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日談|馮與藍:童年的回響

2013年10月,我接到《少年文藝》編輯老師的電話,得知我的短篇小說《一條杠也是杠》獲得當年“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優秀作品獎,11月中旬要去參加頒獎典禮。這個消息讓我有些恍惚,倒不是被喜悅沖昏了頭腦——突如其來的好消息固然讓人“發飄”,然而最關鍵的是,就在那個瞬間,我發現自己與“陳伯吹”這個名字真的産生了關聯。對我的個人成長經曆而言,這一次與陳老的“再度邂逅”不僅奇妙,而且意義非凡。

為什麼說是“再度邂逅”呢?得從我國小五年級的一次全校典禮說起。那時我就讀于寶山區羅陽國小,學校位于寶山區羅店鎮,始建于1905年,培養了不少了不起的前輩人物。有一天,老師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陳伯吹爺爺要回母校看看了。我們都興奮起來,大家都知道,陳伯吹是很有名的大作家,他是羅陽國小走出去的,是我們的校友!那時,我對于“作家”這個稱謂的認知,僅限于印在書刊封面或是内頁作品前頭的方塊名字。我覺得他們那麼遙遠,那麼神聖。舅舅書櫥裡的那些外國小說封面上的長長的名字尤其陌生,國産原創兒童小說的作者們稍稍親切一些,然而對于彼時仍然坐在寫字台前咬着鉛筆頭構思小作文的我來說,依然遙不可及。如此說來,陳伯吹老先生将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近距離”看見的大作家,這麼一想,我當然要激動萬分了。

十日談|馮與藍:童年的回響

1989年5月的一天,老先生真的來到羅陽國小,他是回母校贈書的。學校在操場上舉行了盛大的贈書儀式。那時那刻,作為操場上一千多名國小生中的一員,我踮着腳尖,拼命仰起脖子,也隻能看到領操台上一位老人模糊的身影。我有些沮喪,甚至羨慕起了領操台下的鼓号隊員們。典禮結束,我們整隊回教室,聽說陳老先生并沒有馬上離開。心裡一個聲音說:“趕快去找他!”但又迅速打消了念頭。就算見到老先生,我該說什麼呢?“陳爺爺,您好呀!我是一個國小生,我最喜歡寫作文!”啊,那也未免太好笑了吧——在那時孩子氣的心思裡,我以為見大作家總得有點兒拿得出手的才藝才行……比方說至少得像領操台下的鼓号隊員吧!

十日談|馮與藍:童年的回響

那時候,“成為作家”這件事,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奢望。隻是很多次,在翻看喜歡的書籍,或是摘抄偶遇的妙語佳句時,想到曾經站在操場人群中踮着腳,用好奇又急切的目光尋找大作家、又失落不已的自己,會忍不住遐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發表作品,是不是就離作家近一些了呢?

十日談|馮與藍:童年的回響

馮與藍代表作品

現在想來,孩童時代心底裡種下的種子,熱烈的,期待的,向往文學的,帶有遺憾色彩的……它們統統成了向上生長的内在力量。我在不知不覺中被它們牽動,向着兒童文學創作的方向緩慢而堅定地行走。如果說童年“遇見”陳伯吹老先生是一種可愛的巧合,那麼成年以後,有幸榮獲第25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優秀作品獎,這對于30歲之後方才“轉軌”開啟兒童文學創作的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這是我與陳老的“再度邂逅”,我是多麼幸運啊!也許命運就是這樣,看似渾然不覺,實則早已埋下伏筆,一切源自童年的回響。(馮與藍)

繼續閱讀