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華兒孫舉家團圓的日子,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它的受重視程度不亞于春節。
1948年9月16日,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一代抗日名将王耀武的府邸卻沒有半點過節的氛圍,許世友指揮的解放軍攻城部隊兵臨城下,孤城濟南一場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夜已深,喧鬧了一天的濟南城終于安靜下來,靜得瘆人。
當時鐘指針跨過12時,密集的炮聲突然響了起來,正是農曆中秋節,随着許世友一聲令下,解放濟南的戰鬥打響了。

“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短短八天的時間,濟南城就落入了許世友的囊中。戰役程序之快,天下皆驚。
王耀武這位抗日名将,身經百戰且骁勇無比,為何濟南一役如此不堪?
1946年初冬,上任不久的王耀武攜全副美式裝備,一口氣打通了膠濟、津浦兩線,蔣介石贊賞有加,春風得意的王耀武大擺宴慶功,他特意邀請他的經史老師劉子衡參加宴會,不料被老師一口回絕。
王耀武本想在老師面前“得瑟”一下,沒想到老師一點面子都沒給。事後,劉子衡更是給王耀武當頭潑了盆冷水:“佐民,你别高興得太早!不出兩年,我看你早晚得吃敗仗!”
其實,精明的王耀武對“黨國”前景并不樂觀,王耀武戎與日本人生死相搏那麼多年,對戰争早已經心生厭倦,蔣介石派他鎮守山東時,王耀武預感内戰将起,在高官厚祿的誘惑面前,王耀武左右權衡,糾結不已。
但逢大事,王耀武習慣請教劉子衡,聽聽老師的高見。劉子衡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不能去!”
“8年抗戰,是民族之戰,你的戰功會青史留名。但如果你打的是内戰,必然殃及萬民。更何況人心向背,你不會看不明白,我勸你還是急流勇退,免得留下罵名啊。”
王耀武把老先生的話咀嚼了良久,最後找了個借口住進了醫院。但是,那些金光閃閃、足以“光宗耀祖”的銜頭實在太誘惑人,王耀武心一橫,自己從醫院跑了出來,趕去濟南走馬上任。
此時的王耀武才40出頭,這樣的年紀就擔此大任,不可謂不風光。當解放軍大兵壓境之時,王耀武的腦子非常清醒,濟南是座孤城,不能守,也守不了,他還曾親自跑去南京,向蔣介石建議放棄濟南,但遭到了蔣介石的嚴厲訓斥。
蔣介石罵王耀武不懂政治,沒有戰略眼光,要求他一定要堅定意志,固守濟南。
此時的王耀武已經身不由己,隻好硬着頭皮準備打仗,他想打完這一仗就解甲歸田,回泰安老家開墾幾畝地,踏踏實實種地過日子,他甚至搞了兩台美國造拖拉機,藏在了住所後院。
濟南開戰第二天,司令部内,王耀武正對着地圖與一群軍官議事,此時的王耀武還氣定神閑,胸有成竹:“東面山頭我們很快就可以收複,74師已在空運,援軍很快就能到濟南,大家一定要鎮靜!”
然而王耀武指望的援軍第二天才姗姗來遲,而且所謂援軍隻是幾個連的士兵,原來,飛機場受到了解放軍猛烈的炮擊,空中通道被切斷了。
王耀武沮喪的心情還沒平複,又得知吳化文率部起義了,王耀武長歎一聲,嘴裡嘟囔了一句:“吳化文這個人,太不夠朋友了。”之後就陷入了沉默。
王耀武自知大勢已去,甚至想棄城突圍,但又怕蔣介石降罪責罰,無奈之下,王耀武下令縮短戰線。即使如此,王耀武依然提醒自己保持鎮定。
9月22日上午,王耀武決定把指揮所移至大明湖北極廟,途中,他先去了南門,給疲憊不堪的士兵們訓了一通話後,又去了坤順門。
就在王耀武王登上城門的時候,解放軍已經抵近市區的部隊開了火,兩名王耀武的随員中彈倒地,可王耀武并沒有退縮,依然爬上城樓,四處觀察了很長時間。
王耀武視察完陣地,最後才到了設在大明湖的司令官指揮部。
王耀武在大明湖呆了三天,他這幾天裡異常平靜,平時煙酒不沾,這幾天卻大口喝酒,煙不離手,除了偶爾打個盹,三個晝夜裡,他沒睡過一個囫囵覺。
9月24日清晨,他召集部下軍官最後一次訓話:“剛到大明湖‘司令官指揮部’,我看到這裡的一個牌匾上寫着‘成仁祠’三個字,我當時就在想,這是不是個巧合呢?我們許多軍官都有蔣校長給的一把短劍,上面就刻着‘成功’和‘成仁’幾個字,不成功便成仁嘛!”
“可是我這麼想,我們外無援兵,内有叛逆,重兵之下我們已經苦戰了8天,也算盡忠、盡力了。但是我們不能‘成仁’,我們打的是内戰,不同于當年打日本人,如果我們自戕,那是會讓後人恥笑的。在此我奉勸大家,能投親就投親,能回家的就回家,各求生路去吧。”
王耀武此番話一出口,引得不少人痛哭失聲,王耀武的眼圈也紅了:“大家冷靜,哭有什麼用?在這裡,隻有我沒有選擇,我是你們的長官,是國民政府任命的山東父母官,隻能死戰到底。”
最後時刻,王耀武突然率兵北突,遭遇解放軍猛烈反擊後,王耀武讓突圍部隊迅速退回,自己和幾個衛士躲進了一個小村莊,扮作商人模樣,一路混過好幾道關卡,最後,還是被警惕的民兵看出了破綻,當了俘虜。
試想一下,如果王耀武真是個“明白人”,且聽從了他的老師劉子衡老先生的勸誡,也許他真能解甲歸田,帶上他的拖拉機,回到泰安老家,過上閑适的田園生活,王耀武也不至于在炮聲中度過那一年的中秋節,或許就不會在中秋節發生那一場戰争了。
遺憾的是,王耀武糾結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了戰争;不可逆的是,曆史不會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