉朝皇族的刘氏移民倭奴国一事,在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上都有记载,只是这些人到倭奴国后,大都没有继续使用“刘”的姓徽,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他们移民倭奴国,带去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极大的促进了倭奴国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质,很快成为倭奴国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

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家怎么看

如阿知王的儿子刘都贺就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传入倭奴国,他因此被称为都贺王。特别是到日本朱雀天皇时代(公元930—946年),阿知王后裔、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十五代孙大藏春实官任征西将军,为平定当时日本发生的“天庆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日本朱雀天皇天庆三年(公元940年)农历5月3日受到日本天皇的嘉奖和赏赐,被赏赐锦御旗、皇族纹章、军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支刘氏皇族后裔在日本“恩宠伟大,威势极盛”。

后来,这个家庭发展繁成了一个大家族——原田家族。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们尊敬,日本史称阿知王为 “使主”,或 “东汉使主”,原田家族也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先,家族的成员明确宣布自己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并一代一代地记人族谱之中,1988年原田先生还特意率其家人专程从日本来中国为其祖先刘邦、刘彻祭陵。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与国度背景下,为一切似乎已经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成为过眼烟云了。人种与血缘有时并不能说明和解决什么,因为,再往上追,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所以,即使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国先民的分支,而中国人依然是中国人,日本人依然是日本人。如果非得要套亲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永远和平友好下去。(文/路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