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在鴉片戰争之前,西方人一直把中國當作雄獅,認為中國是一個富裕、文明、發達的國度,有錢賺、有經取,唯獨不能觸怒它。他們對中國心存仰慕與敬畏,以為東方的中國神聖不可侵犯。但鴉片戰争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打開中國的大門,他們看到中國病了,而且病得不堪一擊,進而把中國從神壇上拉了下來,開始了瘋狂的掠奪與瓜分。這應該是通俗意義上對鴉片戰争的了解,至此,西方人就覺得中國人很好欺負了。

1840年,應該是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年份。這一年處于滿清王朝後期,這一年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争。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滿清王朝的大門,并在1842年,簽訂了使我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是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這一年的前一年,即1839年,3月10日,作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來到了廣州,九聲禮炮響過,當地的高官前來迎接。林則徐參觀越華書院,并題寫了被後世熟知的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前來的觀禮的人群中混雜着外國的鴉片煙商人,盡管他們看到六十歲左右的林則徐氣度莊重,表情相當嚴厲,但還在心裡想着怎樣用賄賂的方式來打倒這個人。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人視錢财如無物,向他們下達了死指令,不但要他們3日之内交出所有鴉片,并做出這樣的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随後,林則徐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一封的照會,他說,尊敬的女王閣下,你們的國土上并不産鴉片,也不允許國民吸食,但你們為什麼要在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還要準許在中國貿易?現在,我要求你放棄在印度的鴉片種植,并通知你中國已認證《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以後不許英國國民來到中國進行鴉片貿易。
那一頭,維多利亞女王坐不住了,立即召開議會發表演說,聲稱禁煙事件使英國利益蒙受損失,也使她作為英國女王的尊嚴受到影響。繼而任命曾任印度總督、英國好望角艦隊總司令的喬治·懿律和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負責對清朝進行軍事和外交訛詐。就這樣,英國人建立起了一支由48隻艦船、540門大炮、4000名士兵組成的“東方遠征軍”,越洋而來封鎖了廣州。
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認為,英國人遠道而來“夥食無多”,即後勤補給困難,再加上海上颠簸“病死者甚多”, 是以,“約期動手,殺之将如雞狗”。然而,道光皇帝并沒有聽他的,隻送了他4個字——革職查辦。接下來的事情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了——《南京條約》簽訂後,我國陸續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王朝走上了亡國之路。直到辛亥革命,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終結束。
曆史從來不缺記述,而少有觀點。我們要說的是,在鴉片戰争之前,西方人一直把中國當作雄獅,認為中國是一個富裕、文明、發達的國度,有錢賺、有經取,唯獨不能觸怒它。他們對中國心存仰慕與敬畏,以為東方的中國神聖不可侵犯。但鴉片戰争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打開中國的大門,他們看到中國病了,而且病得不堪一擊,進而把中國從神壇上拉了下來,開始了瘋狂的掠奪與瓜分。這應該是通俗意義上對鴉片戰争的了解,至此,西方人就覺得中國人很好欺負了。
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在迅速發展,而在這之前,它們已經看到了中國的實情,1795年,英國人根據馬嘎爾尼使團的在華經曆,出版了一本叫《英使谒見乾隆記》的書,認為中國是一個“幾百年或上千年都沒有進步”的“泥足巨人”,又說中國人“生活在棍棒竹闆的恐懼中……對技術與科學一竅不通,對世界一無所知”。随後,又有理論人士稱,中國“僅僅屬于空間的國家”,“在曆史之外”,像“一具塗了防腐材料的木乃伊”。随後,将中國列入侵略的目标。而這也正是西方“黃禍論”的萌芽。
伴随着鴉片戰争的隆隆炮火聲以及英國人在中國的“收獲”, 中國在西方長期擁有的光環徹底消失,這也引起了除英國外的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垂涎。1873年,俄國人出版《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态》一書,認為中國是“來自東方的巨大危險”。甚至,他們建議沙皇“着手征服東方”,聲稱“如果真的要從事征服,為什麼不從中國開始呢?”
1895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黃禍”,并命人根據他的想象,将“黃禍”畫成了一幅畫,制版印刷後送給他的親友大臣和歐洲其他主要國家的統治者們。在這幅畫中,七位天使一樣的人物分别代表德、英、法、意、奧、俄七個西方國家,她們拿着長矛與盾牌站在一處懸崖上,頭頂是一個大十字架的背景。大天使米歇爾表情嚴肅而神聖地說:“歐洲國家聯合起來!保衛你們的信仰與你們的家園!”
這是“黃禍論”的真正形成和高峰,為了找到理論的依據,這些人翻開史籍,添油加醋地列舉出了發生曆史上的三次“黃禍”:
第一次發生在4世紀至5世紀: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附漢稱臣,東漢聯合南匈奴擊敗北匈奴,迫使部分北匈奴西遷。不少觀點認為西遷之匈奴即歐洲人眼中從東方而來的匈人,這些遷至歐洲的匈人對日耳曼人和東羅馬帝國不斷征伐,迫使日耳曼人南遷,南遷的日耳曼人最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第二次發生在11世紀至12世紀:隋代,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者相繼被唐朝滅亡,部分西突厥部落西遷。遷至西亞的突厥人對東羅馬帝國的征伐引發了十字軍東征,最終突厥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第三次發生在13世紀:蒙古第二次西征攻占布達佩斯後,前鋒攻至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施達,主力渡過多瑙河,攻陷格蘭城。随後窩闊台大汗去世的消息傳來,統帥拔都因汗位繼承問題撤軍東歸。這次蒙古西征在歐洲大地引起一片恐慌。
很多事看起來沒有關聯,但它們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因為,曆史從來就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
所謂“黃禍”不過是西方人不瓜分和侵略中國炮制出的煙幕彈,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而這也恰恰暴露了他們曾經對于中國的敬畏甚至害怕。
我們要說的是,鴉片戰争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曆史新篇章,一代代的英雄女兒前仆後繼,流血犧牲,抵禦外敵,最終将他們一一趕出了中國。至1949年,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但我們不能忘記,在祖國母親的生命裡,曾經有過1840這樣一個屈辱的數字。(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