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一切都仿佛毫無征兆,一切又似在情理之中,在絆愛與粉絲們一同掰着手指頭倒數五周年紀念的當天,她卻向大家宣布,将無限期停止活動。一時間,貼吧、論壇,各式各樣的二次元QQ群都充滿了絆愛的名字,人們蜂擁向絆愛的官号留下自己的挂念,讓我仿佛忘記了這次五周年紀念直播的同時觀看人數隻有五千。打開B站,打開油管,目前的虛拟主播們百舸争流,大有欣欣向榮之勢,騰訊與愛奇藝等大廠也正火熱布局招新中,我卻漸漸感覺到,“VTuber”這個概念正在離我遠去。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始于絆愛,始于“超級人工智能”

不知是路人的謠言還是官方的營銷,絆愛早期在國内的标簽很少是“首位虛拟youTuber”,而更多的是“某某大學研究院産物”。的确,當時有很多人疑惑絆愛是否屬于人工智能,可見其人設扮演的成功。17年3月,剛剛突破二十萬粉絲的她參與了自己的第一次線下活動:AnimeJapan。絆愛在其中展現出的極強控場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此時的絆愛,仿佛真的是一個對人類社會充滿好奇的Super AI,探尋時下的熱點話題、挑戰自身“機能”的各種極限、在各式遊戲中展現自己的“人工智障”......絆愛的形象越發的豐滿與立體。在同一時期,絆愛的視訊從每周更新改為每日更新,粉絲們每天都有機會看到她新的一面。在一些嘗試與摸索後,憑借《生化危機7》《絕地求生》等遊戲實況中頻頻發出的“花Q”,意外地讓絆愛火出了圈。正是在此時,其餘的“虛拟四天王”相繼出道,絆愛的油管訂閱人數也突破了100萬人,行業迎來了一次小的高潮。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VTuber的皮與魂

在那個時候,VTuber的定義可以概括為:以原創的虛拟人格設定、形象進行活動的UP主。“中之人”還是如同衛星源一般的禁詞,那些不符合人設的“撕皮”行為甚至每當出現都是值得被報道的話題,更多的V們則是堅守着自己的虛拟形象始終如一。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性格、氣場與角色屬性多年始終如一的JK物述有栖,在面對各種身份年齡的陷阱問題中從容應對;以惡魔形象示人的德比德比·德比魯,在口癖、文字習慣、對“人類”與“非人”的差別态度上貫徹着自己的特色;深度演繹自身人設劇情的黛灰,在推特、Youtube與新宿街頭的大螢幕上共同完成了一出“虛拟意識覺醒”的Meta好戲...(咦為何都是彩虹社的)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我們喜歡的皮還是魂”這樣的讨論古已有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像絆愛這樣的角色,她的魂離不開中之人優秀的演繹,同時也離不開整個公司對其内容的創作與營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份“魂”是由多個“人”共同組成的。但至少無論是衆星捧月的企業勢,還是單打獨鬥的個人勢,大家都在努力構造出符合自身設定的“皮”。

而在那之後,雖然不是第一位将其故意撕開一角的人,月之美兔卻是最早依靠“撕皮”放棄人設火出圈的一個人......我們姑且稱她為“人”。16歲,性格有些傲嬌但是本性認真的班長,在第一次與大家見面時便大談人體蜈蚣的話題,為了将虛拟年齡“圓回來”,向大家解釋玩LovePlus、聖誕之吻等年代久遠的遊戲是在五歲的時候。完全不在意自身“虛拟”的屬性,毫不遮攔地自爆自己直播時是将電腦放在洗衣機上,用于動作捕捉的手機靠洗衣液瓶子支撐。但另一方面,月之美兔的直播充滿了梗與歡笑,在别人包裝角色的時候,她能夠依靠演繹自身獲得足夠的存在感,觀衆們也往往是被中之人的魅力所吸引來直播間的。有時我會想,到底左邊這位是月之美兔,還是右邊這位是月之美兔: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能撐起月之美兔這一行為的,毫無疑問是其廣泛的亞文化閱曆與出衆的企劃能力。在那對人類為時尚早的藝術下,包裹着的是深厚紮實的才華。自那之後,我們還能看到初次配信就将人物設定一腳踢開,靠情緒感染與個人魅力活躍至今的神樂mea,操辦着其實挺清楚的屑營業;同時期還有僞娘(大噓)VTuber犬山玉姬,依靠着其與佃煮海苔男不可細究的聯系,較早将V的畫師搬到台前,也讓越來越多的觀衆見識到了“超美麗3D”(真人出鏡)。她們的直播與視訊都曾帶給我各種各樣的歡樂,但似乎在不知不覺中,“VTuber”的概念發生了些許的偏離。Virtual YouTuber,到底應該virtual在哪一點?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商業轉化的式微,是否正在卡住傳統“VTuber”們的喉嚨?

也許在如今,收入問題,才是逼迫傳統V們開始考慮是否放下面具的最重要因素。18年随着Youtube調整了一些判定機制,大面積掉粉的“油管炮”對準了上上下下的VTuber們(主要可能是用梯子上油管同IP登入過多的原因),也算是中國市場被廣泛關注的時間點。當時我曾關注過VTuber收入的相關問題,其回答基本是清一色的:比起直播中每次幾千上萬日元的打賞,像絆愛這樣的頭部視訊勢VTuber接一次工商的收入要高得多,沒有人懷疑絆愛頻道的盈利能力。而現如今,絆愛頻道的視訊播放數量早已不如往日,直播間中的打賞金額也讓人懷疑是不是把同時觀看人數多看了一個零。

不管叫super chat還是醒目留言、打賞還是抖内,本質上這種消費方式基本可以歸類為非理性消費。我經曆過“她終于來B站直播了得上個艦長才行”的時期,其中也分後悔的和不後悔的。在最早,“成為艦長”單純是一種支援的方式,附帶B站上一些可有可無的功能。到後來V們開始念(寫)艦長名字、給艦長畫頭像,發展到上艦就送大禮包,甚至有全額返現的,不得不說路走的比衆籌還遠。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然而想要在直播中獲得穩定的打賞收入,幾乎隻有一條路可走:讓“你”的地位在ta心目中比錢更重要,俗稱養gachi。那個還沒有死的H姓公司可以說是深谙此道,從企劃招人的起始,關注的就是nico實況主、資深油管主播、宅舞唱歌多面開花的活動常客等等,用一句不正确的話來總結就是,把VTuber拉到套皮女主播的水準線上,然後再用豐富的經驗打敗她(畢竟時間線上來說拉的挺長的)。在如今,它們最頂級的幾位在油管上月收入(非到手)可以輕松突破一千萬日元,人選在各種企劃與紀念日的帶動下來回交替。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總的來說,“套皮女主播”們能成功的根本原因還是作為“女主播”所産出的内容,确實是廣受群衆喜聞樂見的。但觀衆從接觸女主播到逐漸深入看進去,有一定的門檻,套皮是一種非常友善降低門檻的形式,并且它的成本已經越來越低了。如果一個V産出的内容和女主播無限趨同,又想要獲得大量願意打錢的粉絲,最直接的方式還是“讓粉絲感受内心”,或“與粉絲共同完成目标”。在這其中,把自己作為中之人的日常生活展現出來是最簡單的道路之一。久而久之,雖然也算不上是略币驅逐良币,但在直播中維持住“皮”,貫徹自身虛拟人設早已不再是“基本要求”,而已經越來越成為鳳毛麟角的存在。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我對貓貓、鹿乃等人沒有任何負面看法,隻是疑惑為何“破次元”成為了阿B虛拟區的賣點)

>>>國V目前的生态,已經被資本改造成另一副模樣

促使VTuber們不再重視虛拟的,除了觀衆因素,還有資本的入場。我們可以在此構造一個國産小故事:假如果娘今天準備在B站出道當VTuber,她能夠選擇一個人單打獨鬥嗎?如果是打算全職養活自己,又對B站的人氣規則一知半解,答案基本可以寫下一個大大的NO了。翻翻公告闆:【杉果星球】實力強勁,但隻招收少量頂尖素質的中之人。【杉杉學院】知名度不高卻資源齊全,但也隻與有一定成績的V簽約。【小果果計劃】幾乎毫無門檻,看起來果娘就應該選擇它。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虛拟形象的技術不斷更新、成本不斷下降,畫師除外)

如果真的與【小果果計劃】簽約,果娘就會發現之前負責溝通的是工會的兼職實習生,之後就再也聯系不上了。手上能得到的,是幾份看着像是從某乎複制來的“營運手冊”文檔、直播間得到了一些花哨裝飾的支援、每周多了一點點星光币,就再也沒有更多内容了。直播内容指導?拉粉的視訊切片?素材的後期制作?粉絲群的營運維護?在這些方面,果娘将不會得到任何支援。而果娘從今以後的直播收入,除了叔叔扣除的25%,工會還會拿走25%,再加上10%的稅費,100塊的打賞果娘隻能到手45塊左右。工會還會和你說,如果沒有工會,叔叔會先拿走50%,再扣20%的稅,你到手的更少呢!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快來一鍵出道)

實際上,99%的國V隻要進入工會,都處于類似【小果果計劃】之中,簽下了不一定能随時退出的條款,被工會放養在一個個直播間中。其中有些自己頭破血流地闖出了成績,也許是能穩定數十艦長,也許是能穩定過萬流水,她們就會被邀請至類似【杉杉學院】的更進階企劃,有可能是獲得了更精美的“皮”得以轉生,有可能是加入已經成熟的上位社團,獲得嶄新的圈子。你發現了嗎,【小果果計劃】【杉杉學院】【杉果星球】其實就是同一個【杉果互娛】旗下的企劃,手裡絕大多數的資源都被用在【杉果星球】的幾位明星成員中,剩下有限的資源由【杉杉學院】配置設定,而人數最多的【小果果計劃】隻能從中獲得些“殘羹剩飯”。之是以有多個企劃的存在,是因為工會需要靠【小果果計劃】貢獻人頭數,需要靠【杉杉學院】貢獻穩定的流水,這樣才能在B站的直播中争取到更多的官方資源喂給【杉果星球】的成員們,換句話說,果娘在整個工會裡,作用可能隻是+1的一個數字。

而另一方面,越是身處于高層的V,其面對的現實壓力就會越大。如果放松一點,就很可能會陷入資料下滑——資源減少——直播效果更差——資料持續下滑的惡性循環中。在工業化般的轟鳴運作下,上上下下的V們都被各種直播資料(或收入)擠壓着前進,我們又怎麼能期待,從中産出的大部分是精心維護的虛拟人設和形象呢?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圖一樂的話,我想我應該選擇看碧藍幻想的卡莉奧斯特蘿)

>>>當然,一個生态圈中不隻有一條出路

在國内V們能否以純視訊的形式輸出内容,不趟直播的“渾水”呢?這條路可能比起Youtube要更加艱難。以B站為例,不算偶然能夠參與的活動的話,遊戲區1萬播放大概能獲得20-30元收益,動畫區會更高一些,但不管如何計算,都很難從全職的角度維持下去。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随着老牌藝人經紀公司樂華攜手位元組跳動的下場,VTuber行業又迎來了新一輪形式的沖擊——我認為這種模式最貼近的,是傳統南韓女團的形式。成員們在歌舞等實力層面上要具備相當的高度,輔以更加精心的偶像包裝、更加成熟的工業化營運,産出的内容至少在觀感層面上理所應當的能夠維持在極高的水準。雖然路人緣算不上太好,真要細究的話,人家确實沒用過什麼髒手段,沒什麼搞批判和對立的必要。隻不過這種營運手法必然伴随着曝光量過于飽和的問題,路人們擡頭低頭總能看到些不一定想看的内容,我抱怨兩句也無可厚非吧。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如果回過頭去看看她們最早期的視訊,你一定會驚訝于彼時營運方與中之人對V的了解是多麼的淺薄與片面,同時也會感歎其進步是多麼神速,仿佛真的是一個在疊代進化的超級AI一樣。也許我不該用這樣一個詞,畢竟自選擇這樣一種偶像經營的模式開始,注重“真情實感”的她們,或許套不套皮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四個絆愛”企劃,也許已經算是一個故事的終點

19年6月,絆愛所屬的Activ8啟動“四個絆愛”企劃。我想其中的細節在如今已無需多言,就結果而論,它對絆愛的形象造成了不可修複的打擊,也把絆愛的中之人春日望直接以官方之口推向了台前。時至五周年之際,我還有幾位朋友以為現在B站的絆愛官方賬号中出演的,不是最開始的那位絆愛。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可能自從“四個絆愛”風波後,官方公開将春日望任命為絆愛的顧問開始,這個企劃對于virtual的概念又發生了些許的偏離吧。雖然在A.I.Games的頻道中一直自稱虛拟gamer,但絆愛将問候語“嗨多磨,我是虛拟youTuber絆愛!”中的虛拟youTuber一詞略去,其實已經是更早的三年多以前的事情了。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當我們提到VTuber時,我們腦海中浮現的是怎樣的景象?

趁着這次行文的機會,我好奇地點進幾個曾經無比熟悉的頻道,看了看老朋友們的近況——經曆過種種營運風波的康師傅Hakari Kanna,上一次投稿是兩個月前;鲸落後飽受關注的團長绯赤艾莉歐,目前還維持着相當高的人氣;加過Steam好友的安堂姐,看上去經曆了一些起伏;“爽哥單推”的清露郁奈在聲明“考試完回來”後,已經九個月沒了消息;曾經“四天王下第一人”的貓宮日向,直播的同時觀看人數不足500......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索尼+B站+指原莉乃+绯赤艾莉歐+花園Serena+神樂Mea的全新偶像企劃,是好事.jpg)

回過頭來想想,寫下大段大段的内容,我到底想借“我們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說什麼?也許還是源于那看不清道路的期望吧:借助全新的技術,從基礎上實作全新的娛樂内容。而現在觀衆外公們對V所喜聞樂見的内容,大多已經固定在舊有的主播和偶像所産出的同類内容,資本也已經将那更加工業化的文化诠釋方式塞滿在VTuber的各個生态圈中。借用宮台真司的“島宇宙”觀點,VTuber已然不是什麼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從中得到的,與早有的娛樂方式已經無限趨同了。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不過,還遠遠沒到說“VTuber這個概念已經失敗”的時候。有看完絆愛五周年直播或重大通知視訊的話,應該可以明白其中的内容不能簡單總結為“将無限期休眠”。至少在理由這一點,她明确說出了是“為了再次和大家一起做開心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等着我”。與此同時,進入休眠的原“二号愛”Love醬已經恢複活動,同樣提到“期待和更新後的絆愛相遇”。我們對“休眠”與“蘇醒”,也許還能報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除此之外,就以視訊勢為例,HIMEHINA自不用說,Omega Sisters、狸貓花生、MonsterZ MATE等VTuber都仍在各自的領域内穩定輸出内容,在國内也有虛研社這樣從17年持續經營至今的存在。這“一脈香火”還在不斷延續,在我看得到和沒看到的地方,依然有許多閃閃發光的星。

随着絆愛宣布休眠,我們或許正在失去“Vtuber”這個概念

最後我想以一句“老話”收尾:多看管人,少看管人觀衆。關掉這篇文章,在能D的時候,要多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