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文 | 讀書君

讀書君侃文學系列

文學作品,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産物。文學作品,其實也是一個迷你版的社會百态。

中國的四大名著,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三國演義》和《水浒傳》備受很多男性讀者的喜愛。

不過,一直以來,普遍存在着:"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的說法。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01 老不看三國

首先,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描寫軍事戰争的書籍,小說中不僅塑造了各種鮮明的人物形象,還寫到了各種宏大的戰鬥場面,還寫到了各種計謀戰略的運用,這部書完全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軍事教科書。

讀者之是以喜歡讀《三國演義》,不僅是因為其作品本身的宏觀曆史性,更是因為這部書帶有許多文學背景和諸多謀略智慧。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衆所周知,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跌宕起伏、充滿紛争鬥争的年代。

都說“時勢造英雄”,在那樣一個混亂的年代中,英雄豪傑輩出,人人都想着試圖掌控這個世界,試圖争奪政治權。

戰争與殺戮,必然會造成死亡。

《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和外交鬥争為描寫對象,題材的特殊性決定了這部小說作品,必然是充滿了腥風血雨、刀光劍影。

比如小說中從第一回交代大将軍窦武、太傅陳蕃因謀誅宦官不成而“反為所害”¨的史事開始,到第一百二十回叙述東吳諸臣在魏軍大規模征進之際,以誤國之罪“碎割岑昏,生殚其肉”的情節,每個篇章幾乎無不都有寫到殺人和死亡。

死亡是這部書最大的一個“突出點”,小說中寫到的各種形态豐富的人物死亡描寫,成了這部書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且小說中的各種死亡,幾乎都是非正常死亡狀态,大多都是被殺,而非是正常的生老病死等。

比如小說第九回董卓被呂布殺害之後,不僅掉了腦袋,屍體還被淩虐。更甚者,他的親屬也沒能逃過一劫,其男女老少,不分老幼,全都遭到了誅戮。

喜歡看這部小說的讀者,肯定都會對這一作品的死亡“特色”深有感悟。

可以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寫到的各種殺人和死亡的描寫,和《水浒傳》的諸多暴力描寫,其實有着諸多的相似之處。

這樣充滿殺戮、死亡氣息的作品,其作品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帶有諸多壓抑、殘酷色彩,這

對于年紀比較大的讀者來說,肯定是不利于修身養性的。

步入晚年的人,身體已經漸漸走向衰敗,本身對死亡比較忌諱,整部小說基本都是打打殺殺、死亡的基調,老年讀者看多了,容易産生負面情緒。

其次,《三國演義》給讀者展現了各種計謀戰略的運用。這種類似于宮鬥劇中的勾心鬥角的場景描寫,其本身就很燒腦。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人到晚年,生命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比較平和的狀态,這時候應該享受的是頤享天年之樂,而不是研究各種打打殺殺的計謀。

再者,大千世界,芸芸衆生,萬物循環,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我們應該學會抓住時間,去享受人生,不留遺憾。

人到晚年,已經到了人生最後的階段,這時應該學會看淡一切,學會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而不是幻想着建功立業,勇闖社會,鑽研各種雄韬計謀。

人生匆匆幾十年,等到老的時候,其實生命中的大多數東西,基本上都已經成了定數,再去強求也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年老了還追求名利地位,還想着玩各種計謀,這很容易讓自己抱着終身遺憾離開人世。

02 少不看水浒

《水浒傳》和《三國演義》雖然在題材上有些不同,但是其所展現的暴力描寫,基本上是相同的。

大家都知道,《水浒傳》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一個民間社會打打殺殺、酒肉之食、刀槍棍棒的江湖世界。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江湖之義”濃重,光是那108條好漢,就讓很多男性讀者為之着迷。

不少人将《水浒傳》視為是一部俠肝義膽、有勇有謀、充滿英雄氣概的小說,尤其是對那些三觀還未成型的青少年來說。是以,才有了“少看水浒”的說法。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熏陶。文學作品中的暴力場景或是思想建構都很容易影響到了青少年的思想。

而《水浒傳》這部小說,恰恰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及暴力思想描寫。

小說中描寫的諸多的殺戮場景,讓人觸目驚心。

比如小說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鬧授官廳,武松鬥殺西門慶》中,描寫武松欲殺嫂潘金蓮,為哥哥報仇,文中如此描述道:

“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一剜,口裡銜着刀,雙手去斡開胸脯,取出心肝五髒,供養在靈前。胳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這可以說是一個極為血腥的場面描寫,這段話淋漓盡緻地刻畫出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物形象。

不過,對于這樣的人物形象,有些讀者卻将其視為是敢愛敢恨,有義氣的“英雄”。尤其是三觀還在塑造中的青少年,不太能夠厘清是非黑白,更是容易将這樣為兄報仇的行徑,視為是一種“英雄”行為,由此而潛移默化地認同了這種殘酷的殺人手段。

又比如小說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中寫到的孫二娘做人肉包子,這個場景活動描寫也是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小說中如此寫道:

“實隻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将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人肉作坊裡看到,見壁上繃着幾張人皮……”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鑒于文字描寫過于血腥殘酷,這裡就不全都展開。

對于這樣殺人越貨的暴力、血腥的場景描寫,即便是成年讀者看了,也會感到毛骨悚然、心驚肉跳。

《水浒傳》曾名為《江湖豪客傳》,光聽名字,你大概就能知道這部小說的江湖色彩有多濃重。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水浒傳》中的梁山泊聚義中的衆多好漢,在之前有許多都曾經是打家劫舍、占山為王的強盜,平日裡不僅喜歡打劫村子周邊的小老百姓,甚至連行人、坐船、住店的客人也不放過。

比如在桃花山打家劫舍的李忠和周通;在梁山泊打家劫舍的王倫、宋萬和杜遷等,在浔陽江稱霸的張橫和張順等,其本身就帶着匪氣,縱使占地一方,敢于反抗壓迫,但也逃不過其本身德行不高的本質。

類似的殘忍的殺人手段還有許多,各種肆意殺人,吃人肉包子等殘酷行徑,充斥着整個小說内容。

而青少年還處在身心發展的成長期,“三觀”未定,思想尚未成熟,對好壞的認知不足,很容易将這樣的殘暴觀念,當成是正确的了解,甚至加以模仿。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03 讀書君說

文學作品服務于大衆,本應該為大衆提供美學的審美價值。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和《水浒傳》,其小說内容本身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但是,任何東西都要辯證看待,文學作品也不過如此。

客觀上說,《水浒傳》的暴力色彩的确過于濃重,容易給青少年帶來不好的示範作用。金聖歎嘗贊是書“不說鬼神怪異之事,是他氣力過人處”。書中那些肆無忌憚殺人的場景,很容易讓人在閱讀之時,産生一種常态化思維的固式,誤以為這就是日常常态。

而小說《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在文學曆史上流傳千年的英雄演義之書,這部書所描寫的不僅是激烈的戰争,還有各種考驗思維的謀略認知。這部書從其不具備的史學價值來看,其文學價值是極高的。對于老年讀者來說,或許不是最好的讀物,但是也并不能否定了其本身的價值。

總的來說,閱讀可以是一個持久性的過程,也可以是一個分年齡段的過程。有些書,适合一生品讀,有些書,适合在某個年齡階段品讀。

不過,不管怎樣,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我們不能隻知道去追求書中的某些細化的東西,而忽略了整部作品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

劉玲娜,尚力與尚義——《三國演義》死亡描寫的聚焦點

圖檔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内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浒”,這其中有何講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