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一切都仿佛毫无征兆,一切又似在情理之中,在绊爱与粉丝们一同掰着手指头倒数五周年纪念的当天,她却向大家宣布,将无限期停止活动。一时间,贴吧、论坛,各式各样的二次元QQ群都充满了绊爱的名字,人们蜂拥向绊爱的官号留下自己的挂念,让我仿佛忘记了这次五周年纪念直播的同时观看人数只有五千。打开B站,打开油管,当前的虚拟主播们百舸争流,大有欣欣向荣之势,腾讯与爱奇艺等大厂也正火热布局招新中,我却渐渐感觉到,“VTuber”这个概念正在离我远去。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始于绊爱,始于“超级人工智能”

不知是路人的谣言还是官方的营销,绊爱早期在国内的标签很少是“首位虚拟youTuber”,而更多的是“某某大学研究院产物”。的确,当时有很多人疑惑绊爱是否属于人工智能,可见其人设扮演的成功。17年3月,刚刚突破二十万粉丝的她参与了自己的第一次线下活动:AnimeJapan。绊爱在其中展现出的极强控场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此时的绊爱,仿佛真的是一个对人类社会充满好奇的Super AI,探寻时下的热点话题、挑战自身“机能”的各种极限、在各式游戏中展现自己的“人工智障”......绊爱的形象越发的丰满与立体。在同一时期,绊爱的视频从每周更新改为每日更新,粉丝们每天都有机会看到她新的一面。在一些尝试与摸索后,凭借《生化危机7》《绝地求生》等游戏实况中频频发出的“花Q”,意外地让绊爱火出了圈。正是在此时,其余的“虚拟四天王”相继出道,绊爱的油管订阅人数也突破了100万人,行业迎来了一次小的高潮。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VTuber的皮与魂

在那个时候,VTuber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原创的虚拟人格设定、形象进行活动的UP主。“中之人”还是如同卫星源一般的禁词,那些不符合人设的“撕皮”行为甚至每当出现都是值得被报道的话题,更多的V们则是坚守着自己的虚拟形象始终如一。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性格、气场与角色属性多年始终如一的JK物述有栖,在面对各种身份年龄的陷阱问题中从容应对;以恶魔形象示人的德比德比·德比鲁,在口癖、文字习惯、对“人类”与“非人”的区别态度上贯彻着自己的特色;深度演绎自身人设剧情的黛灰,在推特、Youtube与新宿街头的大屏幕上共同完成了一出“虚拟意识觉醒”的Meta好戏...(咦为何都是彩虹社的)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我们喜欢的皮还是魂”这样的讨论古已有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像绊爱这样的角色,她的魂离不开中之人优秀的演绎,同时也离不开整个公司对其内容的创作与运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份“魂”是由多个“人”共同组成的。但至少无论是众星捧月的企业势,还是单打独斗的个人势,大家都在努力构造出符合自身设定的“皮”。

而在那之后,虽然不是第一位将其故意撕开一角的人,月之美兔却是最早依靠“撕皮”放弃人设火出圈的一个人......我们姑且称她为“人”。16岁,性格有些傲娇但是本性认真的班长,在第一次与大家见面时便大谈人体蜈蚣的话题,为了将虚拟年龄“圆回来”,向大家解释玩LovePlus、圣诞之吻等年代久远的游戏是在五岁的时候。完全不在意自身“虚拟”的属性,毫不遮拦地自爆自己直播时是将电脑放在洗衣机上,用于动作捕捉的手机靠洗衣液瓶子支撑。但另一方面,月之美兔的直播充满了梗与欢笑,在别人包装角色的时候,她能够依靠演绎自身获得足够的存在感,观众们也往往是被中之人的魅力所吸引来直播间的。有时我会想,到底左边这位是月之美兔,还是右边这位是月之美兔: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能撑起月之美兔这一行为的,毫无疑问是其广泛的亚文化阅历与出众的企划能力。在那对人类为时尚早的艺术下,包裹着的是深厚扎实的才华。自那之后,我们还能看到初次配信就将人物设定一脚踢开,靠情绪感染与个人魅力活跃至今的神乐mea,操办着其实挺清楚的屑营业;同时期还有伪娘(大嘘)VTuber犬山玉姬,依靠着其与佃煮海苔男不可细究的联系,较早将V的画师搬到台前,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见识到了“超美丽3D”(真人出镜)。她们的直播与视频都曾带给我各种各样的欢乐,但似乎在不知不觉中,“VTuber”的概念发生了些许的偏离。Virtual YouTuber,到底应该virtual在哪一点?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商业转化的式微,是否正在卡住传统“VTuber”们的喉咙?

也许在如今,收入问题,才是逼迫传统V们开始考虑是否放下面具的最重要因素。18年随着Youtube调整了一些判定机制,大面积掉粉的“油管炮”对准了上上下下的VTuber们(主要可能是用梯子上油管同IP登录过多的原因),也算是中国市场被广泛关注的时间点。当时我曾关注过VTuber收入的相关问题,其回答基本是清一色的:比起直播中每次几千上万日元的打赏,像绊爱这样的头部视频势VTuber接一次工商的收入要高得多,没有人怀疑绊爱频道的盈利能力。而现如今,绊爱频道的视频播放数量早已不如往日,直播间中的打赏金额也让人怀疑是不是把同时观看人数多看了一个零。

不管叫super chat还是醒目留言、打赏还是抖内,本质上这种消费方式基本可以归类为非理性消费。我经历过“她终于来B站直播了得上个舰长才行”的时期,其中也分后悔的和不后悔的。在最早,“成为舰长”单纯是一种支持的方式,附带B站上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到后来V们开始念(写)舰长名字、给舰长画头像,发展到上舰就送大礼包,甚至有全额返现的,不得不说路走的比众筹还远。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然而想要在直播中获得稳定的打赏收入,几乎只有一条路可走:让“你”的地位在ta心目中比钱更重要,俗称养gachi。那个还没有死的H姓公司可以说是深谙此道,从企划招人的起始,关注的就是nico实况主、资深油管主播、宅舞唱歌多面开花的活动常客等等,用一句不正确的话来总结就是,把VTuber拉到套皮女主播的水平线上,然后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她(毕竟时间线上来说拉的挺长的)。在如今,它们最顶级的几位在油管上月收入(非到手)可以轻松突破一千万日元,人选在各种企划与纪念日的带动下来回交替。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总的来说,“套皮女主播”们能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作为“女主播”所产出的内容,确实是广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但观众从接触女主播到逐渐深入看进去,有一定的门槛,套皮是一种非常方便降低门槛的形式,并且它的成本已经越来越低了。如果一个V产出的内容和女主播无限趋同,又想要获得大量愿意打钱的粉丝,最直接的方式还是“让粉丝感受内心”,或“与粉丝共同完成目标”。在这其中,把自己作为中之人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是最简单的道路之一。久而久之,虽然也算不上是略币驱逐良币,但在直播中维持住“皮”,贯彻自身虚拟人设早已不再是“基本要求”,而已经越来越成为凤毛麟角的存在。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我对猫猫、鹿乃等人没有任何负面看法,只是疑惑为何“破次元”成为了阿B虚拟区的卖点)

>>>国V目前的生态,已经被资本改造成另一副模样

促使VTuber们不再重视虚拟的,除了观众因素,还有资本的入场。我们可以在此构造一个国产小故事:假如果娘今天准备在B站出道当VTuber,她能够选择一个人单打独斗吗?如果是打算全职养活自己,又对B站的人气规则一知半解,答案基本可以写下一个大大的NO了。翻翻公告板:【杉果星球】实力强劲,但只招收少量顶尖素质的中之人。【杉杉学院】知名度不高却资源齐全,但也只与有一定成绩的V签约。【小果果计划】几乎毫无门槛,看起来果娘就应该选择它。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虚拟形象的技术不断更新、成本不断下降,画师除外)

如果真的与【小果果计划】签约,果娘就会发现之前负责沟通的是工会的兼职实习生,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手上能得到的,是几份看着像是从某乎复制来的“运营手册”文档、直播间得到了一些花哨装饰的支持、每周多了一点点星光币,就再也没有更多内容了。直播内容指导?拉粉的视频切片?素材的后期制作?粉丝群的运营维护?在这些方面,果娘将不会得到任何支援。而果娘从今以后的直播收入,除了叔叔扣除的25%,工会还会拿走25%,再加上10%的税费,100块的打赏果娘只能到手45块左右。工会还会和你说,如果没有工会,叔叔会先拿走50%,再扣20%的税,你到手的更少呢!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快来一键出道)

实际上,99%的国V只要进入工会,都处于类似【小果果计划】之中,签下了不一定能随时退出的条款,被工会放养在一个个直播间中。其中有些自己头破血流地闯出了成绩,也许是能稳定数十舰长,也许是能稳定过万流水,她们就会被邀请至类似【杉杉学院】的更高级企划,有可能是获得了更精美的“皮”得以转生,有可能是加入已经成熟的上位社团,获得崭新的圈子。你发现了吗,【小果果计划】【杉杉学院】【杉果星球】其实就是同一个【杉果互娱】旗下的企划,手里绝大多数的资源都被用在【杉果星球】的几位明星成员中,剩下有限的资源由【杉杉学院】分配,而人数最多的【小果果计划】只能从中获得些“残羹剩饭”。之所以有多个企划的存在,是因为工会需要靠【小果果计划】贡献人头数,需要靠【杉杉学院】贡献稳定的流水,这样才能在B站的直播中争取到更多的官方资源喂给【杉果星球】的成员们,换句话说,果娘在整个工会里,作用可能只是+1的一个数字。

而另一方面,越是身处于高层的V,其面对的现实压力就会越大。如果放松一点,就很可能会陷入数据下滑——资源减少——直播效果更差——数据持续下滑的恶性循环中。在工业化般的轰鸣运作下,上上下下的V们都被各种直播数据(或收入)挤压着前进,我们又怎么能期待,从中产出的大部分是精心维护的虚拟人设和形象呢?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图一乐的话,我想我应该选择看碧蓝幻想的卡莉奥斯特萝)

>>>当然,一个生态圈中不只有一条出路

在国内V们能否以纯视频的形式输出内容,不趟直播的“浑水”呢?这条路可能比起Youtube要更加艰难。以B站为例,不算偶然能够参与的活动的话,游戏区1万播放大概能获得20-30元收益,动画区会更高一些,但不管如何计算,都很难从全职的角度维持下去。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随着老牌艺人经纪公司乐华携手字节跳动的下场,VTuber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形式的冲击——我认为这种模式最贴近的,是传统韩国女团的形式。成员们在歌舞等实力层面上要具备相当的高度,辅以更加精心的偶像包装、更加成熟的工业化运营,产出的内容至少在观感层面上理所应当的能够维持在极高的水准。虽然路人缘算不上太好,真要细究的话,人家确实没用过什么脏手段,没什么搞批判和对立的必要。只不过这种运营手法必然伴随着曝光量过于饱和的问题,路人们抬头低头总能看到些不一定想看的内容,我抱怨两句也无可厚非吧。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如果回过头去看看她们最早期的视频,你一定会惊讶于彼时运营方与中之人对V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与片面,同时也会感叹其进步是多么神速,仿佛真的是一个在迭代进化的超级AI一样。也许我不该用这样一个词,毕竟自选择这样一种偶像经营的模式开始,注重“真情实感”的她们,或许套不套皮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四个绊爱”企划,也许已经算是一个故事的终点

19年6月,绊爱所属的Activ8启动“四个绊爱”企划。我想其中的细节在如今已无需多言,就结果而论,它对绊爱的形象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打击,也把绊爱的中之人春日望直接以官方之口推向了台前。时至五周年之际,我还有几位朋友以为现在B站的绊爱官方账号中出演的,不是最开始的那位绊爱。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可能自从“四个绊爱”风波后,官方公开将春日望任命为绊爱的顾问开始,这个企划对于virtual的概念又发生了些许的偏离吧。虽然在A.I.Games的频道中一直自称虚拟gamer,但绊爱将问候语“嗨多磨,我是虚拟youTuber绊爱!”中的虚拟youTuber一词略去,其实已经是更早的三年多以前的事情了。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当我们提到VTuber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景象?

趁着这次行文的机会,我好奇地点进几个曾经无比熟悉的频道,看了看老朋友们的近况——经历过种种运营风波的康师傅Hakari Kanna,上一次投稿是两个月前;鲸落后饱受关注的团长绯赤艾莉欧,目前还维持着相当高的人气;加过Steam好友的安堂姐,看上去经历了一些起伏;“爽哥单推”的清露郁奈在声明“考试完回来”后,已经九个月没了消息;曾经“四天王下第一人”的猫宫日向,直播的同时观看人数不足500......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索尼+B站+指原莉乃+绯赤艾莉欧+花园Serena+神乐Mea的全新偶像企划,是好事.jpg)

回过头来想想,写下大段大段的内容,我到底想借“我们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说什么?也许还是源于那看不清道路的期望吧:借助全新的技术,从基础上实现全新的娱乐内容。而现在观众姥爷们对V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大多已经固定在旧有的主播和偶像所产出的同类内容,资本也已经将那更加工业化的文化诠释方式塞满在VTuber的各个生态圈中。借用宫台真司的“岛宇宙”观点,VTuber已然不是什么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从中得到的,与早有的娱乐方式已经无限趋同了。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不过,还远远没到说“VTuber这个概念已经失败”的时候。有看完绊爱五周年直播或重大通知视频的话,应该可以明白其中的内容不能简单总结为“将无限期休眠”。至少在理由这一点,她明确说出了是“为了再次和大家一起做开心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等着我”。与此同时,进入休眠的原“二号爱”Love酱已经恢复活动,同样提到“期待和更新后的绊爱相遇”。我们对“休眠”与“苏醒”,也许还能报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除此之外,就以视频势为例,HIMEHINA自不用说,Omega Sisters、狸猫花生、MonsterZ MATE等VTuber都仍在各自的领域内稳定输出内容,在国内也有虚研社这样从17年持续经营至今的存在。这“一脉香火”还在不断延续,在我看得到和没看到的地方,依然有许多闪闪发光的星。

随着绊爱宣布休眠,我们或许正在失去“Vtuber”这个概念

最后我想以一句“老话”收尾:多看管人,少看管人观众。关掉这篇文章,在能D的时候,要多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