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中秋节是中华儿孙举家团圆的日子,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它的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

1948年9月16日,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一代抗日名将王耀武的府邸却没有半点过节的氛围,许世友指挥的解放军攻城部队兵临城下,孤城济南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夜已深,喧闹了一天的济南城终于安静下来,静得瘆人。

当时钟指针跨过12时,密集的炮声突然响了起来,正是农历中秋节,随着许世友一声令下,解放济南的战斗打响了。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短短八天的时间,济南城就落入了许世友的囊中。战役进程之快,天下皆惊。

王耀武这位抗日名将,身经百战且骁勇无比,为何济南一役如此不堪?

1946年初冬,上任不久的王耀武携全副美式装备,一口气打通了胶济、津浦两线,蒋介石赞赏有加,春风得意的王耀武大摆宴庆功,他特意邀请他的经史老师刘子衡参加宴会,不料被老师一口回绝。

王耀武本想在老师面前“得瑟”一下,没想到老师一点面子都没给。事后,刘子衡更是给王耀武当头泼了盆冷水:“佐民,你别高兴得太早!不出两年,我看你早晚得吃败仗!”

其实,精明的王耀武对“党国”前景并不乐观,王耀武戎与日本人生死相搏那么多年,对战争早已经心生厌倦,蒋介石派他镇守山东时,王耀武预感内战将起,在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前,王耀武左右权衡,纠结不已。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但逢大事,王耀武习惯请教刘子衡,听听老师的高见。刘子衡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不能去!”

“8年抗战,是民族之战,你的战功会青史留名。但如果你打的是内战,必然殃及万民。更何况人心向背,你不会看不明白,我劝你还是急流勇退,免得留下骂名啊。”

王耀武把老先生的话咀嚼了良久,最后找了个借口住进了医院。但是,那些金光闪闪、足以“光宗耀祖”的衔头实在太诱惑人,王耀武心一横,自己从医院跑了出来,赶去济南走马上任。

此时的王耀武才40出头,这样的年纪就担此大任,不可谓不风光。当解放军大兵压境之时,王耀武的脑子非常清醒,济南是座孤城,不能守,也守不了,他还曾亲自跑去南京,向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但遭到了蒋介石的严厉训斥。

蒋介石骂王耀武不懂政治,没有战略眼光,要求他一定要坚定意志,固守济南。

此时的王耀武已经身不由己,只好硬着头皮准备打仗,他想打完这一仗就解甲归田,回泰安老家开垦几亩地,踏踏实实种地过日子,他甚至搞了两台美国造拖拉机,藏在了住所后院。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济南开战第二天,司令部内,王耀武正对着地图与一群军官议事,此时的王耀武还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东面山头我们很快就可以收复,74师已在空运,援军很快就能到济南,大家一定要镇静!”

然而王耀武指望的援军第二天才姗姗来迟,而且所谓援军只是几个连的士兵,原来,飞机场受到了解放军猛烈的炮击,空中通道被切断了。

王耀武沮丧的心情还没平复,又得知吴化文率部起义了,王耀武长叹一声,嘴里嘟囔了一句:“吴化文这个人,太不够朋友了。”之后就陷入了沉默。

王耀武自知大势已去,甚至想弃城突围,但又怕蒋介石降罪责罚,无奈之下,王耀武下令缩短战线。即使如此,王耀武依然提醒自己保持镇定。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9月22日上午,王耀武决定把指挥所移至大明湖北极庙,途中,他先去了南门,给疲惫不堪的士兵们训了一通话后,又去了坤顺门。

就在王耀武王登上城门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抵近市区的部队开了火,两名王耀武的随员中弹倒地,可王耀武并没有退缩,依然爬上城楼,四处观察了很长时间。

王耀武视察完阵地,最后才到了设在大明湖的司令官指挥部。

王耀武在大明湖呆了三天,他这几天里异常平静,平时烟酒不沾,这几天却大口喝酒,烟不离手,除了偶尔打个盹,三个昼夜里,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9月24日清晨,他召集部下军官最后一次训话:“刚到大明湖‘司令官指挥部’,我看到这里的一个牌匾上写着‘成仁祠’三个字,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不是个巧合呢?我们许多军官都有蒋校长给的一把短剑,上面就刻着‘成功’和‘成仁’几个字,不成功便成仁嘛!”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可是我这么想,我们外无援兵,内有叛逆,重兵之下我们已经苦战了8天,也算尽忠、尽力了。但是我们不能‘成仁’,我们打的是内战,不同于当年打日本人,如果我们自戕,那是会让后人耻笑的。在此我奉劝大家,能投亲就投亲,能回家的就回家,各求生路去吧。”

王耀武此番话一出口,引得不少人痛哭失声,王耀武的眼圈也红了:“大家冷静,哭有什么用?在这里,只有我没有选择,我是你们的长官,是国民政府任命的山东父母官,只能死战到底。”

最后时刻,王耀武突然率兵北突,遭遇解放军猛烈反击后,王耀武让突围部队迅速退回,自己和几个卫士躲进了一个小村庄,扮作商人模样,一路混过好几道关卡,最后,还是被警惕的民兵看出了破绽,当了俘虏。

那一年的中秋节 王耀武折戟济南府

试想一下,如果王耀武真是个“明白人”,且听从了他的老师刘子衡老先生的劝诫,也许他真能解甲归田,带上他的拖拉机,回到泰安老家,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王耀武也不至于在炮声中度过那一年的中秋节,或许就不会在中秋节发生那一场战争了。

遗憾的是,王耀武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战争;不可逆的是,历史不会有“如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